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紅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基礎。而語文是一門涵蓋領域較廣、開放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必墨守成規(guī),可以根據(jù)語文的特點開展多元化教學。所謂多元化,一是指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即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多種有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元素;二是指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即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或者對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加以優(yōu)化。只有實現(xiàn)多元化教學,才能綻放語文閱讀的魅力,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故而,我將從以下幾點闡述小學語文多元化的教學策略。
一、組織合作探究,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落實生本理念,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出發(fā),探索科學的教學策略。但是,很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較深,應試心理明顯,導致灌輸式教學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流。這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必將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調動學生參與、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大有幫助。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妨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以小組合作探究代替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模式。一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二是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成語故事》一課時,因為課文內容十分有趣且寓意深刻。為了讓學生主動發(fā)掘其中道理,我便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分好組后,為了讓學生明確探究方向和學習目的,我為學生布置了如下任務:認真閱讀三個成語故事,請說出“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分別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自相矛盾的錯誤?請講一講;請用這三個成語分別造句。然后,我讓學生開始探究,并完成以上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自發(fā)投入到閱讀和思考中,并通過小組交流探討了解了成語的含義、學會了成語的應用,從而有效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創(chuàng)設精彩情境,加深學生理解
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習內容,通過語言描述、組織活動、多媒體展示等手段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并快速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從而完成教學目標。一方面可以補充文本的不足,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拓寬學生眼界,彰顯語文閱讀的魅力。例如:在學習《變色龍》一課時,因為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變色龍,僅僅通過文字描述,很難想象出變色龍的樣子,進而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所以,我便借助多媒體開展情境教學。比如,在課文描寫變色龍的外形時,我便展示變色龍圖片,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對比。另外,在談到變色龍吃食物時,我則為學生播放動圖,展示變色龍吃食物的過程。而在學習《黃鶴樓送別》一課時,我則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將課文中李白和孟浩然告別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并配以生動的詩文朗誦,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詩人情感的理解。
三、讀寫有機結合,提升綜合素養(yǎng)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者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比如,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和寫作技能,而寫作可以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即根據(jù)課文內容,以仿寫、續(xù)寫、改寫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微作文寫作。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寫作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強化對課文思想內涵的理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學習《黃果樹瀑布》一課時,因為這篇散文文字清秀雋永、意境優(yōu)美,所以,為了引導學生感悟文章魅力,同時也為了指導學生的寫作技巧,我便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我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鑒賞。比如,針對課文第二自然段,我便向學生提問:“這一段描寫有什么精彩之處?”學生答:“這一段把瀑布飛瀉比喻成寬幅白練從織布機上瀉下來,使得畫面更加親切動人。”接著我便引導:“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提煉其中的表現(xiàn)方法,然后對生活中常見的景色進行描寫?!痹谶@一過程中,學生便會自發(fā)地鑒賞課文,從而領悟到散文閱讀的獨特魅力。而鑒賞之后的仿寫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文表現(xiàn)手法的認識,同時鍛煉寫作能力,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四、課外閱讀拓展,實現(xiàn)內外結合
多元化教學既注重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也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僅僅是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還遠遠達不到小學階段的閱讀量要求。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最佳渠道。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積極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并鼓勵學生認真閱讀。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就要注意課內外閱讀的聯(lián)系和結合,從而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以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學習《林沖幫打洪教頭》一課時,我便向學生提問:“大家還知道林沖的哪些故事?林沖最后的結局是什么樣的?”在幾名學生講述故事之后,我便順勢為學生推薦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仔細閱讀,體會綠林好漢的英雄事跡。而在學習《嫦娥奔月》時,我便開展“中國神話故事會”,鼓勵學生上臺講故事,并介紹自己看過的故事書。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外閱讀中。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必拘泥于傳統(tǒng),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的興趣喜好開展多元化教學,以展現(xiàn)語文閱讀的獨特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