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要:自主閱讀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始終是困擾小學低年級學生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通過對小學新入學的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參差不齊。這是由于國內(nèi)尚未編寫權(quán)威的學齡前閱讀書目清單,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本依賴于學前班的培養(yǎng),而這種培養(yǎng)的方式和效果受制于學前班的教學資源和水平。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低年級語文教育方式方法要注重推陳出新,因材施教,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刻意義。本文通過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部分合理化建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低年級
引言:
常言道“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語文教育,特別是閱讀能力的提升更多的依賴于日常生活,因為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絕非單純依靠課堂教育就能萬事大吉。新課程標準改革在包括教學形式等諸多方面都有實質(zhì)創(chuàng)新,但是受制于低年級學生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如何在學生有限的接受范圍內(nèi),把閱讀教學的效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值得一提的是,小學低年級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對學生高年級乃至更高層級的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深遠影響。因此,掌握一套生動活潑,新穎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對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概況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學生真正開始接受系統(tǒng)的語文教育是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因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常常被許多教師忽略。在教學方式上,低年級閱讀教學往往采用與常規(guī)閱讀教學等同的方式進行,課程內(nèi)容枯燥,很難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效果也事倍功半。受制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多年來始終是同樣教學方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力是這門藝術(shù)迷人的優(yōu)點之一[1]。如今的小學低年級學生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信息接收量都有了明顯的改觀和提升。作為一名語文學科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改變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困難的局面,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轉(zhuǎn)變傳統(tǒng)思維可以說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教師開始輕視甚至放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zhuǎn)而完全依靠多媒體技術(shù),教師的言傳身教漸漸失去應有的地位。教師應該避免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要真正融入課堂,而非盯著屏幕。
二、提升小學低年級閱讀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一)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要能夠獨立思考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工作,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指導的意義同樣不容忽視。例如在組織學習《望廬山瀑布》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廬山瀑布的秀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廬山風景的宣傳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開始討論前,讓學生假定自己就是詩人,在欣賞廬山優(yōu)美的景色。討論充分后,鼓勵學生舉手發(fā)言,說出自己對這首古詩的理解。學生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門,這個時候教師要注意課堂氣氛和學生思路的引導,氣氛過于熱烈學生的注意力會被轉(zhuǎn)移,而教師的引導太過生硬則很難獲得學生的認同。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靈活多樣
新課改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絕對不能墨守成規(guī)。低年級學生普遍具有很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這一點值得教師充分利用。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上,教師完全可以把課文當做劇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2]。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別擔任旁白等角色,為了能夠脫稿演出,學生主動將劇本看了很多遍。學生在熟悉劇本的同時也是在熟悉課文。在匯報演出比賽上,每個小組都得到了上臺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也都展現(xiàn)了他們對“小女孩”這個角色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學生們表示,這種將課文搬入現(xiàn)實的教學模式更受歡迎,效果也更好。
(三)重視基本功的培養(yǎng)
語文這門學科是應用學科,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功尤其需要大量實踐、鍛煉,從而強化記憶,學生如果能在小學低年級打下一個比較堅實的語文基本功,那么今后的學習就會水到渠成。比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lǐng)學生大聲朗讀,體會詩詞韻律,然后在講解課文的同時,要求學生拿出筆動手抄寫。如此一來,同樣的一篇課文學生要會讀,會寫,會背,這個過程還需要一定時間的強化,直到學生能熟練掌握發(fā)音和漢字寫法。
語文同樣是一門人文類的學科,文章之間飽含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己體會作者的遣詞造句,品味作者的匠心獨運。這種有意識的訓練是因為一個好的作家最開始往往都是一個好的讀者,文學素養(yǎng)對人格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引導學生能夠成為一名情感豐富,談吐得體的優(yōu)秀人才。
三、結(jié)束語
新課程標準改革指導下,全國各地的語文教師紛紛提出了包括情景教學等很多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但有一點需要承認的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直接照搬照用,而要根據(jù)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diào)整,特別是在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存在閱讀水平差異的前提下,教師一定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否則極有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閱讀教學是一門時間跨度長,見效慢的工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還要強化訓練,加強反思,從而保障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工作成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周婷.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A3):68-68.
[2]張玉芳.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No.370(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