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鴻平
[摘要]中國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古國,歷史悠久。先輩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優(yōu)秀經典的精神與物質文化,在這包羅萬象的文化中,玉石雕刻的裝飾紋樣以其特有的歷史背景和民族性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玉石文化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中,玉石雕刻的傳統(tǒng)圖案紋樣璀璨奪目、豐富多彩,它既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人文風土特色,又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巨大財富。這些多姿多彩、光輝絢爛的裝飾圖案是歷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勞動生息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與中國千年來的禮制以及儒家、道家、宗教以及風土人情等融合,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逐漸發(fā)展、成熟,成為現(xiàn)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造型體系。這些傳統(tǒng)圖案在各個時期都創(chuàng)造了令人嘆服的玉雕藝術品。玉雕紋飾作為文化中重要的一個部分,具有極大的研究與探討價值。
[關鍵詞]傳統(tǒng)玉雕;玉雕紋飾;圖案分類;藝術造型;藝術品;玉文化
玉雕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力創(chuàng)造的結晶,貫穿了我國整個民族的發(fā)展史,通過各代玉雕作品,也可以窺探各個背景之下的精神風貌與風土習俗。中國古代先民們智慧地運用了“圖案”(包括紋樣、人物、動物、字符)這種獨特的視覺語言,選用了特定的形象作為某種抽象思想的圖形標志,約定俗稱,將無形的思想轉化為簡潔明了的圖形圖像。而其中人們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希冀則集中體現(xiàn)在“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中”,毫無疑問,玉雕紋飾的原型就是寄托人們祝福的最直接、最集中的方式。中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的類型繁多,一般按照裝飾圖案的來源、內容及寓意三個方面進行分類。下面,筆者將對傳統(tǒng)玉雕造型中裝飾圖案的構成進行詳細分類,為廣大玉雕作品愛好者提供一些玉雕紋飾方面的了解。
一、按照圖案來源劃分
玉雕紋飾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豐富的裝飾圖案來源于玉雕作品的用途極為廣泛,除了發(fā)揮裝飾作用以外,還滲透著祭祀圖騰、禮儀喪葬、文人情操、宗教信仰等相關的理念性含義,通過玉雕可以展現(xiàn)出人類在文化與精神領域的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可以說玉雕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產物,而玉雕紋飾最主要的寓意,還是以吉祥為主?!兑住は缔o下》日“吉事有群”,“吉”意為善、利;“祥”本指吉兇的征兆?!蹲髠鳌吩疲骸笆呛稳阂玻考檠稍??”后來專指吉兆。唐成玄英在《注疏》中日:“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由此有了“吉祥”之稱。
按照圖案來源劃分,通??梢苑譃槊耖g、宗教、皇室三類。雕刻這類民間紋樣的思路主要出白剪紙、刺繡、窗花等民間工藝,具有淳樸、粗獷的鄉(xiāng)土氣息。例如,和田玉籽料福字佩造型典雅、端莊大方,以部分鏤空雕的技法將福字完整地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邊緣柔和的線條則給作品添加了幾分秀雅,搭配玉石自身油脂感強且色澤均一,使一個福字涵蓋世間五福,表達了現(xiàn)實最美好的祝愿,這種鏤刻也與窗花、剪紙有異曲同工之妙。
宗教藝術類紋樣則主要源于神話故事與宗教傳說以及塑像服飾、龕楣基座、壁畫等,最經典的當屬佛教傳統(tǒng)圖樣敦煌壁畫提供的思路與源泉,它是歷代玉雕匠人不斷借鑒與應用的一類,這種圖案往往構圖嚴謹,想象空間廣闊。例如,乾隆和田玉雕八仙托福捧壽(獸)玉佩(玉品)一面浮雕八仙法器,一面雕桃枝福紋祥鹿,中間托“?!迸酢皦郏ǐF)”活靈活現(xiàn)。貔貅是招財進寶的瑞獸,相傳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銀財寶,金銀財寶只進不出。貔貅神態(tài)刻畫逼真,俏色運用獨到,寓意吉祥,也常出現(xiàn)在玉雕紋飾之中。源于皇室貴族的紋樣則極為精巧細致,突出富麗堂皇的大氣底蘊,大部分以福、祿、壽為主題,輔以“九宮格”或“米”字格等格律形式。
