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英
摘 ?要:中國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模式導致了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停滯不前,面對較為簡單的小學課文,許多教師對教授的古詩詞都可做到一目了然,從而忽略了文章對不諳世事的小學生來講是多么的晦澀難懂。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不僅僅不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不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內涵,無法做到語文教育的最終意義。欣賞其中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以及詩句的美感。想要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教學方法入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想象;創(chuàng)新;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只有學生自身主動的進行學習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學習效果,特別是主動的學習可以培育學生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首先需要的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并且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成熟的思維方式和豐富的情感領悟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最直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興趣。例如,在進行古詩詞《小池》的教學時,不能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翻譯的基礎上進行背誦,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古詩詞的內容和情感,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古典詩詞的含義,如“小荷才露尖尖角”這句,教師就可以在網上搜尋荷葉露出池塘水面的圖片,讓學生加深學習的印象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深入拓展學習,深化語言積累
古詩詞其實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學素材,不僅是對于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的一種構建,這也能夠幫助學生不斷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教師要有意識的拓寬課堂教學的范疇,要不斷實現知識教學的發(fā)散與延伸。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于教學文本有更透徹的領會,這也能夠讓學生在古詩詞內容的學習中豐富自身的語言能力。古詩詞作品無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情感的表達上還是情懷的抒發(fā)中都有著很多閃光點,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大家對于這些內容有更好的獲知,并且從中吸收有價值的素材,豐富自身的語言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古詩詞的教學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效,并且促進學生自身語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與提升。
三、透過合理想象,領會作品情感
很多古詩詞作品的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們設身處地的來領會作者當時內心的情感。如何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很有效的一種方法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透過有效的教學引導將學生置身于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讓學生們能夠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夠借助合理的想象來再現作者當時所處的那種畫面。這樣才能夠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讓學生們更好的領會詩作中的情感內涵。這也是進一步提升古詩詞作品教學效率的一種方法,并且能夠讓學生們在作品學習中有更多收獲。
四、營造古詩詞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
古典詩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的不多,這就對古詩詞的運用造成了極大的學習難度,現實生活中學生都是采取白話文交流。因此,將古詩詞與現實生活結合存在難度,但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古詩詞的內容營造出正確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憫農》時,可以在教學之前創(chuàng)建正確的教學情境和教學角色,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悟詩詞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時讓學生扮演務農的農民,在忙碌了一年后準備收獲糧食,但是由于天氣原因導致顆粒無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自身的感受,體會老農的感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古詩詞的情感,也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
五、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古詩詞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時,首先應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提高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的基礎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教學古詩詞時,將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勾畫出來,要求學生著重理解,然后再帶有感情地將其朗讀出來,讓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到詩詞中的內涵。學生在對詩詞中帶有美感的句子進行吟誦的基礎上,就更加理解作者所描繪出來的畫面,深刻地體會到作者寫這首詩詞時的感情,久而久之,學生的基本文化素養(yǎng)也會提高。
六、聯想意境,深層理解
古代詩歌之所以非常美麗,是因為它用一種精致而美麗的語言來描述一個適合讀者進入無限想象的場景。在小學語文古代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對古詩詞概念的關注,達到“沉浸式”的效果,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將自己代入到詩人的角色當中去體會詩人當時的心理活動。
七、將古代詩歌融入生活
眾所周知,大多數古代詩歌都來自詩人的現實生活,反映了當時詩人的真實情感。在小學古代漢語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古代詩歌的實際存在。例如,在教授羅賓王的《詠鵝》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公園,知曉鵝的外在形象和看到它在水中的俏皮姿勢。再比如,教育學生不要浪費糧食的時候可以引用楊萬里的《憫農》讓學生通過了解到農民種糧的辛苦與不易,來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良好習慣。將古詩詞帶入到生活中,將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去回顧生活,在對生活點點滴滴的回顧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促進他們對古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和感受的理解。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古代詩歌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其他素質有著重要影響。學好古代詩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因此,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必須不斷打破規(guī)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古代詩歌文化。
參考文獻:
[1]徐國飛,《略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J]學術期刊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年2期
[2] 劉瓊,《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措施的教學研究》;[J]學術期刊 《魅力中國》;2017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