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蘋
【摘要】激趣式教學作為現代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課堂中運用廣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帶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研究發(fā)現,在課前讓學生做好材料和情緒情感的準備,能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課堂各部分有針對性的激趣方式,能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有效的延伸,則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起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課前、課中和課后各部分有效實施激趣式教學進行實踐探索。
【關鍵詞】激趣式教學;課前準備;課中探索;課后延伸
國家教育部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形式可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帶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激趣式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征,以及學生興趣的導向性和適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原則為基礎,在教師的精心設計課堂下,采用引導、激發(fā)、引帶等方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自己不斷的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探索和研究,自發(fā)主動地去進行學習。
一節(jié)有效的課堂不僅僅局限于上課時間45分鐘,應該包括課前準備,課中探索和課后延伸。研究發(fā)現,在課前讓學生做好材料和情緒情感的準備,能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課堂各部分有針對性的激趣方式,能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有效的延伸,則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維持起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課前、課中和課后各部分有效實施激趣式教學進行實踐探索。
一、課前準備,激發(fā)興趣
課前的準備包括材料和情緒情感的準備。材料的準備包括查閱資料、采訪調查,課件準備,等等;情緒情感的準備包括提前了解一些特定對象,如父母、各行業(yè)職員的所思所感,博物館、紀念館的故事等,引起情緒的共鳴。通過課前準備,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期待,并將努力融入到課堂中去。
在講授生命教育之時,我采用課前分組調查的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進來。生命孕育的艱辛和生命的脆弱是人盡皆知的大道理,學生不是不懂,但是在面對重大挫折時還是難免會有意志消沉,一蹶不振,甚至選擇輕生的。每一個有輕生念頭的人往往是感受不到生活美好的人,看不到生活希望的人,對生活沒有信心的人,所以突破“珍愛生命”這個主題的根源在于“感受生活的美好”,從點滴的生活細節(jié)中發(fā)現生活的美好,從人與人的交往中感受溫暖與愛。如何感受?不是聽老師講故事,而是讓學生去體驗,所以課前我把學生分為4個調查組,內容和分工如下:
要求每個小組制作一個PPT,一個視頻剪輯。每位同學都要寫感想,摘錄到PPT中展示。讓每個學生都最大限度參與其中,帶著好奇和體驗進入課堂,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感受到了生命的來之不易,品味到了生命的精彩與厚重,課前準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課中探索,推動興趣
(一)導入部分
課堂導入是激趣式教學研究最為重視的一部分,好的開始便成功了一半,如何在上課鈴響之后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習興趣,常用的方法有設疑法和游戲導入法。如在上心理第一課的時候,我用提問的方式直接設疑:“今天我們要去了解一下神奇的心理學,看是不是如大家所想,心理老師能看穿別人在想什么?”在發(fā)現學生比較拘謹時候,可以用一些熱身游戲來打開局面,如我會用到下面這個游戲:
1.先教唱一遍正確詞:來來來朋友們,將你的“頭兒”抬(舉)起來,向前擺,向后擺,轉個圈圈放下來。
2.老師做示范,請大家跟著老師的動作一齊唱。
3.配合改編歌詞,繼續(xù)唱“右手”“左手”“右腳”“左腳”及“屁股”。最后在做屁股動作時,是全場最易歡笑時候,可用更夸張的姿勢或請學生再示范一遍。
本游戲設計意圖是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讓學生對心理課充滿期待。在導入游戲時候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現在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各種各樣的游戲方式,如果教師不能從中篩選出特別的或具有新意的地方,建議最好不用,因為不僅不能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還容易讓學生反感,起反作用,這需要教師在課前了解學情。
(二)分組活動時
分組活動是心理課堂上經常會用的方法,但如果沒有前期鋪墊,就不能很好的展開,還會有學生趁機說話,達不到課堂學習的目的,也不利于課堂管理。在許多社會心理實驗中,會用助手充當被試來推動或驗證實驗,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假被試”。將這一理念用到課堂中,通過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和培養(yǎng)一些課堂上比較活躍,容易帶動氣氛的學生成為自己的助手,著力培養(yǎng)他們敢于表達自己,學會提問題,鼓勵其帶動組內其他成員,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認識自己”這一主題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他人來認識自己,分組進行“優(yōu)點大轟炸”。有的同學可能是因為害羞,不敢表達,一度僵局。當有人率先出來接受大家的有點轟炸,并表現的謙謙有禮之后,慢慢地同學們都加入進來,真實的體驗到了自己身上原來還有這些優(yōu)點,原來還可以這樣看自己。
在運用這一方法時候要注意,需要平時對學生多加觀察,了解學生的特長與愛好,培養(yǎng)助手要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不應讓其他的同學感覺到老師有偏心之意。教師適時的鼓勵也有助于推動學生興趣的發(fā)展,如可以讓肢體動作比較好的同學表演,語言能力比較強的同學演講,讓他們有機會發(fā)揮所長,展現自我。
(三)注意分散時
注意力訓練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之一,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高度注意力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而45分鐘的一節(jié)課,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注意力渙散。此時應該理解學生注意力的起伏,并在安排教學活動的時候注意動靜結合,適時的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延長自己的注意力?!皠印笨梢允侵w活動或者是語言活動,“靜”則可以安排學生閱讀或者是做放松練習。
如在課堂喧嘩時,我會喊出與學生預定的口號——“一流的品質”,學生回應“靜悄悄”;在感覺到學生疲憊的時候,我則會說“注意集中”,學生回應“看我的”;這樣一來一回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中來,也培養(yǎng)了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默契感。在看完慷慨激昂《俞敏洪的勵志演講》后,我提醒學生安靜思考自己的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學生上課時注意力渙散,除了是自然的生理規(guī)律,教師也要常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是否生動有趣,教學內容是否豐富,教學安排是否得當,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才能更好地調動和推動學生興趣的發(fā)展。
三、課后延伸,維持興趣
心理健康教育課強調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這需要把課堂延伸到課后,整合更多的資源來調動和維持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利用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校外青少年活動場所等資源,組織開展各種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和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頒發(fā)獎狀是學校老師經常用來激勵學生的方式,但是如果只是用一張普普通通的,價值幾塊錢的獎狀,激勵的效果有限。這時,我嘗試換一種方式。在上親子關系課時候,我安排學生觀察家長一天的生活,并做好相關記錄,上課時候全班分享,并制作“我最想給我爸爸/媽媽頒發(fā)的獎狀”。而另一方面也悄悄讓家長給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份自己制作的獎狀。家長會的時候,親子之間互相頒發(fā),“最佳貢獻爸爸”“最民主媽媽”“最具潛力爸爸”“最棒的兒子”“五好寶寶”……各種各樣各具特色獎狀,親子互相理解體諒,場面非常感人,這樣一場充滿儀式感的課堂,讓學生和家長都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對親子間進行良好溝通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符策震.教學的藝術[M].??冢汉D辖逃霭嫔?,1986.47.
[2]周會琴.讓學生真正“動”起來[J].中學政治教學參與,2009(8).
[3]崔麗茹.“激趣導學、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少兒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4]戈登·德萊頓,珍妮·沃斯.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12.
[5]王改蘭.激趣、引導、提高——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步驟的設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