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少行
摘要:新時期,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聞報道應與時俱進,貼合群眾,增強報道的親和力。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的模式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而受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闡述了融媒體背景下提升新聞報道親和力的策略,希望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新聞報道;親和力
傳統(tǒng)媒體只有適應融媒體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自己的報道理念,深入到群眾中去,增強新聞內容的親和力,才能夠贏得受眾,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一、新聞報道的親和力
本文從業(yè)務以及選材兩個方面對新聞報道的親和力進行了解釋。業(yè)務上指的是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使用的寫作方式以及新聞報道的語言和新聞編排等,能夠拉近新聞和受眾之間的距離,使受眾感受到新聞是接地氣的,為受眾所接受;選材上指的是新聞報道的內容,能夠讓受眾感覺到非常親切,和自己的真實生活接近。
二、提高新聞親和力的策略
(一)散文式的新聞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新聞是比較實用的,而且新聞的內容是真實的,但是新聞也有自己的弱點,比如新聞相對來說比較單調,比較枯燥。因此,新時期在撰寫新聞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藝術的形式,讓新聞穿上文學的外衣,使用典型以及生動的語言,借助于散文式的報道,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為受眾所接受。比如穆青同志很擅長撰寫散文式的新聞。在上世紀60年代,他寫的焦裕祿深受讀者喜歡,他深刻地描繪了焦裕祿生活的細節(jié),在這些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了焦裕祿的品質以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此這種散文式的新聞寫作方式成了大家學習的典范。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合理地使用散文式新聞能夠接地氣,更有親和力,讓讀者愿意讀下去。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進行真實內容的報道,如果情節(jié)是虛構的,那么就會有很多弊病,如損失了新聞的價值,新聞沒有真實性,就像是無源之水,沒有了生命。真實性是新聞的根基,沒有真實性,那么新聞報道的親和力也就無從談起。
(二)故事化的新聞
進行故事化的報道,更加貼合于人們的生活,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其通過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圍繞受眾的心理以及情感用真切的故事感化人們,折射出入們內心的思想感情。比如《36年“撿”出一座圖書館》,給大家講述了一個非常平凡的故事:這里面的主人公是小人物,只有小學文化,而且還是個拾荒人,但是他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雖然物質貧窮,但是精神卻是非常富足的,他是拾荒人,卻有很多珍貴的書籍……這篇報道雖然講述的只是一個小人物,但是情節(jié)層層遞進,有細節(jié)描寫,也有沖突、轉折,引人人勝,又發(fā)人深省。在《大學女教師患癌被開除事件調查》這篇報道中講述了一個普通的高校教師,她在微博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對命運的掙扎:她患病以后,學校停發(fā)了她的工資,而且停交了她的醫(yī)療保險,并無情地把她開除了,這讓她陷入了生活的絕境中。記者在報道這一事件的過程中,并沒有把它當成是一個社會新聞來處理,而是出于維護一個青年人的權益,站在法律和道德的層面上,讓青年人了解到面對這種情況時,要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一報道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其直接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根據受眾的情感進行了描寫,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讓人們覺得非常有人情味兒,提升了報道的親和力。
(三)品質化的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包含的內容非常多,比如醫(yī)療、就業(yè)、教育等話題,其親和力比較強。提高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從受眾的角度出發(fā),抓住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典型問題,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吸引受眾的眼球,給受眾提供豐富的信息,同時讓受眾看到這些信息以后也能夠有所反思,這樣做有益于提升社會新聞的品質。比如2016年著名的“羅爾詐捐門”,這一事件僅僅經歷了短短的兩天,通過對羅爾撒謊這一事件的質疑,深圳兒童醫(yī)院及時回應了羅一笑的病情以及治療費用,并將大家的捐款原路退還,這一事件引發(fā)了人們深層次的思考。有關文章的成功之處在于其挖掘出了新聞的內在價值,沒有刻意炒作,而是尊重事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新聞報道要不斷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新聞的親和力,表現(xiàn)出新聞的人文關懷。相關工作人員要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人的價值,關注入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報道,挖掘出事件的本質,提升新聞的親和力,擴大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