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
摘要:微課具有短小精悍、機動靈活、隨時回放等多種優(yōu)勢。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等多種問題。微課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并可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趣味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情景化、個性化。教師可將微課的優(yōu)勢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微課;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直接決定語文考試中學生分數(shù)的高低,也是除作文之外最能體現(xiàn)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方面。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量要求大大提升,這也標志著語文閱讀能力將成為未來各級、各類考試重點考察的內容。所以,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就成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的講授時,大部分都是以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為主: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教師講知識點,學生記;教師播放課件,學生看。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產(chǎn)生倦怠情緒。長時間使用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產(chǎn)生倦怠感和疲勞感。
(二)教學內容枯燥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雖然已經(jīng)統(tǒng)一為部編版教材,但大部分篇目和時代的發(fā)展仍然無緊密的聯(lián)系。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學生并不熟悉相應的時代背景,所以他們往往對閱讀提不起興趣。如今的時代發(fā)展較快,小學生接觸外界的信息量大,他們的心理發(fā)育速度也較快,所以閱讀教學內容也需要跟上時代步伐,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教師如果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適應潮流發(fā)展的優(yōu)秀作品作為閱讀素材,教學效果就會好很多。
(三)很難做到因材施教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和學生的基礎能力、理解能力、平時的閱讀積累都密切相關。而且,每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閱讀數(shù)量都各不相同,閱讀能力的高低也各不相同。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拘泥于教材,沒有辦法給不同層次和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不同的閱讀材料。這樣,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而言,可能會覺得用于訓練的材料過于簡單而很難有所收獲;對于閱讀能力弱的學生而言,可能會覺得材料太難,形成畏難情緒,消耗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閱讀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很難在傳統(tǒng)模式的課堂上進行。
二、微課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微課是針對某一明確教學知識點或教學重點、難點,以短、小、精、整的教學視頻為載體,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的學習資源?!焙蛡鹘y(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具備以下優(yōu)勢:首先,微課時間短,往往5~10分鐘,由于視頻包含的信息量遠遠大于講授,所以利用微課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囊括更多的知識點,這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微課可以針對課程的重難點設計教學內容,并由教師在課后發(fā)送給家長,學生可以在家中反復觀看和學習,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微課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輔助手段,完全可以運用在現(xiàn)代小學課堂教學中,尤其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微課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不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方法趣味化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利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則可以在學生注意力分散的時候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微課是借助視頻來進行內容講解的,它集聲音、動畫、圖像和表演于一體,這也正是低齡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喜歡的模式,所以用微課來改善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
(二)教學內容情景化
閱讀能力歸根到底是一種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綜合運用,也是比較抽象的一種能力。單純文字上的閱讀,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一些。如果借助微課,將文字內容轉化為視頻或者圖像,可以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先通過文字閱讀來理解文章需要表達的意義,然后再通過微課展示出來,把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具體的形象投射給學生,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如《憫農》這首詩,目的是教育學生珍惜糧食。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情景化教學,把農民辛勤勞動和小朋友浪費糧食的畫面做對比,讓學生看完微課后自己討論,發(fā)表意見。教師再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歸納出詩歌的主題思想,這顯然比老師直接告訴效果要好。所以,微課的使用可以讓閱讀課程的教學內容以情景的方式展現(xiàn),相較于文字的方式,這種方式更加直觀、便捷。
(三)營造閱讀環(huán)境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靠聽教師在課堂對一篇篇文章進行講解就能實現(xiàn)的,這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閱讀訓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只能靠老師在課堂上的提醒和家長的督促來完成,其閱讀效果很難保證。而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營造不出“大家共讀一本書”的氛圍,激發(fā)不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因為讓學生帶著大量的課外書籍到學校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借助微課則可以。比如每周一、三、五早讀,教師用5分鐘的微課介紹一本書,并讓學生通過微課一起閱讀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學習和運用其中的好詞好句,在課堂上營造出一個封閉的、學生能全身心投入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對于課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大有裨益的。
三、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基于微課的特點和作用,微課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這種積極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小學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微課形式本身是充滿了趣味性的,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課在課堂上營造出閱讀環(huán)境,給學生介紹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和書籍,比單純的教師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微課上展示的書籍,形式的豐富性可以吸引學生課外去閱讀這本書,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欲望就可以被有效激發(fā)。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提高單位時間內的閱讀效率則是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難點。在課堂上使用微課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單位時間內讓學生的閱讀訓練進行得更充分。同時,微課可以設計活動和任務。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利用微課迅速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不用再像傳統(tǒng)方式中教師逐題講解、學生逐題作答了,所以閱讀效率也就自然得到了提升。
(三)能夠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微課的優(yōu)勢還在于它可以根據(jù)課程的內容靈活錄制重難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外,將微課提供給家長,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靈活進行學習。教師還可以錄制一些難易程度不同的微課,讓學生課后自學。這樣一來,學生倘若課堂上沒有聽懂,則課后可以反復觀看;如果學生自身能力比較好,則可以選擇難度較高的微課自行在家學習。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自身的特點和閱讀課程的特點,靈活地將它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服務,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中的不足。微課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必將大有用武之地。因此,老師們要積極學習微課的制作方法,積極參與微課的設計和開發(fā),讓它在課堂上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石雅茹.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袁金超.基礎教育微課資源設計開發(fā)的現(xiàn)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