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教師要豐富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活力,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提高寫作素養(yǎng),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提升。以下做法,可供參考。
一、深入生活,讓生活成為寫作的源泉
小學生應該懂得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源泉,也是最寶貴的源泉。相反,如果不熱愛生活,不能從生活的點滴細節(jié)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那么學生必然難以成為出色的寫作者,正如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若是不能洞明世事,學生自然很難達到人情練達的境界。為了把握好寫作的重要源泉——生活,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形成見微知著、明察秋毫的觀察習慣,抓住生活中的靈感,為寫作帶來生機與活力。
為了讓學生靜下心來感悟生活,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要避免安排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困惑的題目,帶領學生從生活的百寶箱中汲取豐富的素材,助學生在寫作之路上看到更加秀美的風景。
例如,寫作“記憶中的童年”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打開生活的閘門,把生活體驗和思考熔鑄到作文中。在講解題目內(nèi)涵時,教師可以講述幾件自己的童年故事,幫助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引導學生將寫作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確保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擁有更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童年時發(fā)生的趣事、童年的好友等作為寫作資源,對于這些對要素,學生的印象很深刻,寫作時能融入真實的情感,從而讓文章煥發(fā)出活力、感染力。想必很多小學生都對童年時期喜愛的玩具有深刻的記憶,描述這些物品的時候,必然活靈活現(xiàn),富有感染力,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深入閱讀,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
教師要引導學生愛上閱讀,一個人的經(jīng)歷和感受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無限的。學生如果不能跨越這些局限,寫作能力必然難以提升。事實上,世界文學大家如弗蘭茨·卡夫卡、普魯斯特、納博科夫、博爾赫斯等,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都不是豐富多彩的,甚至可以說很單調(diào),但他們從書籍中尋找智慧和養(yǎng)料,從而令筆下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對學生而言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小學生應該認真讀書,從書本中汲取寫作的智慧,讓書籍成為寫作的源泉。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描寫人物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使學生對人物描寫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正所謂“未及前賢更勿疑,轉(zhuǎn)益多師為汝師”,小學生必須認真讀書,唯有認真閱讀,才能使寫作之泉永不干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和技巧。教師帶領學生閱讀《丑小鴨》后,可以為學生分析欲揚先抑的寫作技巧;帶領學生閱讀《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后,可以傳授學生正襯和反襯的寫作技巧;帶領學生閱讀《夏洛的網(wǎng)》后,可以對抒情的寫作技巧加以說明,并指導學生如何巧妙地表現(xiàn)人物關系。唯有教師多花心思,才能讓小學生在寫作上取得重大進步。小學生對讀物的選擇各有偏好,但閱讀時都要認真,并且在閱讀過程中認真完成素材積累工作,儲備豐厚的寫作資源。
又如,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如《古文觀止》等,學生或許讀不懂,但是通過多次閱讀,能對古文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親近感,達到培養(yǎng)語感的目的。
三、相互交流寫作經(jīng)驗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使學生在自我進步的同時,具有責任感和大局觀,把個人的寫作經(jīng)驗傳遞給同學,互通有無,實現(xiàn)寫作上的共同進步。讓那些寫作成績出色的學生起模范帶頭作用,把寫作經(jīng)驗分享給全體同學,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結(jié)語:教師應重視寫作教學的意義,把豐富的寫作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寫作源泉,從而使寫作能力不斷提高,寫作靈感也永不枯竭,寫出更多好文章。小學生在提升個人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應該具備共享、共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