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雁
摘 要:陶忘機(John Balcom)是近年來繼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之后,在翻譯中國中文文學作品方面成就較多的美國翻譯家之一,其供職于世界著名的翻譯類高校美國明德學院蒙特雷國際學院研究學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其關于翻譯方面心得的問答,對于中國翻譯界做好對外宣傳工作、講好中國故事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陶忘機;文學翻譯;對外宣傳
約翰·巴爾科姆(John Balcom,中文名:陶忘機),是美國優(yōu)秀獲獎翻譯家,主要翻譯中國文學、哲學和兒童文學作品,目前在世界著名的翻譯類高校美國明德學院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翻譯、口譯和語言教育研究生院任教,已經(jīng)出版的譯作包括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西風出版社,2012年),李銳的《無風之樹》(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2年)。他所翻譯的黃凡的《零》榮獲2012年美國科幻翻譯大獎。他目前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
問:你與你所翻譯的原語言以及/或者你翻譯的作品所在的地方有什么關系?
答:我三十多年前,在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之后,開始學習中文。我繼續(xù)學習,最終獲得中文和比較文學的博士學位。我曾經(jīng)在香港、上海、北京和臺北工作和生活。我翻譯的第一部中文作品出版在我開始學習中文三年后,此后我一發(fā)不可收拾。我要說的是我的譯作大部分是翻譯自臺灣的詩歌和小說,現(xiàn)在開始有一部分小說來自于中國大陸,主要是山西的作者。
問:您是否可以給我們舉例說明一下“不可翻譯”的詞或短語,并告訴我們你是如何把這個詞或詞組譯成英語的?
答:我認為一切東西都是可以翻譯的,但同時這是一個需要盡量保持忠實度和可讀性的問題。對于了解中文多過英語的譯者,接受度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對翻譯作品的讀者缺乏了解是一個大問題。許多中國的當代小說與近期發(fā)生的歷史有關聯(lián),而這些歷史并不是普通西方受眾所熟悉的歷史。即使是一些分類的小說,比如說武俠小說,在中國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和自身的特點和傳統(tǒng),但對普通西方讀者來說,還是有很多人不是太了解。翻譯方言和一些語言的正式的特點,特別是那些有典故的語言,也會造成翻譯上的問題。方言的意思是可以翻譯的,這樣讀者就能明白說了什么,但并不一定知道是怎么說的。中文里的一些正式的表達并不能簡單地翻譯成為英語。古典詩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唐代的五言或七言絕句,要翻譯成為英語,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原文非常簡練(一首詩只有二十到二十八個漢字),但其內(nèi)涵和尾韻使得翻譯成為英語變得非常困難,在譯文中詩歌往往變得非常雜亂。
問:你有什么翻譯的儀式嗎?
答:我只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用于翻譯工作。我的大多數(shù)翻譯工作都是寒暑假期間來進行的,因為在開學期間我一般都會很忙,每周僅有兩天的時間可以真正地投入到翻譯中,不過其它時候我也總能每天擠出一到兩個小時來翻譯。夏季的時候,我每天可以投入8-12個小時來開展翻譯工作。我的夫人黃瑛姿也是一位翻譯,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討論各自翻譯作品的得失。
問:你是否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一下翻譯的過程,以及在把一部作品從一種語言譯成另一種語言中翻譯的作用?
答:我并不覺得有什么比較貼切的比喻。也許可以比喻為高級的或具有異國風情的園藝?翻譯文學作品可以視為園藝工作,把一株稀有的植物從其原生的環(huán)境帶到不一樣的環(huán)境之中,并能使其具有生命力,同時還能成長和開花。這需要付出很多工作,還要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條件,來使這株植物不僅僅能生存,而且還要枝繁葉茂。(我是一名園藝發(fā)燒友,也許你也猜到了。)
問:跟我們說一下當前或今后讓你有翻譯沖動的項目。
答:老實說,我有很多感興趣的項目。我剛剛完成的一個翻譯項目,我是真地非常興奮。這個項目是詩人楊牧的自傳體詩集,書名叫《奇來前傳》。這個也是我和我的夫人黃瑛姿一起密切合作的翻譯項目。作者楊牧最近獲得了紐曼華語文學大獎,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比較特殊。因為它出自一個我非常喜愛的詩人之手。在這本書中,楊牧把他自己作為詩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一些最敏感和微妙的關于我所閱讀過的當代臺灣歷史的寫作交織在一起。文本的強烈內(nèi)在與詳細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一起呈現(xiàn),營造出一種豐富和密集的散文風格。這本書也是我所進行的翻譯中最困難的文本,我將不得不把自己所有的有關臺灣的知識都融入到翻譯當中。我現(xiàn)在也在為臺灣青年詩人向陽的詩集以及臺灣原住民布農(nóng)族青年作家乜寇索克魯曼的奇幻小說,書名叫作《東谷沙飛傳奇》,其中有關布農(nóng)族的神話和傳說,其精彩程度堪比《指環(huán)王》。今年夏天我還翻譯作家李玉的一部現(xiàn)代派小說。
問:你在詩歌翻譯中所遇到的挑戰(zhàn)和你在散文翻譯中所遇到的挑戰(zhàn)有什么不一樣嗎?
答:我喜歡翻譯詩歌,因為簡短的文本可以讓人全神貫注。你可以把整首詩記在頭腦里,然后對它進行加工,玩味詞匯和句法,結(jié)構(gòu)和煉字。在開學上課期間這樣的做法更讓人覺得不錯,我可以在早上和下午上下班的步行途中,都可以進行我的翻譯工作。古典詩歌,正如我之前所說的,是一種極限的挑戰(zhàn),而現(xiàn)代詩歌,我這些年來翻譯了不少,卻比較容易翻譯?,F(xiàn)當代的中國詩歌是用白話文寫成的無韻詩,翻譯為英語的工作就更加讓人感覺到快樂了。在開學期間,短篇小說和散文的翻譯工作也是不錯的,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不得不中斷需要翻譯的文本,之后我要重新接續(xù)之前的翻譯工作,一點也不費事。翻譯長篇小說則需要很多精力和不間斷的關注,這在我需要授課的時間段就很難做到。我發(fā)現(xiàn)如果我不得不中斷翻譯不管多長時間,要再把相對較長的一段文本接續(xù)起來就有點困難了。
課題項目: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1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編號JZY2018KAR0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交通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