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更是干支歷申月的結束以及酉月的起始。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jīng)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jīng)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
白露的由來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jié)令。露是“白露”節(jié)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氣象學表明:節(jié)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jīng)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節(jié)氣習俗
太湖地區(qū)祭禹王
白露時節(jié)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jié),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guī)模為最大,歷時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時,還祭土地神、花神、蠶花姑娘、門神、宅神、姜太公等?;顒悠陂g,《打漁殺家》是必演的一臺戲,它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祈盼和向往。
福州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tǒng)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但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jīng)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了這一傳統(tǒng)習俗。
浙江溫州過白露節(jié)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jié)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jù)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jié)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南京喝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jīng)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jīng)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蘇浙地區(qū)釀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xiāng)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jié)氣頗有講究外,白露米酒的釀造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shù)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xiàn)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還有自釀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秋分養(yǎng)生
1.男士:養(yǎng)陰精,不容緩
中醫(yī)講的“陰”,是指氣、血、精、津,而養(yǎng)陰,則是防秋燥的關鍵。白露時節(jié),燥主氣。燥為陽邪,容易傷到體內陰氣,因此,這個時節(jié)要養(yǎng)陰精。
陰精是人生命的基礎,也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主要因素,臟腑之精都包括在其中。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景岳說:“善養(yǎng)生者,必主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可見保養(yǎng)陰精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可以通過吸收自然中的陰氣來保養(yǎng)陰精。比如在陰氣重的一些林蔭、水邊多做做深呼吸。另外,晚上多欣賞月色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因為夜晚、月亮屬陰,所以晚上“曬曬”月亮,對陰虧的人非常好。保養(yǎng)陰精不僅要“外養(yǎng)”,更要“內護”,早睡可收藏陰精,養(yǎng)陰氣,早期可以舒展陽氣,保護肺臟。另外,性生活要有節(jié)制,以免大量消耗腎精,不利于養(yǎng)陰。
2.女士:(1)白露不露身
民諺有“白露不露身”之說,意思是白露時不要再穿短衣短褲。另外,《養(yǎng)生論》中說:“初秋夏末,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边@也是在告訴我們,入秋后要穿好長衣長褲,以免受涼。事實上,白露時節(jié)雖然沒有深秋那么寒冷,可早晚的溫差也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著涼感冒,而且秋主燥氣,受涼還容易使肺部感染風寒。此時燥氣與風容易結合形成風燥,對肺部以及皮毛、鼻竅等肺所主的部位造成傷害。如果感染到筋骨,則容易出現(xiàn)風濕病、痛風等肢體痹癥。
此外,“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的說法在民間也廣為流傳。這句話是告訴我們,過了白露,天氣一天天變涼,如果晚上睡覺不蓋好被子,就容易著涼腹瀉。所以我們睡覺時要把涼席收起來,關好窗戶,換掉短款的睡衣,并把薄被子準備身旁。
