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江 李聰
在北京,有一支“延安兒女故事團”,90余名成員都是開國將帥、革命先烈的后代。他們中,有核物理科學家、電子信息工程專家、學者教授、知名報人。為了“傳承紅色基因”這個使命,他們有的身上揣著“犧牲在哪里,遺體就捐獻在哪里”的遺囑,堅持前往全國各地宣講;有的一直與癌魔做斗爭,經歷四次手術,依然堅守在講臺上……是什么精神支持、鼓舞著這群平均年齡72歲的叔叔阿姨們放棄安逸的生活,堅持奔走于全國各地播散紅色的種子?
近日,記者走進了延安兒女故事團。
“只有讀懂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我們才能明白,為崇高理想信念求索奮進的力量究竟從哪里來”
6月11日,就在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篇名為《余則成已經犧牲》的文章刷屏時,臺灣隱蔽戰(zhàn)線烈士劉光典之子劉玉平正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講授題為《革命后代講初心》的紅色黨課。這位71歲的老人連夜搜集資料,補充授課提綱,“余則成沒有犧牲。無數(shù)人在延續(xù)著同樣的革命事業(yè),他們對初心使命的虔誠,都像極了余則成的樣子……”第二天上課,劉玉平擲地有聲的話語,引發(fā)了臺下一片熱烈的掌聲。
劉玉平說,故事團成員講述的紅色故事,不僅真實再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者的情懷與擔當,也承載著對父輩生命歷程和精神世界的理解與探索。
“父親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部書。從我懂事那天起,就在用心靈去讀他。幾十年來,我一直沿著他的足跡孜孜不倦地跋涉和尋找,探尋父輩的精神信仰。”
父親劉光典離開家時,劉玉平只有1歲多。爸爸去哪兒了?做了些什么?從懂事起,這些問題就一直縈繞在劉玉平的心中。當有了足夠的腳力之時,劉玉平踏上了找尋父親革命歷程之路。“我黨隱蔽戰(zhàn)線上的好同志,值得后人永遠懷念。”1991年,組織為劉光典作出正式結論,為劉玉平指明了尋找方向。經過一場歷時30載、跨越海峽兩岸的追尋,劉玉平還原了劉光典烈士的紅色履歷:
劉光典曾是日進斗金的富商,也是我黨的優(yōu)秀地下工作者。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光典憑借商人的身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周旋于國民黨黨政軍界高層之間,搜集情報、營救同志、籌措經費。1949年6月,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毅然接受組織指派,前往臺灣從事地下工作。被叛徒出賣后,劉光典在臺灣南部的深山中堅持對敵斗爭,獨自堅守了4年。1954年2月l3日,在臺南與高雄的交界處溝坪,劉光典被國民黨軍、警、特人員抓獲。他被捕后,敵人的評語是:“匿居山間,掘地為穴,過著長年類似原始生活,仍執(zhí)迷不悟?!?959年,劉光典烈士被殺害,年僅37歲。
“30年間,每搜尋到一條關于父親的線索或資料,都會在我的內心深處產生巨大的觸動?!备赣H為什么能夠舍下榮華富貴、嬌妻愛子?被叛徒出賣,為何能夠在深山中獨自堅持4年?被捕后的4年中,面對敵人威逼利誘,為何能夠做到坦然面對?“只有讀懂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我們才能明白,為崇高理想信念求索奮進的力量究竟從哪里來,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些什么?!?/p>
為了讓父輩的情懷與擔當指引更多的人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勇毅前行,2014年劉玉平加入了延安兒女故事團。近幾年,劉玉平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全國各地宣講。
紅色的種子隨著劉玉平的足跡,播撒到全國各地,播撒進成千上萬聽眾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打開了一扇走進革命先輩心靈的大門”
“革命先輩出生入死的崢嶸歲月往往給人們留下‘高山仰止’的印象,您獨特視角的講述,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走進他們心靈的大門。”
5月9日,朱良才上將之子、延安兒女故事團教學組長朱新春在中央團校全國團縣委書記培訓班的首講剛剛結束,聽眾就圍攏過來。
“只要了解了革命先輩的故事,就一定會被感動?!睘榱俗尭锩容叺木褡呷肼牨姷男闹?,故事團的叔叔阿姨們將精彩生動、催人淚下的宣講帶給聽眾,將創(chuàng)作與排練的辛苦留給了自己。
朱新春退休前曾任人民日報社影視部主任,撰寫過《飛虎隊》《櫻花啊,櫻花》等多部歷史小說作品,他主持制作的電影、電視劇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為了讓紅色故事能夠直擊心靈,朱新春與故事團教學組的7名成員一起,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宣講培訓體系。
“我經過了3年的培訓才正式登上講臺。從父輩故事的收集、整理,到提綱、稿件的梳理和撰寫,再到宣講的語氣、表情、技巧,以及如何與聽眾互動,朱新春老師一點一點地塑造我?!闭f起背后的付出,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烈士之女哈吉婭感慨地說。
哈吉婭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走上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講臺時的情景。雖然經過了嚴格的培訓,但初次登臺的哈吉婭還是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當晚,教學組成員趙進軍與哈吉婭沒有休息,用一整晚時間,查找分析問題,探討如何緩解緊張情緒。第二天,哈吉婭再次登上講臺,出色地完成了宣講任務。當主持人深情地講述了宣講團老師們“三年鑄一劍”的故事后,臺下的聽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向老同志們艱辛的付出致敬。
6年來,宣講團成員從40余人增加到如今的90余人,每位成員都接受過教學組老師的悉心輔導。作為教學組長,90余位先輩的故事,都裝在朱新春的心里。不論是根據(jù)聽眾的特點和要求幫助宣講人重新組合故事、梳理提綱,還是與各地黨校商議創(chuàng)新授課方式,朱新春都傾盡心力。由于長期閱讀大量資料和伏案寫作,前段時間,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患上了急性復眼癥。家人勸他歇一歇,他搖搖頭說:“青年人內心的紅色種子不會自然而然地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不斷地培育和澆灌。我們是距離初心使命原點最近的一代人,必須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傳承紅色血脈,紅色基因。”近日,眼睛剛剛恢復,朱新春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說起故事團成員的故事,胡喬木之女、延安兒女故事團團長胡木英動情地說:“理想、信仰、初心、使命,不是掛在嘴邊的。信仰需要點滴言行來驗證,落在隨時隨地的行動和選擇里……”
(責任編輯:李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