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國新
摘 要:高中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希望帶給學生們的是基礎的教育。隨著我國對于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于高中化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非常關鍵的聯(lián)系,正是因為在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下,才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枯燥和乏味。要使現在的高中化學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使其能夠合理性地進行更深入的生態(tài)式發(fā)展,才是能夠有效實現高中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和教學發(fā)展的最主要途徑。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存在,使得教師對生態(tài)化學當中存在的內容已經有了自己的經驗和研究,所以我們現在應該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為目標,從而實現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態(tài)化學;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
引言:
教育教學是連接教師和同學們情感的橋梁。而所謂生態(tài)化學與傳統(tǒng)的化學還有所不同,生態(tài)化學是在化學生態(tài)化的基礎上所建立起來的化學課堂教學,它有著更加深入的追求,同樣也需要擁有更好的基礎。只有在前期學習化學時,對于化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夠實現對于生態(tài)化學的教學目標。
一、目前我國素質教育發(fā)展背景下高中生化學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當下,無論學習還是教育教學都并非一日之功。而由于生態(tài)化學的獨特性,它是一種以教學理論為創(chuàng)新的新型教學模式,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才能夠使老師和同學們都在這種模式下共同發(fā)展和進步。在課堂當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在上課時,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更主要的內容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動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對于生態(tài)化學的教育就是希望高中化學課堂的理念能夠深入到教師和同學們的思想當中,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教師和同學們都能向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前進,共同成長。因此,在不斷深入推進新形勢的過程當中,老師應該讓同學們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鍛煉他們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上課效率。
在上課時進行教育教學的最根本任務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不僅僅需要讓他們學習到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做人的道理,讓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學會自我探索知識,并且具有豐富的學習經驗。高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已經有了小學和初中理論知識做為豐富的鋪墊。所以對于大部分高中生來說,已經具有了初步的化學知識體系。對于在高中期間的同學們來說,這段時間顯得十分的珍貴。因為這不僅是他們要步入大學殿堂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同樣也是讓他們理解到個人價值的重要階段。如果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完成對于他們的教學,那么老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合理地傳授知識,提高同學們對于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當今社會主張的是能夠學以致用,只有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才算是真正的有所掌握。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這種方式枯燥乏味很難讓同學們產生真正的興趣。而在進行改革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也應該充分尊重同學的思維并且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高中階段也是一個十分敏感的階段,如果在實際學習當中,不能夠把握好教學的尺度,那么就非常容易傷害同學們的身心健康,使同學們逐漸降低對于學習的積極性。這并不是生態(tài)教學所主張的內容,生態(tài)教學所主張的內容是應該讓老師充分地聆聽同學們的聲音,了解到他們掌握了什么知識,并且渴望學習什么知識。這樣才能在上課時與同學們有更加良好的互動,提高上課時的學習效率。
二、在高中化學生態(tài)教學模式當中必須具備的條件以及構建模式
如果想要改革高中化學的生態(tài)教學模式,那么就一定要了解到學生和教師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并且構建出一定的框架,使其能夠實現更加深入的交流。教育和教學并不僅僅是連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冰冷的一門學科,同樣也是為學生和老師搭建情感的橋梁。根據研究顯示,如果對于學生比較喜歡的老師,那么他對于這門課程也會有豐富的興趣。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將知識充分地轉化成智慧,最后再將其轉化為自身的能力,能夠創(chuàng)造出自身的價值逐漸轉變成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只有在一個空間里形成能夠和諧共榮的教學氛圍,才能夠有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如果想要構建生態(tài)化學模式,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的方面。
如果想要構建生態(tài)課堂,那么老師就必須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備課,這樣才能在上課時讓同學們跟隨老師的腳步進行學習,并且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這種生態(tài)課堂的方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但是卻也為以后的學習模式改革進行了鋪墊。主要表現為不僅是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完成本節(jié)課內容知識的學習,同樣在下課時,他們也應該盡自己的努力去更加豐富自身學習的內容。讓同學們不僅能在課堂當中學習到知識,同樣自己的思維也能在課外不斷實現拓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來改革教育的方式和模式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同樣對于教學模式的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能夠做的和應該做的就是在適應現在發(fā)展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尊重新課改所推出的內容并且努力迎合和適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新型的人才,真正地實現生態(tài)教學,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陳聰地,杜琳,張琦,楊帆.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生態(tài)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之我見[J]. 化工設計通訊,2018,44(01):139-140.
[2]徐娣.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探索[D].陜西理工大學,2018.
[3]王立媛.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2018.
[4]劉爽. 高中化學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5]劉方舒. 中學化學TED-Ed微課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6]張倩. 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