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
在保險江湖中出道不久的專業(yè)互聯網保險公司,沒有昆侖派的雄健,沒有少林的陽剛,更像靈巧的詠春,慣于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快打慢,講究唯輕、快不破,“輕”指的是輕資產運作,“快”指的是快速迭代試錯。
作為一個新物種,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牌照兼具互聯網和保險的雙重基因,天然具備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在馬太效應凸顯的財險市場中,保費收入仍實現了快速增長,市場份額連年提升:2017年互聯網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從43.8億增加至92.5億,增幅達111%;2018年一季度,互聯網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達31.7億元,同比增長8g%。其中,眾安保險和安心財險的增幅均突破100%; 2016年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為0.5%,2017年為0.9%,2018年一季度突破了1%。
然而,保費的快速增長,卻難掩財務報表大額虧損之尷尬。從利潤來看,2017年凈利潤墊底的10家財險公司中,互聯網保險公司占據三席,眾安保險、安心財險和泰康在線分別虧損9.96億元、2 99億元和1.94億元,僅易安財險獲得711萬的微薄凈利潤。
有人因此批評互聯網保險公司是花拳繡腿假把式,故事講得生動熱血,但四處出擊、多條線發(fā)展的另一個代名詞正是“商業(yè)模式不清晰”,同時,在互聯網領域的排他性技術壁壘一時又難以形成……對于野蠻生長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來說,這些困頓或許還會延續(xù)一段時期。
眾安保險:全面出擊后的巨額虧損
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最早成立的眾安無疑最有故事,走的也最遠,儼然已經成為互聯網保險公司發(fā)展的典范。
2017年9月,成立僅四年的眾安于港交所上市,創(chuàng)下了中國保險業(yè)最快上市記錄,市值最高達1300億港元。其利用光環(huán)和估值撬動杠桿,吸引了資本持續(xù)的投入,然而高價引入的資本必然帶著對利潤的貪婪,而這無疑會給公司的經營帶來更大的壓力,甚至會影響公司的發(fā)展路徑。眾安上市當年便巨虧10個億,目前的市值不足735億元,讓人不禁對其今后的發(fā)展心存擔憂。
從一開始,眾安就選擇了全面出擊,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業(yè)務機會,成立了九大事業(yè)部:阿里事業(yè)部、騰訊事業(yè)部、航旅及商險、消費金融、金融機構事業(yè)部、3C及數碼事業(yè)部、車險、健康險以及投資型保險。
其后,互聯網生態(tài)概念盛行,眾安保險的五大生態(tài)也相繼成型一一生活消費生態(tài)、航旅生態(tài)、健康生態(tài)、消費金融生態(tài)、汽車生態(tài),依舊是全面開花,只不過業(yè)務結構悄然生變。
曾經貢獻良多的生活消費生態(tài)(主要包含退貨運費險等)、航旅生態(tài)(主要包括航空意外、航班延誤險等)占比不斷下降;而與此同時,消費金融、健康和汽車一舉成為眾安在線最重要的收入來源,2016年這三大生態(tài)的收入合計占總保費收入16.4%,而2017年汽車、健康以及消費金融在眾安在線保費收入結構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3%、20.2%、17.4%,三者合計已接近40%。
不過全面出擊的眾安保險依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以其新興的三大生態(tài)為例:
消費金融領域:眾安的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連接了中小金融機構和多元資產平臺,2017年保費收入13 5億元,保費增速117%,承保虧損達3億元。雖然當年的賠款較少,但對于這種長尾型的業(yè)務,尚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前端風控能力和后端追償能力要求極高。
