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軍
文摘:分析火電廠的鍋爐汽包下降管焊縫存在缺陷,提出鍋爐焊縫的處理措施及辦法,分析焊縫缺陷原因提出預防措施。
關鍵詞:汽包;下降管;角焊縫;預防措施;結論
【概況]
一、設備概況
某電廠鍋爐是北京鍋爐廠設計制造的B&WB-65/3.82-M型鍋爐,該爐為二型室內布置單汽包,單鍋筒固態(tài)排渣,自然循環(huán)式的煤粉爐,制粉系統(tǒng)為鋼球磨中間儲粉倉及熱風送粉,正四角直流式燃燒器,省煤器和管式空氣預熱器各為雙級交替布置,汽包內部采用旋風分離器,鍋筒內徑為1400mm,壁厚38mm,材質20g,鍋筒下部采用由四根(D273×8mm集中下降管,過熱器汽溫調節(jié)采用自制冷凝水噴水減溫器裝置.2004年1月投產。
二、問題的提出及解決辦法
2012年11月17日對鍋爐進行鍋爐外部定檢,對汽包下降管焊縫檢查:①鍋爐左側第一下降管角焊縫,滲透探傷發(fā)現(xiàn)焊縫邊緣汽包側半圈11處斷續(xù)裂紋,單個長度5-10mm。②下降管角焊縫邊緣2-3mm深的整圈凹槽,即應力集中部位。焊縫存有11處斷續(xù)裂紋,與廠家制造綜合工藝處聯(lián)系。
(1)打磨缺陷:砂輪打磨去除裂紋,注意打磨角度和力度,不要因過度打磨而損傷母材,用角砂輪或錐形小銑刀頭均可。應邊打邊磨邊做著色檢查,確定無殘留缺陷。
(2)凹槽填補焊:如果裂紋打磨深度≥3mm,應與凹槽同時補焊(焊條牌號:E5015,規(guī)格φ3.2焊條烘干350℃,1小時焊前放人保溫筒),補焊處周圍20mm范圍內無油銹。焊前預熱溫度≥100℃,范圍:補焊處周邊300mm(氧乙炔火焰烘烤,時間不小于1小時,該溫度保持到焊接結束)焊接規(guī)范:焊接電流在90-121,電弧電壓為22-26伏,直流反接。
(3)焊后立即去氫:使用氧乙炔火焰烘烤或電加熱到300℃、1小時預熱,然后包裹緩冷(裂紋打磨深度小于4mm時不需要熱處理)修磨焊道后著色檢查。
(4)局部熱處理(當裂紋打磨深度≥4mm時),履帶式加熱片或電熱繩、接觸式熱電偶、溫控柜、記錄儀、包裹用保溫棉,加熱范圍:焊縫兩側(汽包及下降管)各200mm。保溫溫度:620℃+15℃,時間1小時。升降溫速度:427℃以上≤150℃/小時,降溫至427℃以下斷電,包裹緩冷。
(5)熱處理前后各做一次著色檢查。
1、焊縫的處理過程
1.1 下降管座焊縫沿汽包壁表面打磨累計長度達到380mm的弧長。
(1)主要對沿汽包壁橢圓面打磨6-7mm,見圖①,經著色探傷后,所有裂紋都已消除。
(2)沿汽包母材打磨2mm,見圖②,經著色探傷后,所有裂紋都消除。
1.2 對其它缺陷較輕的部位只打磨2-3mm,經著色探傷后,所有裂紋都消除。
1.3.根據(jù)打磨情況(現(xiàn)焊縫處還未進行焊縫圓滑過渡處理),發(fā)現(xiàn)裂紋可能焊接未熔合及熱應力作用的結果,是否按照北京鍋爐廠方案執(zhí)行?與廠家制造綜合工藝處再聯(lián)系,反饋四條處理意見:(1)將凹陷處補焊到略高于圖紙尺寸(1-2mm)。(2)打磨焊道形成圓滑過渡。(3)去氫處理,保持溫度:300℃,保溫時間:1小時。(4)磁粉或著色檢查。
2、焊縫缺陷原因分析
1.焊接工藝上存在問題:主要指鍋爐在焊接過程中,出現(xiàn)了未熔合,造成的因素有(1)電流過小,焊接速度過快。(2)施焊中焊條、焊絲、焊炬或火焰偏于坡口一側,焊接電弧偏吹,使母材或前一層焊道金屬未得到充分熔化。(3)坡口或前一層焊道上有油、銹和臟物,焊接時溫度不夠,未能將其熔化,產生夾層。焊接必須按照焊接工藝指導書執(zhí)行。
