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
前幾天我清理自己的書柜,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封面已經(jīng)發(fā)黃的筆記本,打開一看,居然是自己小學(xué)時的周記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寫周記或?qū)懭沼浀牧?xí)慣?我建議大家還是寫寫。就算懶得寫日記,起碼每星期寫一篇周記。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寫作能力,記憶生活點滴,而且,多年以后看看自己童年干過什么事,還真是挺有意思呢。
比如說吧,有一次我的歷史考試沒有及格,老師讓我把試卷拿回家給家長簽字。不用說,我被爸爸媽媽罵了一頓。然后,我滿腹委屈地在周記里寫了這么一段話:“歷史考的全部是我出生之前發(fā)生的事,考不好能怪我么?”
我可真是要被當年的自己給氣哭了。考試成績一塌糊涂,居然還好意思強詞奪理。歷史可不就是發(fā)生在我們出生之前的事情么,可是,這絕不是我們不好好學(xué)習(xí)歷史的理由。正因為歷史記錄了我們的祖先過往的種種事跡,所以,它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xùn),指導(dǎo)我們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而且,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tǒng)的古老國度,好好地學(xué)習(xí)中國歷史,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yīng)盡的義務(wù)。
一旦說到中國的歷史,有一本書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漢代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的代表作《史記》。
《史記》是一本什么書呢?這樣給大家解釋吧。從漢代開始,每一個朝代都會編寫一本權(quán)威的史書,這個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從最早的《史記》到最晚的《明史》,這樣權(quán)威的史書一共有二十四部,統(tǒng)稱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書籍。《史記》不僅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而且為后面的二十三部史書提供了光輝的榜樣。毫不夸張地說,它就是中國有史以來寫得最好的一部歷史書。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明星和歌手有粉絲,一本好書同樣會有很多的粉絲。大文豪魯迅先生就是《史記》的忠實粉絲之一。他對《史記》的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十個字的評價可真是字字珠璣,精辟入理。讀懂了這十個字,我們也就真正理解了《史記》的價值。
先來解釋一下為什么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司馬遷是一位大文豪、大學(xué)者,不過,他可不是整天足不出戶、守在書齋里的讀書人?!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格言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二十歲那年開始,司馬遷就開始頻繁地在華夏各地游歷,他的足跡遍及了陜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四川、云南等多個省份,幾乎走遍了漢代中國所有的疆域。古時候沒有飛機,沒有高鐵,連汽車都沒有,運氣好能租個馬車,運氣差一點,只能租一輛慢騰騰的驢車,甚至只能步行,旅途的艱辛可想而知。
旅途是艱苦的,但收獲也是巨大的。通過多年的游歷,司馬遷親眼目睹了大量的歷史遺跡,還從民間搜集了很多關(guān)于古代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對華夏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有了切身的體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為司馬遷有了豐富的游歷和實地調(diào)查經(jīng)驗,他寫出的歷史故事自然就比那些只會守在書齋里搜集、整理歷史資料的歷史學(xué)家寫出的史書更真實,更富有情感。我也非常喜歡《明史》。這本書可是在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的親自督辦下,由當時最頂尖的一百多名優(yōu)秀史學(xué)家集體編撰的?!睹魇贰沸形姆浅5溲牛妨弦埠茇S富,但和《史記》相比,就是缺少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真實感和一份打動人心的感染力。一分付出一分收獲,這個道理放到哪里都不會錯的。
更重要的是,司馬遷在編寫《史記》的過程中,總是以追求真實為目標。中國古代向來有“為尊者諱”的傳統(tǒng)。簡單地說,就是對于身份高貴的人,只能說好話,不能說壞話。司馬遷可不管這一套。對于一個歷史人物,不管他的身份多么高貴,別人對他的評價有多高,司馬遷總能做出真實客觀的評價,該夸獎就夸獎,該批評就批評。舉個例子吧,司馬遷是漢代的歷史學(xué)家,而秦王朝又是被漢王朝消滅掉的,所以,漢代對秦王朝采取的是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但司馬遷卻認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結(jié)束了中國各地諸侯混戰(zhàn)的局面,而且,他統(tǒng)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沿用司馬遷這個觀點。當然,對于秦始皇大興土木修建阿房宮、濫用刑罰視人命為草芥、焚書坑儒破壞傳統(tǒng)文化等劣跡,他也絲毫沒有掩飾。
既然司馬遷是漢代人,那么,他應(yīng)該不敢說漢王朝歷代君王的壞話吧。畢竟伴君如伴虎,得罪了皇帝老兒,搞不好小命都難保??伤抉R遷偏偏不信邪,非要在老虎屁股上摸一把不可。例如在講述漢代的開國君王劉邦的事跡時,他就一點也沒有給劉邦留面子。當初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時,曾經(jīng)在彭城(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展開一場大戰(zhàn)。結(jié)果,劉邦的軍隊潰不成軍。一看苗頭不對,劉邦丟下自己的將士,駕著馬車撒丫子就跑。更無恥的是,為了減輕馬車的負重,他居然將同車的兒子和女兒推下了馬車。虎毒都不食子啊,劉邦居然無視自己孩子的生命,簡直就是禽獸不如。
