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超
◆摘? 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以及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制約,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教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手段,運用差異性教學模式,使處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都可以得到鞏固與提升。本文旨在對中學語文教育階段的差異教學的具體應用加以探究,希望能對實際教學所有幫助。
◆關(guān)鍵詞:中學語文;差異教學;探究
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生都具有均衡性,能夠統(tǒng)一安排和推進教學活動,但這是不可能存在的。學生受到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等關(guān)鍵因素的影響,相互之間會產(chǎn)生明顯的差異性,如果不加以重視與解決就會出現(xiàn)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一難題呢?差異性教學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差異性教學指的是在班集體的教學中,立足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來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可以得到較為充分發(fā)展的教學。所以在中學語文教育階段,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與掌握能力,制定有差異性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制定有差異性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lǐng),科學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與保障,所以差異性教學首先應體現(xiàn)在有差異性的教學目標上。教師通過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根據(jù)他們的知識水平、認知習慣科學地制定差異性的教學目標。面對班級平均水平,建立適合于中等生的教學目標;顧及優(yōu)等生的學習要求,要適度提升他們學習目標設計的難度,確保他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可以維持高水平的思維探索狀態(tài);而針對學困生的學習水平,要適度降低教學目標制定的標準,著重加強他們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保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文時,基礎差的學生只需掌握本文的生字、詞語,理出文章的脈絡;中等學生要把握文中關(guān)鍵的詞語、句子,深入理解作者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好的學生則需進一步理解思考: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有什么實際意義,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引導學生提高認識,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這種方式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現(xiàn)有水平的基礎上發(fā)展到一個新的水平,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充分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進步。在這樣的目標基礎上開展整個語文教學活動,教學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采取有差異性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要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果無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不顧學生的興趣特長、粗暴地侵占學生的個體活動時空、壓抑學生個性發(fā)展,就會導致遲鈍的學生跟不上,聰明的學生不滿足,天才的學生不能脫穎而出。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承認學生存在著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區(qū)別對待、分層施教、全員參與的教學方法。激發(fā)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線上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如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在上課時,可以給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即興演講,也可以讓學生在講臺上談談自己學習語文的體會;針對作文寫得差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前進行三分鐘的口頭作文、即興演講、有感而發(fā)等,也可以采取分層法,把學生分成幾種不同層次進行教學,同時加強課內(nèi)協(xié)調(diào)與課外輔導,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三、實施有差異性的教學過程
(一)在課堂提問方面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兼顧到各個學習層面的學生,根據(jù)具體教學內(nèi)容,制定難度等級不同的問題,提高各個層面尤其是學困生的參與程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給學困生自讀的機會,讓他們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給他們自由發(fā)言的機會,使得他們主動表現(xiàn)問題。尊重學困生的意見,在他們多提疑問的過程中適當點撥指導,讓他們能夠有所感思,有所收獲。關(guān)注學困生的需要,讓他們在大膽嘗試的過程中給他們鼓舞和肯定,讓他們帶著激情主動融入課堂。關(guān)注中等生的語言表達,鼓勵他們各抒己見,讓他們在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認知感悟中找到更多的策略方法,組織中等生運用同伴交流、小組討論、競爭辯論的方式,可引導他們就各自的感悟大膽提出見解,給他們更多博采眾長的機會,讓他們在彼此借鑒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要點。優(yōu)等生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引導,多從學生想知的方面去引導他們進行發(fā)展,讓他們在主動創(chuàng)意的過程中增強感知,更利于激活他們的內(nèi)在動力與潛能,多給他們鼓舞和肯定,讓他們在大膽嘗試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定能使得語文教學富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二)在分組合作方面
教師應在學習小組成員的分配上,注重差異性的體現(xiàn),在每個小組中要均衡的安排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經(jīng)過這樣的組合后,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優(yōu)勢互補,用語文水平較高的優(yōu)等生的嚴謹思維及良好的學習方法來提升語文水平較低的后進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來實現(xiàn)結(jié)對扶助的目的,對學生共同進步這一任務的完成是很有利的。
(三)在作業(yè)設計方面
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差異,設計的練習和作業(yè)題一般可按問題難易程度和設計問題的多少,可分為基本題、能力提高題、綜合題,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練習,對那些基礎好的學生,設計一些能力提高題、綜合題讓他們解決,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設計一些簡單而又豐富的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做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他們具有明顯的激勵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因材施教、差異性地對待各層面的學生,通過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環(huán)節(jié),合理地兼顧優(yōu)秀生、中等生和后進生的身心發(fā)展差異。教師只要緊抓教學活動的基點,對癥下藥,在開展有效教學活動時就可以事半功倍,不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促進了語文教學成效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智慧.論語文教學中的差異性教育[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07).
[2]劉小星.差異性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語文天地,2019(08).
[3]孫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兼顧差異性[J].考試周刊,2018(61).
(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教學過程差異研究》,立項編號2018XB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