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元
一年級兒童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集中,容易被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只有在教師恰當?shù)恼{(diào)控和指引下,他們的注意力才能有效集中,《橘子的認識》一課中,章老師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1.從游戲引出正題
課前,章老師采用吹氣球的小游戲暖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猜一猜小黑袋里裝的是什么”的小游戲,不露痕跡地引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對象——橘子。整個導入過程新穎、自然,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玩耍步入學習
天真的孩子們以為“猜一猜小黑袋里裝的是什么”不過是一個游戲而已。他們看到,講臺前摸到橘子的女生將要把橘子從黑袋子里取出時,卻被老師一手摁住并要求說說理由。臺下的孩子們會心地笑著,也在心里默默地回答這個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學習(用觸覺感知)已經(jīng)開始了。
之后,孩子們根據(jù)章老師的要求,說橘子的顏色、數(shù)橘子瓣數(shù)、統(tǒng)計瓣數(shù)規(guī)律以及后來的嘗味道、干杯,玩得不亦樂乎,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橘子的深入學習早就開始了。
章老師更為高妙的處理在于,一個接一個的玩耍(學習)活動,讓孩子們樂此不疲,他們流露出天真的本性和旺盛的學習熱情。雖然有這么多的玩?;顒樱n堂并沒有失控,因為孩子們想著老師發(fā)出的挑戰(zhàn)——剝橘子皮的時候要求橘子皮不能斷掉,要把每瓣橘子整齊地擺在白紙上……
3.以好玩回應學習
孩子們自己吃橘子,互相間交換吃橘子,后來,章老師教他們把橘子榨成橘子汁并干杯,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橘子的味道差異。這是順理成章的學習,增進了孩子間的友誼和集體的凝聚力,也是以好玩的活動對學習的回報與獎賞。
課堂結尾,章老師再一次出其不意——學生為了得到精致的小橘燈獎品,心甘情愿地把學習用的材料收拾干凈,他們學習到實驗的常規(guī)要求,學習到衛(wèi)生和環(huán)保。
全課看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位會“玩”的老師和那群愛“玩”的孩子,孩子們絲毫感受不到自己在學習,他們一個個都玩(學習)得開心快樂,順著老師的要求玩(學習)得不亦樂乎,真正地為我們呈現(xiàn)“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的理念,讓我們看到“玩中學、學中玩”的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