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武
摘要:新課程改革影響下,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也面臨改革現實,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果更利于提開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還存在很多不足,我們當前需要關注的就是結合教學實際,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因此本研究中筆者將著重分析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本研究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閱讀教學;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引言:
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途徑,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還能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激活寫作思維,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引導學生在農村教育發(fā)展形勢下,使閱讀學習效果最大化,最終實現構建有效課堂的契機。
1 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1.1 盲目依靠教材
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教學工作者的思想理念比較落后,因此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過分相信和依靠教材,這使得教育環(huán)境十分封閉。
1.2 教材內容落后
由于我國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不完善,經濟水平比較低,而且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也較為滯后,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一方面,由于教材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從而使得學生不能夠大范圍的接觸閱讀材料;另一方面,也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故步自封,沒有了創(chuàng)新意識。
1.3 教學觀念滯后
因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新課改要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拓展教學視野,用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2 策略研究
2.1 關注課文,進行全盤精讀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閱讀,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進行分析評價。教師的“精析”是教師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對教學內容敢于大膽取舍,善于突出重點。抓住重點,從整體人手,精心設計教法,用問題開路,引導學生精讀細析,開拓思路,提高學生思維的質量和語言的敏感程度。要體現多讀少講、以讀帶講、以講促讀、讀講結合的原則[1]。學生的“精讀”,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精要,運用直覺去感受,通過說說、讀讀、議議、畫畫、想象等多種形式投入語言文字的訓練,并捕捉語言文字中閃現的語感火花。《語文課程標準》并不要求小學生能給課文分段,寫段落大意,但它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課文的層次,理清課文的條理,能夠把課文聯(lián)系緊密的段落分成幾大部分,簡要說出大意。比如在教學《海上日出》、《月光曲》等課文時,可先讓學生調整情緒,閉起眼睛,在教師聲情并茂的誦讀中想象畫面,然后讓學生說說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了什么,還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讓呆板的文字敘述變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2 優(yōu)化閱讀環(huán)境,營造閱讀氛圍
客觀的閱讀環(huán)境營造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我們在組織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致力于構建客觀的閱讀環(huán)境[2]。如在班級上設立讀書角,教師和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圖書存放于讀書角中。筆者所任教小學,有許多家境貧困的學生不能得到很多的讀書機會。設立讀書角看似簡單的舉動,卻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讀到好書,更大范圍地拓寬學生的讀書視野,營造和諧、快樂的讀書氛圍。其次,家校聯(lián)合,讓家長帶動學生??梢岳眉议L會的機會為家長講明課外閱讀的益處,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晚上安排一定量的閱讀時間,并讓家長幫助檢查并填好閱讀情況反饋卡,從而帶動家長共同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
2.3 延伸閱讀教學領域,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當前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模式下,我們不僅要將閱讀教學局限在課內,而是要不斷進行閱讀領域延伸,體現開放性教育理念[3]。例如,在《坐井觀天》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該寓言故事,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然后在課外為小學生準備更多關于寓言故事的閱讀素材,趣味化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4 、以寫促讀展開閱讀教學活動
以寫促讀其實就讓寫作反作用于閱讀教學活動,在組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利用寫作教學契機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主旨升華[4]。比如,在教學《軍神》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展示關羽刮骨療毒的歷史故事,讓學生結合這個歷史故事,圍繞“軍神”這個主題進行寫作。在學生寫作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之間閱讀作文,看一看各自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差異。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入課文內容,詳細分析劉伯承在手術前堅決不用麻藥;在手術過程中緊緊抓住床單,承受手術帶來的劇痛;在手術后告訴沃克醫(yī)生一共動了多少刀。在分析了劉伯承的表現之后,教師可以再讓學生結合自己寫作的關于關羽刮骨療毒的案例,對比分析關羽和劉伯承之間的表現,由此深化教學,讓學生徹底理解課文內容。
結束語:
綜上,筆者結合自身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經驗,并立足新課程改革要求,深入農村實際教學需求,對提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路徑展開研究。盡管本研究的觀點還存在局限性,但是也希望可以為廣大同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馬治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淺析[J].金田,2014,21(05):174-175.
[2]趙俊宏.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43(17):124-126.
[3]朱必文,江月紅.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缺憾與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2013,33(02):156-159.
[4]張金娟.淺析讀寫結合在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7(1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