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麗
《小小降落傘》一課,要求學生從回憶自己見過的降落傘或做過的降落傘開始學習,從研究做降落傘的方法過渡到對降落傘進行研究。教學時,應當放手讓學生思考,引領他們不僅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因素,還要在課后利用各種材料做出形態(tài)各異、具有研究價值的降落傘。本節(jié)課教學,我們要給學生搭建主動探究的舞臺,展示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片段一:引入
如何匯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引入新課?我是這樣引入的:
師:(課件呈現(xiàn)跳傘運動員乘著降落傘徐徐下降的畫面)生活中你們見過降落傘嗎?
生:見過。
師: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
生:過年放煙花時里面飛出了降落傘。
生:我曾經(jīng)做過。
生:我在電視上見過。
師:你們見過的降落傘由哪幾部分組成?
生:有傘面和繩子。
生:由傘面、繩子和懸掛物三部分組成。
師:如果做一個降落傘,你會選擇什么材料?
(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報紙、膠帶、棉線、釣魚線、塑料袋、布、針、螺母、橡皮、兩支相同的圓珠筆……)
跳傘運動員跳傘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提出的幾個問題迅速調動了他們的思維,他們在搜索、整理記憶碎片的過程中,把零散的知識串聯(lián)成完整的知識鏈條。對如何做一個降落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經(jīng)驗,說出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材料,充分展示了他們對已有知識的加工和處理能力。為了不局限學生的思維,對他們的回答,我并不急于給予肯定或否定評價,這樣有助于他們集思廣益,更好地梳理前概念。
片段二:辯論
學生對如何做降落傘,想法各異,為了訓練他們的思維,引導他們辯論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師:如果做一個降落傘,你會怎樣做?
生:我準備剪一塊圓形的布,剪4根長短相同的棉線,把它們分別綁在布的4個角上,最后在下方掛一塊橡皮。
師:課后你可以試著做一做。
(學生還提出了其他做法,我都表示可以試試。學生的方案大多有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希望他們在做的過程中逐步領悟、理解,經(jīng)歷像科學家一樣的探究過程。)
師:降落傘從天空下落時,有的快,有的慢,這跟什么因素有關?
(經(jīng)過全班交流、辯論,學生認為有5個影響因素:一是傘面的大小;二是傘面的材料;三是離地面的高度;四是傘繩的長短;五是懸掛物的重量。)
師:請同學們看課本中研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因素的實驗,其中一個量發(fā)生變化,其他量保持不變的一組實驗叫作對比實驗。如何考慮針對5個因素分別進行實驗?
生:如果研究的是第五個因素,變量應該是懸掛物的重量,不變的量是傘面的材料、大小、離地面的高度和傘繩的長短。
師:如果就其中一個因素進行研究,你將如何設計對比實驗?
生:我準備研究傘面的材料這個因素,一個降落傘用棉布做傘面,一個降落傘用細紗布做傘面,其他條件要完全相同。
師:同學們認為這個方案可行嗎?
生:可行!
師:愿意研究這個因素的同學請舉手?。▽W生舉手)請剛才舉手的7位同學在課外做這個對比實驗,在下節(jié)課進行展示。
學生經(jīng)過思考、補充和討論,又分別說出4個對比實驗的做法,并分為5—8人不等的小組,課外自主實驗。當我告知學生優(yōu)秀作品會得到獎勵時,他們歡呼雀躍,課堂一片歡騰。
片段三:展示
學生匯報會如期而至,我與學生一起品嘗成功的喜悅。
師:研究傘繩的長短對降落傘下降快慢影響的8位同學請拿著你們的降落傘,分別站到教室的8個位置進行展示,反復進行5次實驗。同組的同學記錄數(shù)據(jù),注意每次都要從同一高度松手,其他同學觀察哪個降落傘下降得快,哪個降落傘下降得慢。
(學生按要求進行展示。)
師:誰能說說剛才看到的現(xiàn)象?
生:傘繩長的下降快,傘繩短的下降慢。
師:大家看到的現(xiàn)象相同嗎?
生:相同。
師:看來這些同學很用心,降落傘做得很成功!
當研究兩個相同的降落傘從不同高度下落時誰下降更快這個問題時,有學生提出兩個降落傘很難做得完全相同,實驗結論不一定可靠。一位學生提出了處理辦法:“可以讓一個降落傘分別從不同高度下落,用秒表計時的方法來比較在哪個高度下降得更快。”這種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一位學生通過5次測試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我肯定了這種做法,并順勢給學生講了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鐳的過程,學生明白了反復實驗是得出科學結論的重要途徑,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時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法。
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學會了觀察、思考和總結。更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學生做降落傘、展示降落傘的探究活動,他們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湖北省棗陽市第三實驗小學(4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