【摘 要】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記錄和分析,研判學生在課堂上真實學習的狀態(tài)和效果,從而改進教師的教,為優(yōu)化教學、推動課堂轉型助力。
【關鍵詞】課堂觀察實施路徑;實施策略;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78-0041-04
【作者簡介】徐文娟,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春江中心小學(江蘇常州,213000)副校長,高級教師,常州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常州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課堂觀察是一種對課堂教學進行觀察評價的行為系統(tǒng),由明確觀察目的、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行為、記錄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呈現觀察結果等一系列不同環(huán)節(jié)的不同行為構成。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建立在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基礎上,需要觀察者(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以及影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因素,在充分擁有信息的基礎上,圍繞學習活動的組織、課堂互動和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實現教、學、評一致化。本文擬從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以小學英語學科為例)的實施路徑、策略以及給教學的啟示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的實施路徑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分課前會議、課堂觀察和課后會議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
1.課前會議。課前會議一般提前一周召開,通過集中研討的方式達成三個共識:一是對教材的統(tǒng)一認識,基于學情和課程標準形成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二是對教學活動的統(tǒng)一認識,基于課時目標設計指向學生學習的教與學的活動;三是確定指向學生的課堂觀察視角并設計便于記錄和反饋的課堂觀察量表。以上三個共識不僅是教研組或是備課組集體智慧的體現,更是執(zhí)教教師與課堂觀察教師之間有效溝通的結果,確保執(zhí)教教師和課堂觀察教師形成學習共同體。
2.課堂觀察。課堂觀察時,為了確保觀察所得信息的效度,課堂觀察團隊(執(zhí)教教師和觀察教師)要做到三個真實,即真實的課堂教學、真實的師生狀態(tài)和真實的觀察記錄。真實的課堂教學強調上課教師必須呈現真實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上發(fā)生的“故事”更有研究價值;真實的師生狀態(tài)首先要求教師不因公開教學而上成“表演課”,以致影響課堂觀察的信度,其次要求課堂觀察教師根據自己的觀察視角和觀察需要坐到學生身邊,提前溝通,不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真實的觀察記錄要求觀察教師借助觀察量表真實地記錄學生學習時的狀態(tài)、學習表現(包括獨立學習、同伴學習時和全班交流時)、學習情感等,便于在觀察中和觀察后進行分析。
3.課后會議。課后會議是在觀察教師對課堂觀察數據進行理性分析的基礎上開展的,這要求觀察教師和上課教師保持研究的心態(tài),發(fā)現和分析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真實的共性問題并嘗試找到解決的方案。課后會議遵循還原課堂、適度推論和優(yōu)化教學的原則。還原課堂即通過匯報課堂觀察所得的信息還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觀察教師不急于對學生、對學習結果、對教師的教做任何評價,也就是先“懸置判斷”,只闡述“學習在課堂上如何發(fā)生”;適度推論是在還原學習過程的基礎上,觀察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解、經驗等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在推論中主要聚焦“學習有沒有發(fā)生”,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在課堂上有沒有得到發(fā)展,預定的教學目標有沒有通過課堂學習而達成;優(yōu)化教學是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和執(zhí)教教師的溝通和協(xié)商對原定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進行反思,重新思考“如何讓學習發(fā)生”這一命題,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對教學目標、活動設計和活動組織進行優(yōu)化,讓學習更貼近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
二、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的實施策略
1.觀察維度要聚焦。課堂觀察維度的思考和確定源于對課堂觀察目的的追問,因此,筆者所在團隊把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維度確定為目標達成維度和課堂互動維度。
(1)目標達成維度。目標達成與否是檢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觀察中我們從學生學習起點出發(fā),關注學生進入課堂前的學習水平,通過一系列的圍繞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體驗,觀察和分析學生在一節(jié)課后所達到的學習水平。有效的課堂是學生真實學習發(fā)生的地方,是可以看到學生在走出課堂后產生能力生長的地方。以譯林新版《英語》為例,在目標達成觀察維度方面,不同課型的目標觀察點也不同,語篇教學中的目標可以分解成語篇理解目標和語言知識目標,語法教學中的目標可以分解成語法感知目標、語法理解目標和語法運用目標,復習教學中的目標可以分解成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和情境遷移能力目標。以上基于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觀察點的分解,有助于課堂觀察團隊分工和合力,共同完成指向目標達成的課堂觀察任務。
(2)課堂互動維度。筆者的課堂觀察團隊將課堂互動分解成師生互動、同桌互動和小組互動。觀察師生互動的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課堂發(fā)言的質量等信息來推斷教師課堂指令是否清晰,活動任務表達是否明確,課堂提問是否開放,互動追問是否有效;觀察同桌互動的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圍繞學習目標和任務如何與同桌展開學習,研判同桌之間的合作學習是否有效;觀察小組互動的教師關注小組里學習活動如何從教師層面轉移到學生層面,小組長如何帶領組員理解學習任務、分解學習任務并組織學習活動,小組長的組織領導力是否足以引導小組成員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每一位組員(包括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或是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有沒有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不是獲得了不同層次的學習體驗和生長。通過這樣的觀察,觀察教師會將課堂上所觀察的學習發(fā)生遷移到自己的課堂,發(fā)現以往自己在課堂上不能洞悉的學生學習的真實過程。
