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丹
在快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孩子被物理性地限制住了,造成自然體驗成為主要的缺失。自然體驗的缺失使幼兒對自然失去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其逐漸喪失喜愛自然的天性。一個從小對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度的人,長大之后怎么會關(guān)心地球環(huán)境呢?
因此,幼兒環(huán)境教育的目標不是仔細研究環(huán)境問題,而是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在自然中體驗驚喜、舒適和愛。筆者在日常的散步活動中,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去體驗自然的美好,提升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一、走進自然,調(diào)動幼兒與大自然聯(lián)通的感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jīng)驗的需要?!币虼耍處煈?yīng)該調(diào)動起幼兒與大自然聯(lián)通的感官,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觀察,與大自然真實接觸。
(一)眼——看見自然的“妙趣”
在散步中,如何調(diào)動幼兒的眼睛去感知自然界的“妙趣”呢?
1.不同視角觀察,察覺自然的“多樣性”
可以引導幼兒通過俯視、平視、仰視,即從不同的視角來感知大自然。幼兒通過俯視,低頭就能發(fā)現(xiàn)地上藏有好多“寶貝”——螞蟻、蚯蚓、石頭、落葉、影子等。通過平視,可以欣賞到園中的花草以及花草叢中的蝴蝶、蜜蜂等。通過仰視,可以看到高高的樹干、葉子和果子,還有在空中飛翔的鳥和飄著的云朵。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自然,引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使其感知自然萬物的神奇與多樣性。
2.對比觀察,發(fā)現(xiàn)自然的“差異性”
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對同一個事物的不同部分進行觀察,如認識到植物是有不同部分的,同一片葉子的正反面是不同的。也可以對不同事物進行對比觀察,如觀察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葉子。
3.持續(xù)觀察,感知自然的“多變性”
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對同一個事物進行連續(xù)性觀察,如園中花草樹木的成長變化、果實的成熟過程等,感知生命的成長歷程,感知四季交替、時光流逝。
(二)耳——聆聽自然的“演奏”
傾聽也是了解自然的一種方式,當幼兒留心了大自然的聲音,他們對大自然也會多一份了解、多一些喜愛。大自然是一個精彩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昆蟲鳥類、花草樹木、雷雨風云相互交織演奏出一場場精彩絕倫的交響樂。
晴日里,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園中漫步聽音,聽鳥兒在枝頭歡唱、聽昆蟲在叢中鳴叫、聽樹葉在風中輕吟,并辨別散步途中所聽到的各種聲音,哪些是“自然之聲”?哪些是“人為的聲音”?雨天里,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聆聽細雨輕敲屋檐、中雨戲打芭蕉、大雨狂刷地面所產(chǎn)生的不同類型的聲音,并且可以暢言這些聲音聽起來像什么。
(三)鼻——聞到自然的“芬芳”
大自然中有花兒綻放的芬芳,有果實成熟的清香,有雨后放晴的清新……幼兒漫步花園時可以輕輕地聞聞盛開的花朵,辨別哪些花兒是有香氣的,哪些花兒是沒有香氣的。路過果樹下,可以用力地嗅嗅快成熟的果子的清香,生發(fā)出對品嘗成熟果實的期待。雨后放晴散步時,可以深深地吸氣,感受大地在雨后散發(fā)出的清新。
(四)口——品嘗自然的“果實”
大自然不僅提供了生活的空間,還賜予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大部分幼兒園園內(nèi)都會有果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幼兒親口品嘗園內(nèi)成熟的果實。
