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摘? ?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要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引導和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口頭交流? 筆頭交流? 作文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52
“中國語文是模糊的科學,是科學的模糊”,語文教學不能求同求均。作為教師,我們應關注學生的個性需要,這將有助于學生的主動性的深化挖掘。其實,反過來這也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今天筆者想提出討論的是:如何在每天看似普通的教學中巧用評價方式,實現(xiàn)學生間、師生間互動,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下面我們看一些具體情況:
一、口頭交流探討類活動中的評價
在這方面,最值得指出的是:評價者絕不能都由老師擔當,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及學生評價的效果。不能認為讓學生評價,會耽誤時間,會影響效果,會降低老師威望等等。首先,要相信學生的能力。現(xiàn)實中,有的老師不會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而他的學生卻講得很地道;有的老師不能寫一手漂亮的字,而他的學生書寫卻令人驚嘆;有的老師文章寫得一般,而他的學生卻寫出極富文采的篇章……現(xiàn)在的學生尤其思想、能力多元發(fā)展。
因此,問題的關鍵是老師如何引導。談及引導的方法,很多老師會有意識無意識的在腦海中鎖定發(fā)言學生,一般都是口才好的、膽子大的、知識面廣的那么幾個同學。確實,這種做法往往會起到以點帶面、形成良好探討思考氛圍的作用,是普通的也是很好的做法。
但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還應更多的考慮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盡可能把每個學生都納入發(fā)言者范圍,盡可能地讓每位同學都得到應有的鍛煉。而不是象以往那樣——多數同學多數情況下都是“觀眾”。如果考慮了這一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些更具體的計劃和更有效的措施。
二、筆頭練習類作業(yè)評價
平時語文學科筆頭練習作業(yè)比較多的是完成在作業(yè)本或是各類練習冊上。這些看似普通而又瑣碎的作業(yè),除了判正誤、給分數,教師還能做些什么。筆者認為,一些細節(jié)值得我們去用心。
例如,對正誤的判別,“√”“×”是再常見不過的了。但我們有沒有仔細掂量過:一個“√”不能向學生傳遞多少溫情,但一個“×”卻可以帶給學生不少冷漠。有些情況下,司空見慣的“×”并不能夠激起學生更多的思考。有沒有其他辦法呢?只要用心,一些細節(jié)能傳達你對學生的關注與啟迪。比如,有時倘若適時的用“?”代替“×”,并加上適宜的點撥或督促,有時它也許就開啟了探究的閘門,有時它也許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又如,有些學生會在作業(yè)時在本子上寫幾句自己的感想或者是無厘頭的話,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一定不能忽略這些小細節(jié),此時你要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次和學生交流互動的最好機會,你要分析學生情況給出相應最恰如其分的批復回應,通過適宜的回應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關心、尊重、期望或批評、要求。那樣的話,學生可能在下一次作業(yè)時會寫上自己的回應,這樣師生的交流和互動就可以在無聲無息中開始了,很多時候老師能通過這些小的細節(jié)知道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生也覺得老師會重視他們,尊重他們。
其實,這些也是學生對老師批改作業(yè)的反饋信息,是對你工作的一個很好的反饋。再比如對測驗試卷的批改。試卷是學生平時比較重視的,老師批改時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在批改完這些試卷上只有一個冷冰冰的分數,那么學生在你評卷時也只能是冷冰冰。
批改作業(yè),這也是老師教育學生,鼓勵學生的很好的機會,適宜適時地寫一些批語對學生而言,無非是多寫幾個字而已,很多時候卷子發(fā)下去之后,學生看到了批語都會有所觸動,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其實都會在心里尊重這樣的老師,因為他們覺得獲得了尊重或關注。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都會有不少的提升。
三、作文評價
作文評價是學生作文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對作文質量的整體評價(即評分或評等級),還要在學生心中形成總結和反思,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評價獲得對自己寫作能力發(fā)展的最有效的指導?;诖?,我們不妨把作文評價分為四大部分:自評、同學評、老師評和家長評。這里我重點強調“自評”、“同學評”,因為很多老師會認為麻煩或沒有效果。但事實是,只要組織得好,會產生很好的、很深入學生內心的效果,有時連老師也會被打動,因為學生上臺精彩的發(fā)言,也因為同學之間富于青春個性張揚的、幽默的、帶著歡笑的爭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倡導全員合作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評價作文的過程中暢所欲言,評價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評價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評價習作的感受和體驗,重視所有參與評價的人的看法和在評價中的作用,用協(xié)商和對話的方式來給予解答。老師一定要與學生共同經歷這些評價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擔當恰當的角色,有時是組織者,有時是主持人,有時是解說者……但決不能只擔當定論者。
參考文獻
[1]陳玉琴.高中語文專題教學評價的問題與改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04):46-48.
[2]黎桂寧.陽光評價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37-38.
[3]辛艷輝.淺論提升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27.
[4]韓詩.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策略探尋[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4):16-17.
[5]余昌忠.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后評價的分析探討[J].華夏教師,2016(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