二、按照圖案內容劃分
玉雕題材描繪的中華吉祥圖案始終圍繞著“福、祿、壽、喜、財”這五大題材。《尚書》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考終命”。《韓非子》中記載:“全壽富貴謂之?!?,所謂“人臻于五福,事求吉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吉祥寄托了老百姓全部善良的愿望和對現(xiàn)實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基礎。這些美好的期盼也?;頌閷こF魑铩⒒ú?、動物、人物、幾何紋飾等。竹報平安、喜上眉梢等都是常出現(xiàn)的植物類吉祥化身。以動物為主要紋飾的作品,例如,玉石雕刻一只嘴銜靈芝如意的蝙蝠,寓意“福壽如意”。八仙、鐘馗等神話人物也各有寓意。幾何紋樣較具代表的還有“十全圖”“百福圖”“富貴有余(魚)”“滿堂富貴”“萬壽無疆”等。其中漢字或以近體楷書,或以古體篆隸;或倒置于花朵之上,為團花字,或變形為花體字裝飾。
三、按照圖案寓意劃分
以玉石為材料雕琢的物件、器皿的藝術造型,是中國工藝美術中與石器同始的雕刻藝術品,相伴而生的玉石雕刻紋樣也是由來已久。在新石器的晚期就有了玉制的工具;殷商時代已有大量的玉制品;從戰(zhàn)國至漢代,玉器在藝術造型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明清時代,玉石雕刻的工藝技巧日臻成熟,裝飾玉石的雕刻紋樣也有了極為系統(tǒng)的劃分;直至當代,玉雕隨著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工具的革新,制作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則更是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玉石裝飾紋樣也融入了新的時代特色。數(shù)千年來,勤勞聰穎的中國人創(chuàng)作玉雕作品參考的裝飾紋樣種類繁多,表達內容多種多樣,但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以及對未來的渴盼和向往,具體表現(xiàn)為祈求益壽延年、祈福納吉、喜慶如意、合家團圓等,按照圖樣寓意形式劃分,則往往更加多樣化,例如雙關、比喻、諧音、比擬、象征等手法,從而形成藝術造型的形式美與寓意美的完美結合。諸如玉雕賀壽把件,常以仙鶴與壽桃為主紋飾,諧音“賀壽”。作品追求一種東方美學的意韻,鶴與桃的形制比較抽象,以大片留白營造出濃濃的禪意。玉料瑩潤圓融,加上作品本身的清新、典雅,往往能將人的思緒帶到一種靜謐又縹緲的情境之中,繼而放下自我,放下雜念,仿佛自己化身白鶴,翱翔在桃花源一般的美夢里。
總之,從古至今,從中國玉雕圖案中能切身體會到玉石所承載的文化底蘊。植物、動物、山水、神話、人物、傳說以及其他形式多樣的組合圖樣,以嫁接、諧音、象征、比喻等手法,將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寄托、追求完美表達。晶瑩剔透的玉石是山川的精華,美輪美奐的玉雕作品傳達了人文的精美。玉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石溫潤細膩,內斂不張揚,這種文化特性內蘊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深入了解和感受玉文化才能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品行有玉格的人,不論身處于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會顯現(xiàn)出從容淡定、波瀾不驚、優(yōu)雅溫潤的性格,而裝飾玉石的紋樣有中國人千百年來所寄托的無限美好寓意,這些神秘多樣且蘊含中華古典文化韻味的紋飾也隨著玉石雕刻技藝在一代代的玉雕人間傳承永繼!
參考文獻:
[l]王小慧,蔡克勤.論地域性文化與少數(shù)民族首飾美學特點的形成[J].藝術百家,2002(8):1-4.
[2]岳琳.以現(xiàn)代揚州玉器為例研究傳統(tǒng)玉雕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J].江南大學,2008.
[3]周鑫.龍陵黃龍玉玉雕設計的藝術特點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2016.
[4]楊序清,周欣越.儒釋道文化背景下玉雕工藝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02(8):28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