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哲學,是音樂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本文參考發(fā)表期刊的權威性、論文下載量等因素,通過對知網(wǎng)論文的搜索,選定了自2004年以來的30篇相關論文進行分析,由此總結(jié)出本論題的學術前沿研究的相關論點及課題選擇。
關鍵詞:音樂教育哲學;審美;音樂教育
一、有關審美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
美國音樂教育哲學出現(xiàn)了兩種范式:審美范式與實踐范式① 。審美范式孕育并形成于五、六十年代,鼎盛于七十年代,于八十年代受到眾多質(zhì)疑。實踐范式醞釀于八十年代,出現(xiàn)于九十年代。兩種范式堅持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對音樂的本質(zhì)與價值進行了解讀,在此基礎上,對音樂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從歷史的視角看,這兩種范式的出現(xiàn)與主張均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理論背景分不開。審美范式為音樂教育專業(yè)的穩(wěn)定與統(tǒng)一起了很大的作用。實踐范式則為人們理解音樂與音樂教育提供了更寬廣的視野。
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在當前中國音樂教育理論界受到了質(zhì)疑,我國當前教育中的美育政策也是綜合性的,而不是純粹自律的審美教育,也是符合我國現(xiàn)實情況的;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理論和實踐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同,兩者的優(yōu)劣應該辨析清楚。
二、有關音樂哲學本體的研究
音樂教育哲學并非科學的領域,它是人文科學的領域或文化的領域,由于它的文化屬性,因此,音樂教育哲學就有了音樂文化哲學的屬性,或者說,有何種音樂文化哲學,便產(chǎn)生相應的音樂教育哲學。文化與社會、民族、歷史的文化哲學緊密相關。音樂教育哲學,是音樂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② 。本文結(jié)合當今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全面研究當今音樂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哲學觀,如"美育論音樂教育哲學"、"審美的音樂教育哲學"、"功能的音樂教育哲學"、"實踐的音樂教育哲學"、"文化的音樂教育哲學"、"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以音樂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觀"等,用綜合的、辯證的思維分析各種音樂教育觀的不同立場、不同的視角闡述其哲學主張的合理性、片面性與兼容性,主張用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作為基礎音樂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從理論層面會對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起到指導作用,從實踐層面又會有助于教師的行動。另外,分析音樂課程價值和課程目標的哲學基礎,并結(jié)合當前基礎音樂教育實際提出運用兼容性音樂教育哲學觀時應注意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音樂教育實踐向正確的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三、有關音樂教育哲學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影響
音樂教育發(fā)展與哲學思潮息息相關,面對愈加凸顯的現(xiàn)代性危機,面對西方傳統(tǒng)認識論哲學所暴露的弊端,以及建立在認識論哲學基礎上的音樂教育的現(xiàn)代困境③ ,本文認為,符合時代性的后哲學文化觀理論是超越音樂教育認識論哲學的一個理論選擇;而且從后哲學文化視角來研究音樂教育,也順應了當今文化哲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后哲學文化觀在解構西方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哲學思維的同時,實際上也對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認識論哲學基礎,構成了一種直指根基的批評與解構。在后哲學文化的時代語境中,我們迫切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與思維理念,構建學校音樂教育的后哲學文化。
隨著人類社會向后工業(yè)時代邁進以及社會文化思想的轉(zhuǎn)型,西方現(xiàn)代認識論哲學也日益受到反思與批判。在后現(xiàn)代思潮的沖擊下,有關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的思考與討論已然崛起,而羅蒂的后哲學文化作為后現(xiàn)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成為二十世紀末最重要的一股哲學思潮。羅蒂的后哲學文化,站在元哲學的高度對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基礎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并以解構傳統(tǒng)的認識論作為重心之重,其構建的新哲學和新文化旨在以教化哲學的反二元論與人文理念,消解傳統(tǒng)“鏡式”哲學之本質(zhì)主義、基礎主義和中心主義的現(xiàn)代思維習性,強調(diào)哲學與諸文化部門之間相互的平等關系,從而放棄使哲學科學化的傾向以及想讓哲學成為文化之王的虛妄企圖,并以新實用主義的學術精神,提倡關注實踐效用與日常生活,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對話,希冀以一種多元、樂觀、寬容的后哲學文化觀的姿態(tài),迎接后現(xiàn)代主義時代的到來。
四、小結(jié)
結(jié)合當今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全面研究當今音樂教育發(fā)展歷程中的哲學觀,如"美育論音樂教育哲學"、"審美的音樂教育哲學"、"功能的音樂教育哲學"、"實踐的音樂教育哲學"、"文化的音樂教育哲學"、"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以音樂創(chuàng)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觀"等,用綜合的、辯證的思維分析各種音樂教育觀的不同立場、不同的視角闡述其哲學主張的合理性、片面性與兼容性,主張用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作為基礎音樂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從理論層面會對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起到指導作用,從實踐層面又會有助于教師的行動。另外,分析音樂課程價值和課程目標的哲學基礎,并結(jié)合當前基礎音樂教育實際提出運用兼容性音樂教育哲學觀時應注意的問題,從而促進我國音樂教育實踐向正確的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薇.解讀審美音樂教育的哲學理念[J].黃河之聲,2018, (04):77-78.
[2]王玲玲.生態(tài)社會音樂教育實踐哲學的回歸——評《作為實踐的音樂與音樂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8,(04): 118.
[3]何相科,陳雪芹.走向融合的哲學立場——評《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第3版)》[J].中國教育學刊,2018, (04):125.
[4]趙志揚.擴寬視野,聯(lián)系實際——21世紀以來,我國在音樂教育哲學領域的研究走向[J].中國音樂,2015,(01): 246-250.
[5]嚴永福.埃利奧特“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探微——兼論音樂教育哲學的中國視角[J].人民音樂,2014,(11):74-77.
[6]尚建科.在眾聲喧嘩中重構音樂教育哲學——韋恩·鮑曼著《音樂的哲學視野》述評[J].中國音樂,2013,(03): 125- 132.
[7]覃江梅.當代音樂教育哲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3):139-144.
[8]管建華.音樂文化哲學與音樂教育哲學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2,(01):5-11.
[9]李飛飛,尹愛青.音樂教育哲學:轉(zhuǎn)向與反思[J].人民音樂,2011,(06):59-61.
[10]于曉晶.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D].導師:管建華.南京師范大學,2011.
注釋:
① 郭小利.北美“審美”與“實踐”兩大音樂教育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J].音樂研究,2008
② 崔學榮.兼容的音樂教育哲學觀——基礎音樂教育實踐的行動指南[J].中國音樂,2008
③ 覃江梅.“音樂教育即審美教育”——貝內(nèi)特·雷默音樂教育哲學思想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7
作者簡介:
何越新(1993~),女,河北廊坊,陜西師范大學,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