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慧
什么是理想課堂?
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
目前,新教育理想課堂包括以下兩種較有影響力的論述:
一是論述者將新教育劃分為“有效課堂研究”“對課堂的多元文化理解”“風格與個性的課堂”三個層次。其中強調了有效的課堂研究應該關注:提升每一個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每一堂課的質量而進行教研;關注、檢測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還有一種評價標準是:“六緯度”“三境界”。
六緯度即課堂的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以及延展度。
三境界則是講效率,保底線;講對話,重品質;講個性,求境界。
其實,這樣的理想課堂,與我們新課改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縱使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專業(yè)術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以及為學生豐富的生命體驗和智力背景都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理想的英語課堂是什么樣的?
英語理想課堂一定是靠近英語學科素養(yǎng)中提出的那些目標的講堂,英語改革目標的方向由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轉變。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了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具體來說是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而學生所有的提升一定要以語言能力為依托,以語言為途徑。換而言之,學生學習任何方面的內容都是要在理解與表達的過程中達到的。獨立地割裂地傳授是不可取的。
但是呢,我認為理想的英語課堂應該會有千千萬萬種,因為教無定法。而在我自己心里呢,我體會最深的理想課堂應該是學生能夠安安靜靜地閱讀,全員參與,樂在期中,并能夠最大限度地沉浸在語言之中的課堂。
為什么要構筑這樣的課堂?
首先,在傳統(tǒng)高考的觀念驅使下,很多學生想要謀求快速的提分途徑而忽視閱讀,不管是在精讀課堂上還是在泛讀課堂之上,學生都缺乏一種能夠安安靜靜閱讀的習慣,以及享受閱讀的情境。課文太枯燥了嗎?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不是那么有趣。因此,理想課堂重在習慣的培養(yǎng)。讓習慣與興趣相輔相成。
其次,學生的語言知識、思維品質往往是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和培養(yǎng)的。除此之外,在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閱讀更是學生在校期間最直接的也最容易接觸到原汁原味文本的機會。 我總覺得我對學生影響應該是很小的,因為我的知識量太小了,太窄了,但是書籍給他們的應該有無窮的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空間。
構筑理想課堂的實踐
我們從上學期開始實施這樣的計劃——分層教學,分成A、B、C三層。理科的A、B層以及文科學生閱讀典范英語,C層的學生閱讀報紙。
階段一:閱讀與“小寫作”相結合,閱讀中學習語言詞匯并概括故事大意,因為閱讀與寫作是相互分不開的。
典范英語:課下堅持每天閱讀一章典范英語,積累重點短語,并寫大意。泛讀課半個小時閱讀典范相關內容,并做分享。上學期我們沒有泛讀課,在郭玲艷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堅持每一周拿出一節(jié)課分享典范閱讀。
課本:加大早讀朗讀的力度;挑重點段落要求學生模仿并背誦。每天上課前五分鐘要求學生跟讀,直至背誦。
階段二:閱讀與聽說相結合,閱讀中聽錄音,模仿語音語調。
課本:堅持每學完一篇課文,要求學生根據(jù)文章完成相關話題隨筆。
典范英語:選修課時引導學生跟讀錄音,加大學生口語練習力度,在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習慣的基礎之上,逐漸減少語言知識教授時間,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之上學會朗讀(語音語調以及相關單詞發(fā)音)。
課本:加大早讀朗讀的力度;挑重點段落要求學生模仿并背誦。每天上課前五分鐘要求學生跟讀。
空中英語教室:每周挑選一篇最新的空中英語教室中的文章,學生泛讀課自主閱讀并歸納大意。
階段三: 閱讀與表演相結合,表演中滲透對閱讀的理解。
典范英語話劇比賽:在班級內部實施評比,小組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相關的書籍進行表演,鍛煉學生運用語言傳情達意的能力。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獲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這學期我們一共完成了14本兒童文學的閱讀。這期間,學生獲得了相關的信息,并掌握了閱讀方法。
二是學生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的提升。伴隨閱讀活動而進行的各種產(chǎn)出活動, 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與表達的訓練。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實踐,我們也總結出來了如下一些經(jīng)驗:
一是“英語只關素養(yǎng),無關成績”。
二是行動中目標要遠,步驟要精。
三是在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使經(jīng)歷變成經(jīng)驗。
總之,構建理想的英語課堂,教師需要堅持在每一節(jié)課堂以不同的維度和境界要求自己,它能防止教師深陷機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懷疑之中,并且?guī)徒處煒淞⒁粋€長期的目標,鼓勵教師自己不斷的學習,反思和進步。即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