2.鍋爐運行過程中,金屬材料的工作溫度或膨脹系數(shù)有差別時,各部分膨脹和收縮會相互約束而產生附加溫度應力即熱應力,如果溫度發(fā)生變化,熱應力也隨之變化,同時伴隨著彈塑性變形的循環(huán),塑性變形逐漸積累引起損傷,最后導致破裂,構件熱應力與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機械應力疊加在一起發(fā)生作用,溫度變化速度快,變化的幅度較大時,一次溫度循環(huán)所形成的熱應力就會超過材料的斷裂強度,產生裂紋最終形成斷裂。
3:鍋爐受熱不均,導致較為嚴重的“熱疲勞”?!盁崞凇爆F(xiàn)象在鍋爐運行過程中逐漸被重視。“熱疲勞”破壞主要有以下特征:(1)宏觀特征管子外壁有較厚的氧化層,熱疲勞裂紋尺寸較小,呈現(xiàn)兩種現(xiàn)象,一種是叢狀平行橫向裂紋,一種網(wǎng)狀裂紋。(2)熱疲勞部位取樣作金相分析,發(fā)現(xiàn)晶界狀態(tài)對熱疲勞強度的影響也很大,沿晶界分布的大塊析出相降低熱疲勞強度,裂紋易沿析出相擴展。
汽包的溫差是形成熱應力的主要原因,運行形成汽包溫差的現(xiàn)象有:
(1)鍋爐在啟動期間,汽包蒸發(fā)區(qū)的水循環(huán)尚不正常,汽包上壁與蒸汽接觸,點爐初期不切換油槍,水冷壁局部受熱不均,水循環(huán)不暢。
(2)鍋爐停爐降壓的過程中,鍋爐水位上至+200mm,開啟省煤器再循環(huán)后,爐水溫逐步降低,低溫水加速對汽包下壁的冷卻,使汽包上下壁溫差增大。
(3)M爐帶壓放水時,按照壓力0.5Mpa放水進行干式保養(yǎng),開啟空氣門、排汽門,汽包上壁蒸汽流動快,造成汽包上下壁溫差增大。
(4)鍋爐緊急停爐后,汽溫、汽壓降速度快,特別是受熱面泄露后,水位無法保持,汽包上下壁溫差增大。
(5)鍋爐出現(xiàn)緊急冷卻時,啟動引風機后受熱面得到冷卻,汽包下部壁溫先冷卻,汽包上壁逐漸冷卻,溫差迅速增大,對汽包危害較大。
(6)汽包本身存在設計、制造缺陷,安裝保溫不好等因素。
5、預防措施
1.熟練掌握焊接工藝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即(1)環(huán)境溫度(2)預熱要求(3)焊接對材質工藝要求(4)焊縫返修。
2.鍋爐升溫升壓緩慢避免汽包熱應力形成,按照規(guī)程做好防范措施:
(1)嚴格控制鍋爐上水溫度。
(2)鍋爐啟動或停運,嚴格控制升溫、升壓速度加強排污,形成良好水循環(huán),油槍定期輪換,控制汽包壁升溫1℃/分鐘,按參數(shù)滑啟、滑停。
(3)停爐后必須緊急放水處理,將汽包壓力降到LOMpa,飽和壓力低,汽包壁溫溫差越小,另外,在滑停時將壓力降的越低越好。
(4)在鍋爐帶壓放水時,在停爐后不采取任何降溫、降壓措施,從停爐到壓力將至0.5Mpa,需要保持20小時后,帶壓放水。
(5)鍋爐受熱面漏泄造成緊急停爐,水位不能維持,最后一次補水將汽包充滿水,嚴禁緊急停爐,采取緊急冷卻措施,加劇汽包壁溫差增大。
(6)汽包保溫不良,按照鍋爐保溫工藝重新保溫。
(7)溫度變化幅度增加,材料熱疲勞強度下降,破裂所需要的熱循環(huán)次數(shù)會減少;熱循環(huán)上限溫度對熱疲勞強度影響很大。若溫度變化幅度不大,平均溫度提高,熱疲勞強度也會降低。高溫下應力松弛顯著,塑性變形增加高溫下塑性變形會促使析出相沿晶界析出的速度加快。氧化和腐蝕環(huán)境降低熱疲勞壽命。
參考文獻
[1]李彥林.燃煤鍋爐積灰結渣試驗研究與工程應用.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
[2]周昕.火力發(fā)電廠鍋爐受熱面失效分析與防護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