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如囊螢①,如映雪②。家雖貧③,學不輟④。
【注釋】
①如:比如,像。囊螢:把螢火蟲裝入袋子里。這里說的是晉朝車胤的故事。囊,用袋子裝。
②映雪:映著雪光,借著雪地反射的亮光。這里說的是晉朝孫康的故事。
③雖:雖然。貧:貧窮。
④輟:停止,中斷。
【譯文】
比如晉朝的車胤,家里貧窮,買不起油來點燈看書,于是把螢火蟲裝進用紗布做成的袋子里,借著它們發(fā)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書。再比如晉朝的孫康,同樣是家境貧困,買不起油點燈讀書,他不顧冬夜的寒冷,借著屋外雪地反射出的亮光讀書。車胤和孫康雖然家境貧窮,卻從未停止學習。
【解讀】
中國有句古話“自古寒門出英才”,是說家境越是貧寒的人,學習越是刻苦,越上進。我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也有很多。單單《三字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為我們羅列出很多這樣的寒門英才,他們艱苦樸素,不屈不撓,堅持學習,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學有所成、光宗耀祖,在歷史上寫下屬于自己的一頁。有很多成語典故都向我們講述了古人在惡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潛心苦讀的故事,比如鑿壁偷光、螢囊映雪、雪映窗紗等。
晉代時的車胤從小就勤奮好學,讀書不倦。但由于家境貧寒,剛能維持溫飽,父親拿不出多余的錢去給車胤買晚上讀書用的油燈。家里無法為車胤提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他只能在白天抓緊時間背誦詩文。有一年夏天的一個夜晚,車胤正在小院里背一篇文章,忽然看見有很多螢火蟲在低空中一閃閃地飛舞,一個個小小的亮點在黑暗中竟然有些耀眼。車胤想,如果把足夠多的螢火蟲放在一起,它們的光亮不就可以做一盞燈了嗎?于是,他找到一只白絹做的口袋,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了進去,然后扎住袋口吊了起來。這亮光雖然很微弱,但總算可以勉強用來看書。從此以后,只要有螢火蟲的季節(jié),車胤就會去抓一些來當燈用。由于他勤奮苦學,飽讀詩書,后來終于成為國家的棟梁。
古人有云:“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狈饨〞r期實行科舉制度,只有不斷學習,終年埋頭在書本里,才有可能取得功名,讀書可以改變生活現(xiàn)狀。學習是增長知識、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方式,不斷地追求知識,追尋未知的事物,才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
(摘自《〈三字經(jīng)〉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