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俠
摘要: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改革標準給我們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老師只是單純的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教學模式太過單一,使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乏味,長此以往,甚至會產(chǎn)生厭學心理,以至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普遍不高。老師要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一現(xiàn)狀,為學生以后其它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文素養(yǎng);提升方法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不再只是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定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老師要自小學階段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校要改革學生的評測標準,不應該再只是將分數(shù)作為評價一個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還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新課程改革之后,老師對學生的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上的內(nèi)容,還應該給學生適當?shù)耐卣?,引導學生讀一些高質(zhì)量的課外讀物,來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chǔ)。以下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幾點建議。
一、重視積累,突出語文學習方法培養(yǎng)。
知識積累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一些好的知識積累下來,但是不要束之高閣,老師要提醒學生反復觀看,思考,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老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將一些好詞好句記錄下來,然后在旁邊標記自己它們的理解,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好處和用意。老師可以定期檢查學生的積累情況,或者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展示出來,以督促學生可以經(jīng)常積累。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課后趣味語文“推敲”的來歷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們?nèi)ンw會其中的“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字,作者為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如果將“敲”換成“推”有區(qū)別?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習,可以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發(fā)現(xiàn)漢語的巨大魅力,從而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古文的鑒賞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通過分析文章,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老師在遇到好的文章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揣摩,去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例如,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反思一下,如果自己在面對當時那種情況,會作何反應,能不能做到和雨來一樣的機智勇敢呢?通過仔細的分析,學生會很容易的體會到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是:在面對比我們強大的敵人的時候,不能硬碰硬,而是要善于動腦思考,用我們的智慧去戰(zhàn)勝敵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好的文章進行揣摩和分析,通過這樣大量的訓練,會使學生逐漸形成語感,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jīng)典詩文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誦讀課本,培養(yǎng)語感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是由專業(yè)的教育專家組織編寫并且經(jīng)由實驗教學的,所以教材內(nèi)容的質(zhì)量都是比較高的,很適合學生用來朗誦。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誦讀六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由于現(xiàn)在生活質(zhì)量普遍提高,學生們很難再體會到故事中小女孩那種饑寒交迫的境遇,所以,老師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讓學生逐漸的去體會小女孩在那種情況下對外婆的思念與期盼,在誦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深層的理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誦讀課外讀物,拓展學生知識。
通過誦讀課外讀物,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外面的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推薦學生誦讀《駱駝祥子》這本書,讓學生通過誦讀真切的體會到二十世紀初期社會的黑暗,對農(nóng)民的壓迫。在那個社會背景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即使是人們通過努力,也未必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甚至可以讓憨厚老實的人最終也變得陰險狡詐,所以我們應該慶幸自己如今處在這個公平公正的社會,使學生學習更加努力。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誦讀《小王子》這本書,讓學生去認識到友誼對我們的重要性。通過誦讀課外讀物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真實的體會到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總而言之,語文素養(yǎng)要自學生小學階段就要開始培養(yǎng),這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學生擁有了語文素養(yǎng),可以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為其它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將會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引導學生誦讀文章,對好的文章進行分析,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志英.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速讀(上旬),2019,(2):191.
[2]王秋菊.小學高年級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