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芳
◆摘? 要:俗話說,教育乃立國之本,只有把教育抓好了,才能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使國家富強。因此,教育專家們?nèi)栽趫猿植恍傅奶剿骱玫慕虒W方法為學生服務。在聾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也要努力做到所奉行的教學方法要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需要,使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包括其言語能力都達到他最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
◆關鍵詞:聾生;手語;口語;雙語教學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經(jīng)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進行旨在達到一般或特殊培養(yǎng)目標的教育。其中,對聾生進行教育時,就是如此。
在教育聾童、造福聾童的漫漫長路上,教育專家們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摸索著、實踐著,尋找最適合聾生的教學方法。目前,爭議最大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對聾生進行教學時,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fā)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采用純手語教學、純口語教學還是采用雙語教學呢?
手語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jù)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jié)以構成的一定意思或詞語,它是聽力障礙的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手語對于絕大多中國人來講,比較陌生。大多數(shù)中國人真正接觸手語是從觀看《千手觀音》,認識《千手觀音》的主角邰麗華開始,也就是在那一年,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夜之間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手語也可以打得這么好看,原來手語也是一種表達語言的方式。手語教學就是教師借助手語來傳授知識給聾生。
純口語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和我們的普通學校一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坐在教室里聽。當然,口語教學并不單純是一個教學語言手段或教學方法問題,它是基于聾童喪失聽力、暫時不會說話,但非喪失說話能力的實際,為了更有效地完成學校教育教學任務,采取補償生理缺陷,形成和發(fā)展他們的口語和書面語能力,使他們的德智體諸方面得到發(fā)展,又基于聾童今后適應社會生活,與社會群體溝通,參與社會建設需要的一整套學校工作內(nèi)容。
聾校的雙語教學是從美國、加拿大、英國、挪威等歐美國家的一些聾校興起并逐步盛行起來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借助手語和口語作為輔助工具來完成教學目的。也就是在課堂上,教師一邊打著手語,一邊說著話,讓學生通過手語,通過嘴型的變化,來理解教師所講的字、詞、句的意思。
一、單純手語教學、純口語教學或雙語教學對聾教有利的方面
1.手語不同其他語言,是一種視覺語言,是聽障人之間的交際工具,面部表情、體態(tài)語言、視覺空間位置都是手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國手語為主的教學是想通過中國手語的訓練來帶動和提高聾人的中國語言水平。單純的采用純手語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聾生可以借助手語(面部表情、體態(tài)語言、視覺空間位置等)理解文字,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眾所周知,聾生因其聽力有障礙,對文字的理解較淺,甚至連很簡單的詞匯或句子都很難理解。運用手語不僅能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文化知識,更好地掌握有聲語言,而且還能及時幫助其形成概念認知,發(fā)展思維。
通過對聾人可以選用的多種交流方式的比較,可以看到,在聾人通常采用的諸多交流方式中,手語仍然是最主要、最便捷、最容易為聾人所接受的、也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主要方式。手語是聾人交流的主要工具,盡管它比口語抽象程度要差,但與其他交流方式如筆談或讀唇相比要方便的多。
2.口語教學的實質(zhì)就是如何使聾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能克服聽障困難,較為順利地融入社會大家庭中,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讓聾學生掌握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是所有聾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追求。以中國口語為主的教學是想通過提高聾生的說話(默說)水平來達到提高聾人的中國語言的目的。聾生經(jīng)過語言康復訓練,能夠開口說話,即使不能把音說準、說清晰,聾生也能掌握看話的能力。這樣,就減少了他們與聽力正常的人進行交流時的困難。
3.雙語教學遵循尊重和接納聾人手語的原則,旨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內(nèi)教聽障兒童學會自己的母語(自然手語),讓他們掌握交流工具,從而發(fā)展他們思維,健全他們?nèi)烁瘛T诖嘶A上,教他們學習本國語(書面語、口語),進而讓他們成為平衡的“雙語”使用者,成為“雙文化”的自由轉(zhuǎn)換者。它肯定了手勢語是聾人母語的地位。雙語教學為聾孩子增加了一條可供選擇的渠道,特別是那些因聽力損失嚴重無法有效進行語言訓練的孩子。
二、單純手語教學、純口語教學或雙語教學的弊端
1.如果手語單單以手勢交流,它的表達肯定會受到限制而變得枯燥乏味。手語的運用需要其他輔助表達手段,如做口型,對方對手語表達的內(nèi)容才能更明白些;如加大表情,對方更容易理解內(nèi)容含義;如再加上體態(tài)語言和對事物的摹擬,才能使手語更加形象。因此手語的表達必須與口型、表情、體態(tài)語言和對事物的摹擬結合起來,才能形象的表達說話者的內(nèi)容。
2.在“以口語教學為主”的聾校課堂上,由于大部分聾生無法通過聲音獲取有效信息,教師不得不用一些手勢輔助教學,但教師的手勢往往是支離破碎的,聾生很難看明白。于是師生之間便產(chǎn)生嚴重的溝通障礙,造成教學困難。單純使用口語訓練,會喪失一些交換思想的機會。因為口語訓練是建立在看話能力的基礎之上的,實際上很多字音所涉及的口唇活動很相似(比如:j、q、x這三個舌面音)導致很難辨析,整天觀察口唇變化很枯燥,要聾童掌握讀唇法并進行口語訓練需要一定的毅力和時間。
3.在雙語教學中,那些聽力損失嚴重的聾生,由于沒有受到專業(yè)的語言康復和充分運用手語的環(huán)境,導致他們知識匱乏,漢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語水平也很差。最終他們既不能用口語跟主流社會無障礙交流,也不能用手語流利地表達自我。
手語教學、口語教學或雙語教學都是向著提高聾生的中國語言目標、中國文化或文明水平,即整體素質(zhì)而努力的。教育者們應該根據(jù)每個聾生的綜合情況,制定個別教學計劃,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聾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樸永馨.特殊教育學.
[2]鄧猛.視覺障礙兒童的發(fā)展與教育.
[3]陳少毅.手語研究與聾人康復和聾校教學[J].中國特殊教育.
[4]張麗杰.聾??谡Z教學探究.
[5]梅次開.淺談聾??谡Z教學與雙語教學.
[6]趙錫安.聾人雙語雙文化教學研究.
[7]劉升.在聾校實行雙語教學的意義[J].廣西教育,2002,13.
[8]沈玉林.聾校雙語教學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