(2)積極緩解心理疲勞
白露前后,天氣涼爽,晴空萬里,可是一些卻感覺心里很疲倦。這種現(xiàn)象千萬不要小視,不然長此以往,我們的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以及內分泌系統(tǒng)都會受影響,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失眠多夢。
以下三點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這種心理疲勞:
一、日常生活中就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學會自我調節(jié),這樣遇到問題才會有信心解決,還能避免無緣無故發(fā)脾氣導致的心理疲勞。
二、一旦遇到困難或煩惱,先不要心急,保持心態(tài)平和,心平氣靜的狀態(tài)能幫助你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不要胡思亂想,尤其要拋開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不要為糾結不清的事情勞人傷神。
此外,還可以進行一些容易令人感受到快樂和幸福的活動,比如看看電影、讀讀書、聊聊天,或者參加一些積極健康的、有益身心的文娛活動。同時,適時地大笑幾聲,也幫助我們把消極的情緒發(fā)泄出去。
3.老人:潤燥除熱不矛盾
在中醫(yī)理論中,外感疾病的誘因有“六邪”,分別是風、寒、暑、濕、燥以及火。而秋冬季節(jié)易染疾病的最大特點是“燥邪為病”,其中又有“溫燥”、“涼燥”之分。古書《重訂通俗傷寒論·秋燥傷寒》中有這樣的記載:“久晴無雨,秋陽以曝,感之者多病溫燥?!边@句話是說,到了白露,夏天的炎熱還沒有完全褪去,而秋天艷陽高照,白天還是比較熱的,所以這個時候燥邪和溫熱邪氣同時存在,會形成“溫燥”。這樣的天氣很容易使上了年紀的,尤其是平時就體瘦陰虛火旺的人感染溫燥之邪。所以,在白露時節(jié),養(yǎng)生的重點就是“潤燥除熱”。
因為“溫燥”是由天氣變化和人身體條件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潤燥除熱”要從飲食和起居兩方面調理。飲食調理上,中醫(yī)講“治燥不同治火”,因為“治火可以苦寒,燥證則宜柔潤”,即治溫燥藥多吃一些辛涼甘潤的食物。起居調理之上,因為燥癥為陽,而夏天的陽氣尚未去盡,兩股陽氣并存,所以應該“涼”一些,衣服不要一下子就添得太多,晚上睡覺時也不要蓋得太厚。
此時運動損傷應當“冷”處理
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但運動時如果不小心,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
出現(xiàn)運動損傷后應該怎么處理呢?醫(yī)生告訴我們四大原則:休息、冰敷、壓迫和抬高。首先,休息能有效防止傷勢加重,如果繼續(xù)運動則會引發(fā)疼痛、出血或腫脹等癥狀;其次是冰敷,受傷部位的血管在冰冷的刺激下會收縮,這樣就避免或減輕了出血及腫脹,壓迫出血點的近心端位置可以減慢血流速度,達到止血效果,多用于較大動脈的緊急止血;最后,抬高肢體可使受傷部位的水腫減輕,其原理類似于“水往低處流“。
一旦在運動時受傷,除了做到醫(yī)生建議的四個原則外,最好不要擅自進行處理,以免加重傷勢或耽誤治療。
白露適宜吃什么
1、白露意味著秋季真正來臨,"養(yǎng)肺潤燥"為機體調養(yǎng)的重點。
2、藥調補上要多選溫而不熱、涼而不寒的滋補之物,如百合、沙參、玉竹、桑葉、杏仁、枇杷葉、白果等,以不傷陰不耗陰為主。
3、日常飲食中可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維生素或宣肺、化痰潤燥、滋陰益氣的食物,如芋頭、山藥、蓮子、雞肉、豬肉、鴿子、鴨、梨、栗子、柚子、葡萄、羅漢果、甘蔗等。
禁忌吃什么
1、此時氣溫已明顯下降,不宜多食過于寒涼的食物,如西瓜、香瓜、生菜瓜、生地瓜、生黃瓜、莼菜、葵菜、檳榔、香蕉、綠豆、田螺、金銀花、薄荷、菊花等。
2、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茴香、砂仁、肉桂、草豆蔻、羊肉、狗肉、獐肉、雀肉等。
3、不宜多吃炒花生、炒瓜子、炒蠶豆、爆米花等。
4、少吃或不吃魚、蝦、螃蟹、韭菜花、黃花、胡椒等食物,避免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
白露時節(jié)宜喝粥
“秋吃早粥”是養(yǎng)生專家提倡的一種養(yǎng)生方式。尤其在白露節(jié)氣,人容易出現(xiàn)脾胃虛弱、消化差的癥狀,抵抗力也有所下降。這個時節(jié)多吃點溫熱的、有補養(yǎng)作用的粥食,對健康大有裨益。做粥的大米、糯米等主料可以健脾胃、補中氣、瀉秋涼以及防秋燥。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添加一些豆類、干果等輔料,以達到更好的調養(yǎng)效果。
熬粥的器皿也非常重要,盡量避免使用鐵鍋和鋁鍋,最好用砂鍋。另外,粥不要與油膩、黏性大的食物同食,否則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許多人喝粥的時候喜歡加糖,這樣其實是不好的,尤其是對老年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已經(jīng)有所下降,糖吃的太多,容易在腹部產(chǎn)生脹氣,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另外有一點非常重要,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在早上喝粥。因為經(jīng)過長時間的熬制后,各種谷類中的淀粉會分解,進入人體后會很快會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而這種情況對糖尿病患者非常不利。
綜合:天氣網(wǎng) 健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