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
摘要:小學是打下學習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數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維模式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是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效率并不高,甚至消磨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亟需解決。本文根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策略
引言
數學學科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數學是一項思維邏輯十分強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本身具有很大的難度,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小學生初次接觸數學,由于年紀較小沒有很強的思維邏輯,也沒有學習基礎,因此難以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整理并掌握,導致了當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水平一直較低。因此教師要改善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現代教育理念,提出改善課堂環(huán)境的有效性策略,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帶動學生學習水平的全面提高。
1教師應當進行全面詳細教學準備完善課堂
當下教育水平不斷地發(fā)展,教育主體已經逐漸的發(fā)生了轉移,從前教師主要根據教學進度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策略,但是當下教育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知識基礎等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這個背景下,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注重關注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數學學習具有很大的難度,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需要對知識點融會貫通,對公式熟練掌握,不能靠死記硬背。但是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存在局限,同時也是初次接觸數學學習,因此學習上存在很大的困難,課堂效率不高。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應當科學性的做好教學準備,滿足學生的需求。首先,教師必須要對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如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課堂綜合表現、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等,教師進行掌握和整理,保證所制定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性。其次,教師應當制定好教育目標。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時,不能只采取“滿堂灌”的教育方式,而應該適當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才能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了解。因此教師應當制定好教育目標,按照目標進行教學,對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著重把握,重點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最后,教師要對教學流程進行優(yōu)化,在課堂上要注重提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如在進行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中的《長度單位》的教學時,教師應當不斷的向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掌握長度的概念。教師應當先為學生講解毫米、厘米、米等長度單位的定義,隨后進行提問,如書本的長度應當用什么進行衡量,汽車的長度等,從而使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升自身水平。
2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以興趣作為支撐,才能使學生進行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當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很多教師善于使用“題海戰(zhàn)術”進行教學,使很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望而卻步。小學生正處在好動的年紀,過于枯燥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小學生更加抵觸,因此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性,教師應想辦法提高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感到好奇,從而更好的投入學習。當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了當下主要的教育手段,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重視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如在進行《條形統(tǒng)計圖》的內容學習時,學生難以對各種統(tǒng)計圖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術,如播放PPT或視頻制作等,制定統(tǒng)計圖的制作主題,如以班級同學的年紀為條形統(tǒng)計圖的主要內容,制作統(tǒng)計圖,利用多媒體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同時,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將條形圖和統(tǒng)計表的主要特點進行表達,而不是讓學生通過看書上的定義自行揣摩,使學生在多媒體放映中感受到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本畫法及表現的優(yōu)勢,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并能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
3開展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鼓勵學生學習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心智不成熟,十分脆弱,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因為數學難度的過大,會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同時,當學生在做題或聽課的過程中,經常性的遇到困難,會導致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使用多元化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激勵教學,使學生能發(fā)現自己的進步,更好的進行學習。首先教師應當在課上提問的時候,對于學生多進行鼓勵,當學生回答錯誤的時候,教師也不應過于苛責,而是應當對學生講解其思路上的錯誤,并且鼓勵學生下次進行更好的發(fā)揮,使學生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自己所不懂的地方,教師讓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從而對學生的解題方式及思維進行了解并加強,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其次,應當讓學生之間互相的進行評價,如教師讓學生A回答問題,讓學生B對于A的答案及思路發(fā)表看法,之后教師對于兩個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使學生加深學習印象。同時,采取評價機制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更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個體差異、學習需求等進行掌握,方便教師進行查缺補漏,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打下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學習時期,教師一定要注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從而保證學生健康的成長。當下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的興趣不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為了學生們的未來,教師應不斷進行探索,增強責任意識,積極的使用新型的教育策略、教學設備,不斷改進當下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帶動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閻麗潔.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 科學中國人,2015,0(7X).
[2]何勇.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 科學中國人,2017,0(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