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媽媽抱怨,自家孩子特別難管,吃飯時會亂扔食物、搗亂,生氣時大喊大叫,還會打人、踢人,在學校經常挑釁其他孩子,甚至搶別人的東西……無論家長如何管教都沒用,情況反而愈演愈烈。面對這樣的“熊孩子”,家長到底該怎么辦?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管教方法——“暫時隔離法”,對消除孩子沖動性、暴躁性、攻擊性、情緒性以及其他棘手的不良行為習慣非常有效,不僅能馬上阻止孩子不良的行為,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約束與自我控制能力。具體方法是:
1.選擇合適的隔離處。理想的隔離處應滿足:安全、光線充足;得不到家人的關注;無聊、單調,無任何有趣事情可做。2至4歲的孩子可選用小板凳, 以免孩子沖動發(fā)生跌落等意外;5至12歲孩子可在單獨的房間進行隔離,但不要選擇孩子的臥室,或引起孩子害怕、恐懼的空間,同時也要保證其安全性,一些危險性東西,如玻璃器具、尖銳物品等應移出房間。隔離期間家長要在周邊,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被照看。
2.隔離前,父母要向孩子說明他被“隔離”了,并指出他的錯誤行為。
3.依據每一歲一分鐘的原則設定好定時器,將定時器放在孩子能聽到鈴響的范圍內。
4.等待定時器鈴響,其間不給孩子任何關注,避免目光接觸等。
5.隔離結束后避免責備,及時與孩子交流。如果孩子隔離結束后想談論他的不良行為,家長應該抓住機會與之交談,并及時給予關愛和鼓勵。
(摘自《現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