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軍
【摘 ?要】在以往傳統(tǒng)課程開展期間,教師一般不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是重點凸顯出教師的主體作用,此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為教學關系的分離提供了可能性,而開展道德和法治教學課程的實質性目的是對學生自身的行為加以規(guī)范,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其是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渠道。為了將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大,對于教師而言,就需要加大創(chuàng)新和改革力度,引進良好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將其主體地位在課程中體現(xiàn)出來。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學生;健康成長;作用
一、實施職業(yè)道德和法治教學的必要性
對于職業(yè)道德和法治教學課程來講,并非憑空形成的,而是對于課程改革的繼承以及發(fā)展。在以往的新課程改革期間,教師摒棄了以往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方式,引進了新型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當前,隨著我國形式的不斷改變和優(yōu)化,人們無論是思想理念還是道德品質,均受到了直接的影響,有了明顯的變化,而在社會發(fā)展的背景下,其對于學生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要想提升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開展道德和法治教學,從學生學習特征以及素質教育要求等方面入手,正確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進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道德和法治教學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和策略
德育課既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各個專業(yè)的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課程,其屬于學校素質化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當前,德育課程包含的要點便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主要的指導依據(jù),全面遵循科學發(fā)展理念,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道德以及法治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能力。而在開展德育課教學的時候,必須謹遵和生活以及學生相互貼近的基本原則,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為主,增強其針對性和時效性。在本文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詳細探究了落實道德和法治教學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明確自身定位,進而健康成長
對于學生來講,目前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并且,這一階段是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情感態(tài)度觀的根本環(huán)節(jié)。現(xiàn)階段,因為學生身心均有了明顯改變,因此身上存在諸多缺點,有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不愿意直接面對缺點,甚至是不承認缺點,而為了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教師除了教育學生正確的分析和評價之外,還應當明確定位,使其全面了解到自身具備的優(yōu)點以及缺陷,從而在學習或者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揚長避短,健康學習和成長。舉例說明,當開展新自我認識這一課程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專題活動中,多加鼓勵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陷以及優(yōu)勢,然后詳細進行分析,讓其他學生或者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自身的性格。從客觀分析角度考慮,合理地組織學生體現(xiàn)出優(yōu)點,摒棄缺陷,采取良好的方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與此同時,還能學習到其他學生的優(yōu)勢,方便學生針對存在的不足之處制定有關的改進策略,以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從中看出,此項教學引導活動的有效實施,產(chǎn)生的作用是很高的,這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心態(tài)的關鍵。
(二)提升角色意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中學生活中
初中生和以往階段的學生相比較而言,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其逐漸步入了人生的全新階段。對于初中生來講,明確定位自身的角色很有必要,必須以初中生的要求嚴格要求自身,適應初中階段中的學習生活和各項學習壓力,以此更好地融于初中生活內。在中學時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初中是學生身體快速成長、全面掌握學習要點的主要階段,這是人生中特別寶貴的時期,不容忽視。當前,教師需要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到中學時代加強學習的重要性,讓其合理地使用初中時間。在青少年階段中,無論是任何一位學生,都不可以失去自身的夢想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在這一現(xiàn)狀下,教師應當引領學生積極的展望和暢想以及迎接未來。
(三)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現(xiàn)有的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多個小組,采取小組的方式加強對其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學習。比如,在開展人生當自強這一教學課程的時候,可以將其劃分成三個方面,其一,樹立自信心;其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其三,朝著自強之路邁進。該課程內都明確體現(xiàn)出了自強不息產(chǎn)生的重要作用和精神,這一作用以及精神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關鍵,而為了加強學生對于兩者的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采取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小組成員進行有效討論,多加鼓勵學生表達出自身的建議,以此拓展學生思維理念。顯然,該項活動的開展既能延伸學生的思維,還能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諸多的知識點,在活躍課程氛圍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者,學生在學習期間,從教材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入手進行詳細討論,在相互探討的階段中學習知識點。比如,在對公民肖像權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下案例為主:某項公司在沒有經(jīng)過王某同意的情況下便隨意使用她的照片,在后來經(jīng)過雙方協(xié)調和同意之后,該公司又將王某的照片刊登到了雜志封面中,基于這一案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探討,有的學生認為是沒有,因為王某已經(jīng)同意了,而有的學生認為是有,這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王某并沒有同意,慢慢地便成了各個小組之間的探討,在該項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正確地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認識到存在的相關問題。
(四)落實案例教學方式,將教育的效果體現(xiàn)出來
案例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教師采取真實的案例幫助學生進行討論以及學習,使學生在討論學習中可以根據(jù)學習的知識強化記憶,然后加以理解,在該項階段中,教師應當多加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個人的建議,將重視知識點轉換為能力提升方面上,加深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以及交流。良好的案例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當前,除了以時政新聞為主實施教學之外,還需要將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當成教學實例,比如社會中的侵權以及誠信行為等,以此提升學生的誠信理念,為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點。以生活中的實踐為主,積極引導學生從中獲取結論。在具體的教學期間,教師既需要朝著學生傳達相關的信息,還應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社會理念。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和故事可以在學生獲取知識點的基礎上豐富自身閱歷,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奧運會中運動員獲取的金牌圖片來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說出圖片中運動員的名字以及獲取偉大成就的實質性原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具備一定的愛國情操,運動員才可以努力奮斗、為國爭光。
(五)正確地認識友誼,學生和學生之間做到和諧共處
初中生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非常明顯的一個特征便是和同學相處期間經(jīng)常發(fā)生問題,有的太過于計較,而有的交往不夠坦誠,或者是沒有正確認識到友誼的理念,一味地不講究原則和法治,或者一味地講義氣才是真正的友誼,面對于學生對于認識和行為的誤區(qū)現(xiàn)象,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來了解到何為真正的友誼,只有正確了解到友誼的概念和含義,才可以更加真誠地對待同學。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適當?shù)貙W生講解什么是友誼,友誼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形式,舉例說明哪幾種是真正的友誼,而哪幾種是披著友誼外衣的偽友誼,此種教學和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想行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性和相符性。其可以幫助學生在討論期間明辨是非,懂得哪種是真正的友誼,哪一種友誼真正值得珍惜。
三、結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學生成長期間,道德和法治課程的開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當前,對于道德和法治教師來講,必須有效地開展情感教育工作,加大對情感的灌輸力度,明確存在的情感因素,將實踐和理論相互結合到一起,在加強對學生思想指導和教育的基礎上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以達到健康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欣垣.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提高學生道德水平[J].教育觀察,2018(1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