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蓉
摘要:體育教學要從小學階段抓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彼此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有效的進行體育運動練習。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一種好手段。本文將通過介紹合作學習的好處,來探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可用之處,并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更好的合作學習形式的利用作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策略;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一)選好合作學習的課題
首先,想要在小學課堂上順利的開展和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安排。之所以需要進行提前的設計,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并不是說適應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對于體育這門課程涉及到許多實踐操作的題,體育教師首先要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哪些是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哪些是不適合的。所以,選擇合適的教學課題與合作學習方式的結(jié)合,才是合作學習有效性保障的前提。
(二)確立合作學習的目標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的確立之后,教師要進行合作學習的目標設置。無論是對于哪一階段學生的教學,教學目標的設置對于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過程都有指引作用。尤其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提前為學生設定好或者與學生商議,自己在小組學習中要發(fā)揮的角色[1]。同時,為了讓合作學習的效果達到最佳,教師對于課本的內(nèi)容必須是要熟知,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是讓老師的任務減輕,而是對教師教學的更高一層次的考驗。
(三)輕松的學習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也是為了讓這一目的達到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上課氛圍,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發(fā)揮的機會,通過小組之間彼此合作學習,不斷的開發(fā)自己所未知的潛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人際關系。
(四)適宜的合作學習形式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對于學生的合作學習形式不能過于拘于固定,應該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不同的合作途徑,要敢于創(chuàng)新,不按圖索驥。同時,小組成員的設置也不一定必須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結(jié)合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為學生,分配不同的合作伙伴,這樣也有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與班里的同學都能夠達到互相溝通合作。
二、精心設計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學會合作
第一,自由組合分組,教會學生合作。讓學生自己選擇小組成員,首先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他人的一種方式。在學生進行自主選擇之后,教師可以有意識的設計小組成員達到成員之間的優(yōu)劣互補,不僅要學會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處,也要在集體中學會求同存異,達到異質(zhì)分組的分組原則[2]。
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會涉及到高抬腿,跳繩等體育運動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同伴一起練習,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觀察對方的不足以及做得好的地方,可以彼此督促,彼此學習。同伴之間互相幫助,共同練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別擔當教與被教的角色,從而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以及合作技巧。
第二,按興趣分組,促進學生交流。對學生按照興趣愛好相同的基本條件進行分組,是建立在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下進行分組的。教師在進行對學生小組合作的分配是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學習基礎,身體素質(zhì)的不同層次,以及學生對不同體育運動形式的喜好,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例如,在創(chuàng)編徒手操這一課的體能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供給學生跳繩,鍵球,沙包等不同的教學器材,將喜歡同一類運動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組里,讓學生與有共同喜好的同伴彼此進行學習。學生的興趣愛好一致,他們就會有更多交流的話題,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的運動天賦,感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按易犯錯誤動作分組。通過將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容易犯相同錯誤的同學分在一組的分組形式,可以讓有相同錯誤的學生犯了錯誤之后,不至于陷入尷尬的境地。讓有錯誤的學生可以互相督促,促進學生及時改正錯誤,也讓沒有這些錯誤的學生進行自省,以防犯同樣的錯誤。例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擺臂不協(xié)調(diào)的問題,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墊跳動作,這些錯誤的動作也是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教師可以讓出現(xiàn)相同錯誤動作的學生與動作規(guī)范的同學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互相觀察,互相糾錯,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進行改正錯誤,共同進步。
第四,按學習內(nèi)容的特殊性進行分組,激勵學生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主要是通過教師對學習內(nèi)容的提前備案,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3]。例如,體育運動中的接力跑,雙人模仿操等,教師可以按照學生不同的運動水平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組,每個組可以有8到10個人進行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比如在教學前滾翻等內(nèi)容,這是一種有一定危險系數(shù)的體育運動,需要學生之間很默契的配合與合作,讓學生選擇自己更信任的伙伴,可以讓學習有更高的效率,有效的分組學習,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掌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足夠展示自我的空間。
參考文獻:
[1]付建斌.“寓教于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C].中國教育學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xié)會,2017:35-36.
[2]向琳.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C].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16:260-262.
[3]王西強,賈秋霞.淺析新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要求[J].新課程(教育學術)社,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