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在農(nóng)村,鄰里間相互借點兒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家家戶戶的大門都敞開著,誰家急用什么東西一時又找不到,跟鄰居打個招呼就拿來用了。甚至正做飯時發(fā)現(xiàn)沒有雞蛋了,差孩子飛奔到隔壁,拿倆雞蛋跑回來,一點兒都不耽誤事。
當然,這種慷慨和隨意是相互的,你對人慷慨,在有求于人的時候才可以隨意,正所謂“有借有還”。不過,有時候這個“還”里面也有很多學(xué)問。
帶孩子回老家,母親張羅著給我們做好吃的。做紅燒肉時,白糖不夠用了,油鍋還在火上,現(xiàn)去買肯定來不及,母親給我一個小勺,讓我先去李嬸家借一點兒來。李嬸二話沒說,遞來放白糖的罐子,讓我自己舀。從拿小勺出去到白糖入鍋,前后不到一分鐘?!靶液檬窃谶@里,不然沒有十來分鐘絕對不行?!蔽倚χf。
飯后,我去村里的小超市買了一些日用品,順便也買了白糖。到家后,我舀了一勺白糖向外走去。母親問我:“你干啥去?”“去還李嬸的白糖??!”我答道?!安挥眠€?!蹦赣H拿走我手里的勺子說。看我一臉不解,母親又笑著解釋:“要還也不是這么個還法?!?/p>
后來,母親收了在門前空地上種的芝麻,曬干后裝了一小袋,讓我給李嬸送去,還笑著對我眨了眨眼睛。我恍然大悟,這也許就是母親的“還法”:借鹽還鹽,太過刻意,顯得生分見外;借一勺鹽還一小袋芝麻,不僅不露聲色,還無形中促進了鄰里關(guān)系呢。
還有一次,父親干活時閃了腰,需要用腰帶固定恢復(fù)。之前父親有過腰疼的毛病,專門買了那種帶鋼板的腰帶,可偏偏急著用的時候卻找不到了。鄰居王叔拿來他的腰帶讓父親用。不過,王叔剛走一會兒,母親就在衣柜頂?shù)南渥永镎业搅烁赣H的腰帶,并讓我?guī)兔o父親系了上去。
王叔的腰帶用不上了,我便打算給還回去?!跋确胖桑^兩天再還也不遲?!蹦赣H對我說。既然不用了,為什么不直接還回去呢?聽了我的疑問,母親笑著說:“你王叔熱心拿來腰帶幫忙,咱不能辜負了他的好意。你現(xiàn)在就還回去,會讓王叔感覺沒幫上忙,甚至覺得自己的好意被拒絕了?!蔽一腥淮笪颍坏貌慌宸赣H的智慧。幾天后,我去還王叔的腰帶,王叔問:“你爸的腰好了吧?這腰帶不能亂放,不然用到的時候找不到多急人,幸虧我的就在手邊放著?!笨次尹c頭感謝,王叔笑了,那笑容里有得意也有滿足。
我們都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但其實很多時候,“好借”還需要“巧還”。在一借一還中,傳遞善意和熱情,也回饋了感激和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