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在娜
摘 要:廣義健康的定義是:“不但身體健康,還要具備完善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彪S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網(wǎng)絡普及和使用、留守兒童不斷增多、離異等問題都給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他們產(chǎn)生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nèi)隱的心理行為問題,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關鍵詞: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廣義健康的定義是:“不但身體健康,還要具備完善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彪S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網(wǎng)絡普及和使用、留守兒童不斷增多、離異等問題都給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他們產(chǎn)生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nèi)隱的心理行為問題,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中學校園這塊凈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jīng)_擊,許多學生因為面臨升學的壓力。而導致心理胞弱。同時,媒體的發(fā)達使海量的信息不斷地涌入學生的視線。當前的中學生面臨著更多的誘感,也必然陷入從未有過的迷茫。另外,留守兒童的增多,獨生子女問題,都是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的誘因。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迫在眉睫。
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吨行W心理健康綱要》中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當前,中小學教育從家庭到學校關注的是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需求。學校的德育工作也是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為目標。社會的發(fā)展不僅需要高素質(zhì)創(chuàng)新人才,還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專業(yè)素質(zhì)和身體素質(zhì),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F(xiàn)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明確而詳細的規(guī)定和指導,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自信心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中學校園這塊凈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jīng)_擊,許多學生因為面臨升學的壓力而導致心理胞弱。同時,媒體的發(fā)達,使海量的信息不斷地涌入學生的視線。當前的中學生面臨著更多的誘感,也必然陷入從未有過的迷茫。另外,留守兒童的增多,獨生子女問題,都是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的誘因。同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身心發(fā)展方面存在明顯不協(xié)調(diào),身體的快速發(fā)育與心理的幼稚成為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形態(tài)、生理的變化在心理上引起騷擾和波動。如果不及時地給予相應的處理,將會使學生缺乏自信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人格發(fā)展
初中階段,正處于個體人格的形成時期,正確的指引,將無疑會促進學生人格向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應該是豁達包容,富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的;應該有廣泛的興趣,充滿了求知欲;應該有堅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緒。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抗挫能力
青春期的中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都成為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需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滿足。小孩進入中學,由于個體存在差異性,接觸的對象也變得不像家里那樣單一,要面對復雜的人和事。當學生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他們無法用堅強的意志來克服,而是容易陷入困擾,開始抱怨生活、埋怨他人,或者是哭鬧,向家長發(fā)脾氣等等。以上都是心理素質(zhì)欠佳的表現(xiàn),自我心理調(diào)適能力不夠,對外界刺激的承受力不強。
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方式進行接觸,從而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發(fā)生相互影響的過程。在學校,每個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是在一定的人際關系中進行的??梢哉f,人際關系,即人緣的好壞與人的心理健康呈一定的正比關系,人際關系的改善,更加有利于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當前由于考試分數(shù)壓力,中學生扭曲了獨立與競爭的意識,變得爭強好勝,同學之間不愿意進行互助式學習。如:老師向甲同學講解了某道數(shù)學題的解題方法,當乙同學遇到同樣問題問甲同學時,甲同學會說:“我也不會,你去問其他人吧?!庇谑?,同學間的關系惡化,這種不正確的競爭形成了一種消極的班集風氣,不利于中學生形成寬容、大度、真誠、理解等心理品質(zhì)。
五、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和諧
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學校群體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提高了,學校便會形成一種無形的資源——良好的校風。中學生尚未完全定性,他們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學校和教師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心理上讓學生對第二個家——學校產(chǎn)出歸屬感。當學生對學校有了歸屬感,他們會對學校的環(huán)境、設施、老師、同學產(chǎn)生依賴,相信學校可以讓他們獲得尊重、獲得理解。因此,樹立明確的目標,端正態(tài)度,通過努力學習來回報學校和教師。這樣一方面減少了“問題學生”,一方面使得學校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風氣,如此又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是不容忽視的,它為我們亮起了警告信號。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挑起這付擔子,不能僅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是要著手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切切實實抓好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一個重大任務,是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