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瀟予
眾所周知,人出生以后,除了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接觸和學習的第一門知識就是語言,而語言接受和表達能力的差異,對孩子之后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再者,隨著大家對語言的重視程度上升,市場上各種兒童早期的語言開發(fā)培訓班也是層出不窮。事實上,兒童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兒童早期最好的教育來自于生活。父母們?nèi)羰前盐蘸昧松钪械膶⒆诱Z言訓練的機會,那么不僅孩子的語言能力可以得到較好的提升和發(fā)展,同時還能提升孩子的情商,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本文將從生活出發(fā),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父母們在養(yǎng)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時提高孩子的語言邏輯能力,用生活作為教材,事半功倍。
一、生活中的詞匯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讓孩子認識物體,會買來很多啟蒙的書籍和玩具,諸如繪本.卡片。模型等等。希望通過這些東西讓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但事實上,人類從小感知世界是從身體的感知開始的,繪本卡片和大部分玩具,上面呈現(xiàn)都是比較抽象化的知識,孩子,孩子在早期對世界沒有具體感知的時候,是很難去感知上面呈現(xiàn)的抽象知識,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多幼童,他們會把卡片塞進嘴里,把書籍撕成一片一片的,家長們對于這個現(xiàn)象心疼滴血而又沮喪,覺得孩子不愛學習。事實上許多家長沒有理解孩子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孩子們撕書和吃卡片的行為,正是兒童早期必經(jīng)的學習探索世界的過程。
與其指著書上的蘋果說蘋果,不如拿著一個蘋果讓孩子摸摸,聞聞,咬一口,告訴他什么是蘋果,什么是果香,什么是酸甜;與其指著書上的1這個數(shù)字告訴他這是1,不如拿一把勺子給孩子,告訴他這是一把勺子,而爸爸媽媽用的是兩根筷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總之對于幼童來說,認識真實的世界,從真實的世界里去學習語言,會讓孩子的大腦得到更真切的感受和律動,并促使他們對于認知周圍的世界有更多的渴望,也能夠把各種事物關聯(lián)起來,從而慢慢形成自己對于周邊事物漸漸趨于完整的語言表述。
二、生活中的句子
跟學習詞匯類似,許多媽媽會覺得給孩子講故事才是句子的輸入和學習,但是故事里,尤其對于年齡小還在學習說話的,認識范圍有限的孩子來說,很多東西是抽象的,完全沒有概念的。所以很多孩子會對故事提不起興趣,如果父母強迫輸入,要么是無效的,要么孩子會自動樹立起聽覺屏障,拒絕父母的語言輸入。這種很可能導致孩子在以后應該聽故事的年齡段也對故事不感興趣,甚至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效果很差。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句子”。比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可以指著菜品給孩子描述:番茄紅紅的,青菜綠油油的,白米飯軟糯糯的……逛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摸摸樹說:樹的皮硬硬的,樹的葉子很茂密,花兒開的很鮮艷……以此類推,每個生活中常見的場景,都可以給孩子呈現(xiàn)完整的句子,而這樣形象的表述,讓孩子記憶深刻,對周邊這個世界有更親切的感觸。
三、生活中的語言邏輯
現(xiàn)實中我們會看到不少這樣的情況,孩子已經(jīng)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卻還是沒有能力表述清楚自己的一些簡單感受和發(fā)生的簡單事件,以至于家長也特別擔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但是又無法從孩子的口里得到一個基本清晰的描述。而這些孩子,大多就是缺乏語言表達的邏輯。不少家長就會說,我讓他說他不說呀,也給他每天講了故事。
事實上,孩子語言邏輯的培養(yǎng),應該從生活入手,要舍得去跟孩子說“廢話”。比如:今天的飯菜比較簡單,父母可以告訴寶寶,今天爸爸媽媽因為加班,所以到家晚了,為了節(jié)約時間所以我們就簡單的吃一點;再比方說媽媽在忙家務的時候,可以告訴寶寶,你先去玩玩具,等媽媽拖完地就帶你去公園;……諸如此類,給孩子陳述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讓孩子體會感受事件的內(nèi)在關系,從而學會習慣去思考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而不是習慣只言片語的破碎表達。
當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可以寫出無數(shù)的方法和建議,這里就是從我們?nèi)粘I钪懈改缸钊菀撞僮鞯慕嵌热胧?,切實去幫助幼童提升語言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能力,增強自信心,為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