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典型事例
一個高三女生找我咨詢,她很糾結(jié)、很痛苦。
她和本班的一個男生戀愛一年多了,每天都要偷偷約會,盡管進教室時他們有意拉開一些距離,一前一后,但更增添了幾分刺激和甜蜜。由于過多接觸分心,兩個人的學習成績都在直線下降,雙雙都已落入高考落榜的黃燈警示區(qū)。
離高考還有四個月,眼看著兩個人的前程就要毀于一旦,班主任也急了,反復約談他們兩個,他們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于是,他們約定高考前不再見面。但是,女生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沒法集中精力聽課,課上總想看男生幾眼,總會想起和男生在一起的情景。說到痛苦時,她甚至拍打自己的腦袋,發(fā)著狠說:“我怎么就這么沒出息!”
一陣沉默,待她稍加平靜后我才說:“這不是沒出息,這只能說明你很重感情?!?/p>
她終于打開了一直蜷在我對面沙發(fā)里的身子,怯怯地說:“周老師,我怎么才能克制呢?”
我問她:“你看著男生的時候愉悅嗎?”女生點頭。我問她:“你回憶和男生在一起的時光愉悅嗎?”女生點頭。我說:“既然愉悅你為什么要克制呢?”
女生睜大了眼睛看著我,好一會兒才喃喃地說:“不用克制嗎?……您怎么和班主任說法不一樣呢?……班主任叫我一定要克制,必須克制?!?/p>
我說:“沒必要克制,課堂上的輕松愉悅才是最重要的。”她說:“那我聽不進課咋辦?”我說:“沒關系,能聽多少是多少,在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下,只要聽一點就比在糾結(jié)的心態(tài)下聽一節(jié)課還要強。還有我問你,你在看男生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他在做什么呢?”女生說:“他在聽課?!蔽艺f:“我相信你,他能做到,你也能做到?!?/p>
一段時間下來,女生的成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她和我說:“您這招兒還真靈!”
心理效能
在教育的實施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的思維是碰撞的。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有時候在于教育的切入點。教育既可以激烈碰撞,擦出火花;也可以融入小溪,涓涓相向。“順思維法”就是教育的一種巧妙的切入法。在了解了學生的問題后,摸透他們此時此刻的所思所想,順著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想要”切入,使教育軟著陸,然后再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引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和改變。
“順思維法”的使用,教師首先要能夠透視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的脈動。在遴選出學生此時最想要的、最想說的話后,教師搶先說出,讓學生感到舒適和貼心。但這絕不是遷就和溺愛,而是引導過程中必要的牽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錯誤的思維鏈中發(fā)現(xiàn)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引導。
事例中的女生,她的糾結(jié)在于“和男朋友約定終止見面”與“內(nèi)心想見面”的沖突。她找我咨詢,討教的是怎樣“克制”,但在她的潛意識中,她根本就不想克制,這才是她的痛苦所在。這時一定要搞清她內(nèi)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按照班主任的做法順應她的表面訴求,讓她克制克制再克制,那只能更加重她的痛苦。而順應她潛意識中的訴求,才能消除她的糾結(jié)。
為您點津
排斥沒有教育,真正的教育始于融通,教育的效果有時又全然在于教育的接受度。應該說,碰撞式的教育有時是很有效的,但它又很難避免碰撞時帶來的傷害。順著學生的所思所想所要切入,師生相向而行,這本身就是一種融通,這種教育不會帶來任何傷害,會讓雙方都會感到很舒適。
一個問題的發(fā)生,學生盡管有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要,但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所思所想往往還是模糊的,他們的所要往往還是虛空、不切實際的。而教師反倒對他們看得比較清晰,想得更加實際。所以,教師不要擔心順著學生的想法切入,會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會縱容學生的錯誤,使之錯上加錯。在和學生相向而行中,教師很快就會成為學生思想的引領者,而學生正是在和教師的思維牽手漫步中完成了改變。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