車險領域:眾安與平安產險合作推出保骉車險,公司車險業(yè)務保費從2016年的370萬元猛增至2017年的7890萬元,但隨之而來的高額虧損,始終不容忽視。
健康生態(tài)領域:2017年,眾安健康險保費收入9.4億元,賠款支出只有1.9億元,承保虧損卻達0.87億元,如何控制居高不下的綜合成本率成為其亟需解決的問題。
2016年,眾安保險還祭出了另外一項利器:科技一一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力圖走以科技為依托的多元化發(fā)展之路。發(fā)展科技能力,不僅可以服務自身,提升運營效率,也能向外輸出,為公司提供利潤流。這條科技之路看似完美,但也有兩個絆腳石:
一是激烈的競爭。螞蟻金服和平安都專注于保險科技領域,并已然開花結果;人保、太保等大型公司也依靠自身力量開啟了數字化變革之路。除去科技神秘的面紗,難言壁壘和持續(xù)盈利能力。
二是投入和產出的時間差。眾安目前的尷尬就在于高估值和低業(yè)績之間的差距,時間也許能讓二者相匹配,但其基礎是找到清晰的商業(yè)模式。
截至2017年底,眾安保險在線服務了4.32億客戶,這些直達客戶的數據資產是眾安的珍貴資源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有了這一客戶基礎,眾安能否重回千億估值,就看其商業(yè)模式的突破以及技術的爆發(fā)。
泰康在線:銜玉而生后的困頓
作為泰康保險集團的“親兒子”,泰康在線可謂“銜玉而生”,集團對其定位也明確而堅定:依托于泰康集團化的架構以及“保險、資管、醫(yī)養(yǎng)”的業(yè)務布局,泰康在線作為集團保險資源的互聯網入口,意圖實現從獲客到全鏈條的價值轉化。
然而,對于泰康在線來說,要達成上述定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歸根結底,在獲客方面,除了挖掘集團內的客源,在向外擴展時,泰康在線依舊繞不開第三方平臺對接流量的老套路。
泰康在線脫胎于泰康人壽,這導致其天然缺乏財險基因一一八位公開披露的高管中,僅一位有財險行業(yè)從業(yè)經驗,因此,該公司把焦點放在了短期人身險上,2017年,該公司短期人身險的保費收入占比高達78%。
其中,短期意外險是泰康在線的第一大險種,但由于這類產品的銷售渠道往往為旅行類網站所壟斷,手續(xù)費率高企,虧損成為常態(tài)。從與之合作的互聯網平臺來看,公司與攜程、途牛等大流量意外險平臺的合同已到期,僅有飛豬旅行的合同仍在有效期內。
短期健康險也是泰康在線重點發(fā)力產品,近期,最知名者,當如其與騰訊攜手上線健康險“微醫(yī)保”,一度成為爆款產品。
不過,無論是意外險,還是健康險,最終都未能逃脫虧損的命運。2017年,泰康在線的意外險保費收入9.57億元,同比翻番;健康險保費收入3.32億元,保費增幅為去年的12倍。其中,意外險承保虧損4.29{乙元,健康險承保虧損0.82億元。
對于擁有龐大代理人隊伍的壽險公司而言,交叉銷售車險,順理成章,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能提升代理人產能。泰康在線顯然也深諳此道,快速布局車險業(yè)務,并將其作為重要發(fā)力點之一。就在近期,泰康在線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泰康在線將以服務為核心,圍繞車險業(yè)務、大健康業(yè)務和技術服務,進一步夯實互聯網保險的用戶體驗。但值得注意的是,壽險代理人最易于直接向客戶銷售車險等分散業(yè)務不假,但線下服務的劣勢卻并非朝夕之間可以補足。
泰康在線在成立之初的爆發(fā)式增長后,漸顯疲態(tài)。2018年1-4月,泰康在線實現保費收入4.96億元,增速為17%,為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增速最低。
易安保險:還未走上持續(xù)盈利道路
身負明天系血脈,易安保險甫一誕生,就備受關注,不過在當下這個明天系變賣資產傳聞不斷的時點,其未來的命運似乎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縱觀易安保險的業(yè)務結構變動,充斥著實用主義色彩,當然,這與其自身業(yè)務規(guī)模尚小,船小好調頭有關。2016年,該公司的前五大業(yè)務是意外險、保證險、家財險和貨運險,其中,意外險占比超過八成;而2017年,健康險一躍成為第一大險種,實現保費收入3.35億元,業(yè)務占比四成。同時,2017年在保費收入翻4倍的前提下,前五大險種的承保虧損金額僅增加了3600萬,其中,責任保險減虧明顯,而保證保險更實現了承保利潤1400萬,相當豐厚。
