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使用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探求一題多解,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一題多解;猜想法;歸納法;迭代法;累加法
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指使用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正確合理地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包括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類比等。
邏輯思維能力是數(shù)學能力的核心,在數(shù)學學科中是使用數(shù)學素材進行訓練培養(yǎng)的,但這種思維具有一般性,是可以脫離數(shù)學內容而適用于思維的一切領域,因此,高考把邏輯思維的考查放在重要的位置。
高考對邏輯思維的考查提出了三個層次的要求: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用簡明準確的數(shù)學語言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疾轭}型既使用選擇題,填空題進行考查,又使用解答題型以證明題的形式突出進行考查。
數(shù)學題目,由于其內在規(guī)律,思考路徑的不同,會有許多不同的解法,在平時學習中,應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探求多種解法,從而使“雙基”得到訓練,能力得到增強。
下面通過一道數(shù)列題,探求一題多解的途徑。
例,已知數(shù)列{an}的通項滿足
其中c≠0,c≠1,證明這個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是
若此題僅按題中論證而止,實在可惜,事實上,它經過變題可運用所學知識多種方法求解,從而可總結出求解一類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方法。
就題而論,若不知道其結論,如何由條件求和,此一變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此便是求遞推數(shù)列通項公式方法之一,迭代法。
思路分析2:不知道結論時,可以通過觀察前幾項,進而再求通項。
猜想:
也就是說當n=k+1時,猜想正確。由上知,猜想正確。
這便是課本中要求的證法,同時它又是求解一般數(shù)列通項公式常用之法:猜想,數(shù)學歸納法。
由此又得所求地推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方法——累加法,通過這個習題的求解,我們學得求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一系列方法,有了這些方法,我們在求解其他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習題中,就可以得心應手。
由上題諸多解法可以看到題目之中隱含有許多內在的規(guī)律,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解題的同一目的,因此,探求一題多解,對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及提高解題能力很有益處。
參考文獻
[1] “高考內容、形式與能力考查”課題組 .《命題設計與考核能力要求(Ⅱ)》.學術期刊《中學數(shù)學》2005年2期
[2] 林玉芬.《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學位論文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楊建春(1966.2-),男,漢族,籍貫甘肅天水,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