2.觀察對象要全面。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不僅強調觀察學生的學習,更強調觀察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學習。在同一個教學指令下,不同學習水平學生所產生的師生互動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同一個學習情景中,不同學習水平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由于學習起點不同、學習經驗不同,所運用的學習策略是不一樣的,最后他們所達成教學目標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需要觀察不同發(fā)展層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通過對不同學習水平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分析來推斷學習活動是否真實有效,進而思考如何從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優(yōu)化教學目標制定和活動設計。筆者所在的課堂觀察團隊在每一次課堂觀察中,由不同的課堂觀察教師分別觀察優(yōu)等生、中等生、潛能生(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的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在師生互動中表現出來的參與情況,在同桌或小組互動中的表現情況,從而推斷出全體學生在課堂上的目標達成度和課堂參與度。
3.學習過程要可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獨立的學習和合作的學習,獨立學習表現為課堂上的個體閱讀、獨立練習等學生的個體思考,合作學習表現為以小組討論式的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任務。為了讓課堂觀察有效開展,教師要對這兩類學習過程進行“可視化”的設計。
(1)獨立學習的過程可視化。獨立學習往往是內隱的,觀察中需要將認知過程外顯化、可視化,這種外化和表達的過程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習,也有利于教師的觀察和分析。如在語篇教學中,圍繞核心任務的推進,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在文中圈畫、根據文本內容填表格、連線等活動,課堂觀察的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圈畫、填表、連線等活動的過程和正確性來分析學生如何開展學習活動,是否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2)合作學習的過程可視化。合作學習是學生相互貢獻知識、理解彼此的過程,在合作中的語言和行為真切地反應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維品質,這個外顯的學習過程不僅能讓課堂觀察教師觀察到學生學習的特點、學習中遇到的障礙,還能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情感、同伴關系等。為了讓觀察更有效,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時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即該學習任務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合作學習的路徑要清晰,合作學習的反饋要科學。只有當合作學習這一任務是合理的,才能確保合作學習過程是有意義的,相應的課堂觀察才是有價值的。
三、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給教學的啟示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使教師看到了在活動設計和組織背后學生的學習故事。我們試著從課堂觀察中探尋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啟示。
1.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文本。課堂觀察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一些文本故事情節(jié)中的留白,教師往往因為理性解讀而忽略了其趣味,然而學生卻期待從教師充滿理性的學習活動設計中感受到更多的學習趣味,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5 Doing housework Storytime語篇為例,教師視角下的文本是學生初步學習現在進行時的載體,教師在解讀文本時會關注現在進行時如何通過Mike一家人的周末生活來呈現,會關注如何讓學生理解并發(fā)現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并嘗試簡單交流,這種解讀視角是理性的,也是無可厚非的;學生視角下的文本可能比教師視角下的文本更有趣,他們能發(fā)現Mike家中年紀最小的Tim,在白天家人做家務的時候他是在睡覺、看電視、吃蘋果和玩游戲,由此對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產生了對Tim這一人物特點的分析和猜測,也許是因為懶惰,也許是因為年幼,不管是怎樣的原因,都體現了學生視角下文本的趣味性和獨特的育人價值。
2.從學習的角度設計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去記憶教材里規(guī)定的內容,而是要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看課程教學在學生身上留下了什么,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以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 Storytime教學為例,教學目標之一是在情境中感悟表示順序的詞并能在情境中初步運用。課堂觀察告訴我們,學生在語篇學習中并不能較好地理解為什么要使用這些順序詞以及如何使用,因此給教師優(yōu)化教學的啟示則是:在語篇學習活動設計中,可讓學生基于生活經驗先進行表達,然后通過圖文匹配的方式接觸新的核心詞匯,接下來聯系生活經驗對語段進行排序并說出排序的理由,最后通過閱讀文本來驗證,發(fā)現文中表示順序的詞。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就要讓每一個學生能有興趣地去選擇、去投入學習,讓真實的學習能夠發(fā)生,把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轉變?yōu)橐詫W習為中心的課堂。
3.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學習為中心,是要讓課堂回歸到學生學習的最本質狀態(tài)。課堂是個體獨立認知和群體社會性學習相互交織作用的場所,每一個兒童在自我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下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所要追求的好課應該是以挑戰(zhàn)性問題或任務為驅動,引發(fā)學生傾聽、產生真實問題與困惑的課。在課堂上,學生要經歷充實的學習過程,學生會遭遇學習的障礙并通過獨立學習、同伴學習和教師點撥解決困惑,學習中要有思維品質的提升,課堂中要獲得能力的發(fā)展。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告訴我們:經歷了一節(jié)好課,學生進入課堂和走出課堂是不一樣的,不同發(fā)展層次的學生獲得的能力發(fā)展也是不一樣的。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評價任務,讓學生個性化地參與學習,通過評價中獲得的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Ysc04\d\姚\2019\2019教師發(fā)展\2019教師發(fā)展7期\KT1.TIF>
【參考文獻】
[1]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73-80.
[2]夏雪梅.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北京:教育教學出版社,201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