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隱隱水迢迢,山有木兮木為橋。數(shù)千年前,中國先民效法自然,就地取材,用樹木搭架起第一座橋梁。從此,在山河縱橫的神州大地上,人們開始有意識地用藤、木、竹、土、石、磚、鐵等材料,漸次搭建起一座座或平直如梁,或長虹臥波,或凌空飛渡的橋梁,過河跨江,穿山越谷,向更遠的前方探索行進。
中國是世界上建橋歷史最早、橋梁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皹蛄菏且环N既普遍而又特殊的建筑物?!睒蛄簩<颐┮陨缡钦f。普遍,是因河流峽谷隨處可遇;特殊,是因橋乃空中之道路,唯特殊設計方能建成。
千萬座古橋的一端,凝結(jié)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無窮的智慧。從在平緩的溪流上架起跨徑數(shù)米的木橋,到在湍急的江河里筑基架起任洪水沖擊而屹立不倒的石橋,再到在險峻的萬丈深淵上架起宛若行走于虛空的索橋,甚至在廣闊涌動的海面上架起長達數(shù)千米的海港大橋……古人發(fā)揮巧思,攻克艱險,屢將想象付諸現(xiàn)實。敞肩拱、疊梁拱、筏型橋基等結(jié)構(gòu)的世界首創(chuàng),種蠣固基、浮運架梁等建橋方法的巧妙運用……讓中國古橋建造技術(shù)在世界享有盛名。
千萬座古橋的另一端,寄寓著中國人對美的追求與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與科技之合理、結(jié)構(gòu)之精妙并存的是,中國古橋那秀美壯麗的造型外觀、巧奪天工的建造雕刻,以及與周圍環(huán)境相得益彰的典雅神韻。海埠港口,浪潮洶涌,一座石梁橋雄偉敦厚;江南水鄉(xiāng),依依河畔,一彎拱橋若皎月垂云;頤和園內(nèi),落日余暉,十七孔橋映滿金光;西湖月夜,枝葉扶蘇,斷橋疏影碎如殘雪……古橋以美的百般模樣裝飾著壯闊的錦繡河山,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競作詩文書畫,遺留故事無數(shù)。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千百年間,這些集科技與藝術(shù)于一體的古橋靜默佇立,歷經(jīng)歲月的風雨,見證人世的溫情。它們是連接兩岸的交通之橋、互通有無的經(jīng)濟之橋、交流互鑒的文化之橋、相逢別離的情感之橋。它們是中國滄桑巨變的縮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走出去,山的那邊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