例如,我們幼兒園種植了幾棵果樹,到了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果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果子。每次散步時,孩子們都好奇地詢問:“這是什么果子???”“那小果子是橘子嗎?”“那大大的果子是柚子嗎?”于是,利用散步時間,我們帶領(lǐng)幼兒討論“如何能采摘到樹上高高的果子?”有的幼兒說“用長棍子把果子打下來”,有的說“站在樹屋上摘”,有的說“老師抱起我來摘”。按照他們的辦法,我們成功采摘了幾個果子帶回班級,并進行了解剖和品嘗。吃著自己親手從果樹上采摘下來的果實,幼兒感到分外香甜。借此機會,我們引導幼兒感激大自然的恩賜,使幼兒萌發(fā)愛護大自然之情。
(五)手、足——感知自然的“觸感”
幼兒見到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喜歡用手去摸,這正是幼兒“好探究”的表現(xiàn)。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散步時我們不妨鼓勵幼兒用手和腳對自然物品進行觸摸感知——鼓勵幼兒摸摸大樹,感知樹干的粗糙;輕撫花朵,感知花瓣的柔軟;把玩石子,感知石頭的堅硬;光腳輕踩草坪,體驗小草的柔韌;光腳踩踩落葉,體驗落葉的觸感;在雨天里,讓雨滴從指間穿過,感受雨水的流動和冰涼;在雪天里,讓雪花輕飄于掌心中,感受雪的輕盈和冰冷……并一起交流這些觸感。
二、布置小任務(wù),激發(fā)幼兒探究自然的欲望
高效的觀察往往是觀察者帶有目的的、憑借自己的感官來收集資料??梢栽谏⒉角敖o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務(wù),讓他們帶有任務(wù)地散步,讓散步環(huán)節(jié)變?yōu)橛變禾剿髯匀恢谩?/p>
(一)尋找型任務(wù)——引導幼兒在自然中“尋寶”
“尋找型任務(wù)”是指依據(jù)某一標準,幼兒在散步途中去尋找符合標準的物品。如“找顏色”,在自然中尋找同是某種顏色的物品或?qū)ふ覉@內(nèi)2~3種不同顏色的植物?!罢倚螤睢保瑢ふ倚螤畈煌娜~子或?qū)ふ彝N形狀(如圓形)的物品?!罢覕?shù)量”,尋找五種物品?!罢依ハx”,尋找某種特定的昆蟲,說說在哪里找到的,它們正在干啥。
“尋找型任務(wù)”激發(fā)了幼兒散步的興趣,可以幫助幼兒留心散步途中的見聞,關(guān)注大自然的多樣性。
(二)辨別型任務(wù)——激發(fā)幼兒在自然中“識金”
“辨別型任務(wù)”是指幼兒在散步過程中通過感官細致感知物體的相同和不同,從而進行辨別。如“辨別聲音”,讓幼兒說說散步時聽到了哪些聲音,辨別哪些是“自然”的聲音,哪些是“人為”的聲音?!氨鎰e花香”,散步前我們先讓幼兒蒙眼聞一種花香,然后散步時在園中找到同樣的花香?!澳抑忻铩?,將幼兒在散步中收集到的物品裝入不透明袋中,然后坐在陽光下讓幼兒摸其中一物,描述出其形狀和觸覺,讓其他幼兒進行猜測?!斑@是我的樹葉”,讓幼兒尋找一片樹葉,仔細觀察后,將其與其他樹葉混放在一起,然后從中找到自己的樹葉。
“辨別型任務(wù)”增強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來仔細地看、聽、聞、摸自然物體的意識,提高對事物感知的細致性。
(三)想象型任務(wù)——鼓勵幼兒在自然中“暢想”
“想象型任務(wù)”是指幼兒觀賞自然之物,借形想象,暢想萬千。如“賞云暢想”,與幼兒仰望云朵,描述這朵云像什么,想象云朵上面住了誰,正在干啥?!笆钟坝螒颉?,在陽光下變換手勢,想象手影像什么。“蒲公英去哪了”,輕輕吹散蒲公英,想象小小的蒲公英會飄落何方,遇到什么有趣的事。
“想象型任務(wù)”既能引導幼兒浮想聯(lián)翩,鍛煉幼兒想象力,又能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三、在自然中嬉戲,讓幼兒體驗大自然的舒適
在自然環(huán)境中開展游戲是幫助兒童熱愛自然和環(huán)境的最好方式。利用散步時間,教師帶領(lǐng)幼兒走出教室,在校園中游戲。
當陽光正好時,在室外空曠的場地上玩“老鷹抓小雞”“過山洞”“踩影子”等游戲。與幼兒一同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享受陽光的溫暖,體驗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舒適和美好。
當秋季來臨,校園里的樹葉紛紛飄落,見到飄落在地上的落葉,與孩子們一起拾落葉,然后向空中拋撒,孩子們興奮地在飄落的葉子中大聲呼喊“下落葉雨啦!下落葉雨啦!”孩子們樂此不疲。
正如教育家大衛(wèi)·索貝爾所說 :“在讓兒童拯救自然之前,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機會與自然建立聯(lián)系、學會熱愛自然?!蓖ㄟ^這些嘗試,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班幼兒越來越喜歡在自然中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這顆喜愛自然的種子正在幼兒心田生根發(fā)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