司馬遷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所以呢,他對漢武帝還算是筆下留情。不過,在記錄漢武帝的父親,也就是漢景帝的傳記時,司馬遷可是一點情面都不講。要說漢景帝劉啟,那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他努力發(fā)展經(jīng)濟,減輕民眾賦稅,讓利于民,造就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為漢武帝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要是在中國歷史上選個十佳帝王,絕對少不了他的位置。
漢景帝的功績,司馬遷當然是大加歌頌。不過,他也沒忘了記錄下漢景帝干的一件大蠢事。原來,在漢代建國時,漢高祖劉邦將自己的兒子們和一些功臣分封為藩王。這些藩王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軍隊,實際上就是各自小王國里的土皇帝。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藩王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jīng)威脅到了中央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于是,漢景帝決定強行收回當初分封給藩王的土地,剝奪他們的權(quán)力。不過,他嚴重低估了這些藩王的勢力和膽量,引發(fā)了七個藩王的聯(lián)合反叛,史稱“七王之亂”。雖然最后漢景帝在一代名將周亞夫的幫助下鎮(zhèn)壓了叛亂,但無數(shù)百姓在這場戰(zhàn)爭中家破人亡,國民經(jīng)濟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捌咄踔畞y”是漢景帝不愿被提及的一段“黑歷史”,而司馬遷呢,卻把它詳詳細細地寫在了《史記》里。
說漢武帝父親的壞話,這可不是摸老虎屁股了,簡直就是在老虎嘴邊拔胡子。漢武帝當然是勃然大怒。在看過自己父親的傳記后,他憤怒地將《史記》扔到司馬遷面前,命令他重寫。司馬遷表面上答應(yīng)了漢武帝的要求,回家后卻一個字都沒改。好在漢武帝還算開明,一看司馬遷是這么個倔脾氣,也就不再強求他修改《史記》了。
但是,《史記》也是中國最后一部敢于直接批評當朝統(tǒng)治者的史書了。
更難得的是,《史記》不僅是一部值得信賴的歷史著作,還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文學(xué)名著,說它是“無韻之離騷”,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華美的詩篇之一。魯迅將《史記》和《離騷》相提并論,這可不是一般的褒獎啊。
司馬遷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總能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懸念叢生。他在《史記》里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晉國發(fā)生過的一樁慘案。正直的晉國大臣趙盾受到奸臣屠岸賈的陷害,全家人都被殺害,僅僅留下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被忠臣程嬰和公孫杵臼保護了起來。屠岸賈得知此事之后,四處搜查這個嬰兒。
屠岸賈的黨羽遍布全國,要想在他眼皮底下藏一個嬰兒,真的是比登天還難。就在我們?yōu)檫@個孩子的命運擔(dān)憂時,故事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反轉(zhuǎn)。當初曾經(jīng)信誓旦旦聲稱寧愿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這個嬰兒的程嬰背叛了自己的誓言,向屠岸賈泄露了自己和公孫杵臼藏匿嬰兒的地方。當屠岸賈帶兵殺到的時候,公孫杵臼抱著嬰兒大罵程嬰,說他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最后,公孫杵臼和他懷中的嬰兒都被殘忍地殺害了。
讀到這里,相信大家都和公孫杵臼一樣,認為程嬰是一個卑鄙的小人。但直到這時,司馬遷才告訴我們事情的真相,讓故事再次發(fā)生了反轉(zhuǎn)。原來,在告密之前,程嬰也有一個剛剛出生的兒子,而且他已經(jīng)偷偷地將兩個孩子調(diào)了包。他犧牲自己的兒子,就是為了蒙蔽屠岸賈,保全忠良之后。
程嬰保住了這個嬰兒的性命,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撫養(yǎng)。至于這個嬰兒長大之后能不能為自己的家族報仇雪恨,大家不妨自己去讀一讀《史記》,尋找一下答案吧。
司馬遷不僅能將故事講得一波三折,而且,在文章細節(jié)的處理上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司馬遷是這么寫的: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北娙柚唬骸靶拍芩?,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庇谑切攀胍曋?,俛出袴下,蒲伏(同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淮陰有個年輕的屠夫欺侮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只是個膽小鬼?!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是敢殺死我,就拿劍刺我;如果不敢,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很認真地看了看他,然后彎下腰,趴在地上,從他的兩腿之間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在這段描寫中,“孰視之”(很認真地看)是點睛之筆。通過這三個字,我們能看出韓信此時的無所畏懼和他做事謹慎、善于權(quán)衡利弊的特點。如果缺少這三個字,韓信就真成膽小鬼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讀到這段文字時忍不住贊嘆:“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保總€人都會遇到一些難以容忍的事情。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劍而起,挺身上前搏斗,這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發(fā)的情形毫不驚慌,被無緣無故侮辱時也不憤怒,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有著高遠的志向。)這個評價的確是說到點子上了。
也許你會問,《史記》是用古漢語寫成的,小學(xué)生讀者能看懂嗎?我覺得,大致可以看懂,但要想準確地理解,的確比較困難。所以,大家如果想閱讀《史記》,最好是挑選一個文白對照的版本。這樣,我們既能領(lǐng)略《史記》原文的風(fēng)采,遇到看不懂的地方,還能求助于白話文翻譯。這個建議不僅適用于《史記》,也適用于所有的古代經(jīng)典書籍。
名句精選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版本推薦
《史記》(國學(xué)經(jīng)典叢書·名家注評本),長江文藝出版社。(適合小學(xué)及初中讀者)
《史記今注》(套裝全4冊),鳳凰出版社。(適合高中以上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