易安保險的投資能力在四大家中也算搶眼。2017年,眾安在線總資產196.5億元,實現投資收益1.3億元;泰康在線總資產30.7億元,投資收益0.4億元;安心保險總資產15.1億元,投資收益0.24億元;而易安保險總資產14.86億元,實現投資收益1.1億元,幾乎與眾安持平。
在高額的投資收益支撐下,易安保險成為四家互聯網公司中唯一一家在2017年實現盈利的公司。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其盈利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政府的支持,并不代表易安已經走上了持續(xù)穩(wěn)定盈利的道路。2016年公司利潤總額為195萬元,凈利潤為157萬元,其中,接受政府補助3000萬元;2017年公司利潤總額為45萬元,所得稅費用為-666萬元,才有了稅后711萬元的凈利潤。
構筑壁壘才可笑傲江湖
綜觀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生存現狀,可以看到諸多相似的套路:
從業(yè)務結構來看,意外險、健康險、保證保險成為當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主打險種,但要經營好這三大險種,可以說是困難重重:意外險因高度依賴中介渠道,導致渠道引流費用居高不下;健康險成本管控難度大,虧損是行業(yè)常態(tài);而保證保險由于其風控技術較為復雜,且與傳統(tǒng)保險產品有本質的區(qū)別,后續(xù)風險隱患較大。
再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對于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來說,“保險+科技”是共同的主旋律,“大健康+普惠金融+車險生態(tài)圈”是主要的業(yè)務方向,“平臺引流費用+大額科技投入+低投資收益率”又往往是虧損的主因……
在相似套路之下,內部碾壓和外部沖擊均無法避免,互聯網保險這一新興派系要想笑傲于保險江湖,需期待排他性商業(yè)模式壁壘的構筑和保險科技的爆發(fā)。
那些行業(yè)落敗者
近幾年來互聯網保險領域不乏失敗項目,雖然其中多數項目并未廣為人知,但失敗的原因值得深思。螞蟻車險:螞蟻車險是由汽車后市場服務商車螞蟻推出的一塊業(yè)務(跟螞蟻金服無關),用戶可以在APP上在線購買車險,滿足用戶車險計算、車險呼叫、出現代辦等需求。然而車螞蟻最終將原有車險業(yè)務出售。在其CEO的表述中,車螞蟻員工存在私自抬高保險理賠金額謀取私利的現象,貪腐成為一大問題。而從車險業(yè)務本身看,缺乏銷售場景,當用戶保險沒到期時,選擇螞蟻車險的主觀意愿較低,只能通過人去拓展市場,成為車險業(yè)務失敗的主因。
愛齒計劃:這是一家用HMO模式構建的類保險牙科平臺,具體做法是,用戶通過一次繳納一定費用,即可成為愛齒計劃的會員,并可在之后的一年內免費享受相關服務,并獲得一定累計金額的保障金。2016年9月,愛齒計劃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出終止聲明。分析失敗原因,多認為其與監(jiān)管政策的收緊有關,此外2016年的資本寒冬也導致其資金鏈困難,就模式本身而言,也面臨著用戶付費意愿低,平臺盈利難等問題。
未來互助:一個網絡互助平臺,用戶投入8元即可成為互助社群會員,如有其他會員發(fā)起互助請求,所有的會員平攤費用,通過180天的觀察期后,如果會員患癌可以提出互助申請,患病會員根據互助類型、年齡、發(fā)病率等因素可獲得5萬至35萬不等的互助金。2016年7月,未來互助發(fā)布公告稱因為參與人數未達到預期,停止運營該項目。就網絡互助平臺而言,監(jiān)管是一個原因,資金池管理和用戶信任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趣探保:趣探保是一款針對代理人的工具,提供“營銷線索”,以及專業(yè)培訓,保險產品、工具輔助等功能來輔助代理人展業(yè)。該平臺曾獲得數百萬天使融資,但最終停止運營。其實代理人同車險一樣,一直是互聯網保險創(chuàng)業(yè)的熱門方向,但同樣死的項目也很多。這個領域的競爭者太多,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如果無法觸及到代理人的核心痛點,將十分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