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穎
在教學中,如何將“整本書閱讀”與現行教材學習結合起來,并行推進是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深思的問題,在高一教學中,我做了初步的嘗試,下面就粗淺地談談個人的做法。
目前,推動“整本書閱讀”,老師們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以薦促讀”、“以寫促讀”、“以考促讀”三種。其中,“以考促讀”實行起來有一定阻礙,一是在高考語文的全國卷中還未有明確的涉及“整本書閱讀”的考點,所以,這種方法在我校推行有一定的困難;二是通過考試促進閱讀,雖然會提升學生的重視度與關注度,但帶有功利性的閱讀無疑會大大削減閱讀的樂趣,沾染上被迫色彩,這種閱讀狀態(tài),我想,是許多教師不想看見的。
“以寫促讀”,是通過“寫”的方式推進閱讀,檢測閱讀進度、閱讀效果,常見的方式有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等。讀書時,養(yǎng)成“寫”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作為教師,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必要的,但當把“寫”變成硬性要求,有時會無形中引發(fā)學生的抵觸情緒,變自由地“悅”讀為為了完成作業(yè)的非自由閱讀。
“以薦促讀”是通過推薦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推進閱讀的目的,這種方式能比較好地營造一種自主的閱讀氛圍,并且可以嘗試通過這種方式將“整本書閱讀”與現行教材的學習結合起來,以課內學習來推動課外的閱讀,以課外的閱讀深化課內的學習,課內課外相互推動,相互補充。在此,我就先以必修三中《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去推動學生閱讀《紅樓夢》整本書的活動。
開課時,先和學生們一起聆聽了白先勇先生談的“為什么要讀《紅樓夢》”的音頻資料,他說,《紅樓夢》是影響我一生最重要的小說”。《紅樓夢》真的如此了不起嗎?以這個環(huán)節(jié)推動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是小說,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一般要圍繞小說“三要素”展開,同時,考慮到教學時數的有限,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小說的“人物”上。小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刻畫。這篇課文中“金陵十二釵”出場了六位,出場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形容舉止各自分明,通過共同的探討分析,總結出《紅樓夢》在文學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之一——任何一個人物,即使是小人物,都是鮮活的。接著,在對人物形象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語言描寫。中國小說大部分都是利用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的展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什么人講什么話,包括語言、口吻與內容都很重要。這篇課文中,每個人物說的話都合乎自己的身份,很少會說錯話,就總結出《紅樓夢》又一藝術成就——成功的語言描寫。同時,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尤其是兩首西江月,引出《紅樓夢》的另一藝術成就——語言藝術形式的多樣性。其中有詩、詞、曲、歌、謠,賦、對聯、燈謎、戲曲等,其中詩的體例也很豐富,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等,并且,許多詩詞曲賦還起到了暗示人物命運、情節(jié)走向的作用,充分展示了作者曹雪芹精深的文學修養(yǎng)。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與學生一起閱讀了林黛玉的《葬花吟》,以及第五回中的“正冊”判詞片段,并挑選其中一首深入研讀,這里還可以插入對書中人名隱含深意的分析,如“賈雨村”“嬌杏”等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出《紅樓夢》又一藝術特色——神話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希冀通過這些教學內容,讓學生對《紅樓夢》這本書有個初步感知,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后,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發(fā)現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許多學生自發(fā)的購買了《紅樓夢》,開始每天抽時間閱讀,尤其是文科班的學生。我不指定一本書或幾本書要求兩個班的學生整齊劃一的展開閱讀,一是因為高中學生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課業(yè)負擔重,在一學期內讀完幾本書,恐怕不現實;二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喜好不相同,強行推薦會大大降低閱讀的主動性,因此,在隨后的教學中,與《祝福》相結合,推薦了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人民文學出版社),與《老人與海》選段相結合,推薦了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罚▍莿谧g,上海譯文出版社),與第二單元相結合,推薦了《唐詩選注》(葛兆光著,中華書局)。本學期內,要求每位學生從這四本書里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作為必讀書,如果還有多余時間,可以再從課外選擇一本書自行閱讀。然后我把兩個班的學生按自己的選擇加以分類統(tǒng)計,組成不同的讀書小組,與他們一起制訂了閱讀計劃,布置了相應的閱讀任務,設計了若干交流活動,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負責協調督促,定期匯報等工作。與必修四相結合,我給學生推薦了曹禹的《雷雨》(人民文學出版社)、《宋詞賞析》(沈祖棻著,中華書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湖南文藝出版社),《蒙田隨筆》(馬振騁譯,上海譯文出版社),要求和先前一樣,學生至少從中選擇一本在暑假時完成閱讀,因為是假期,所以放假前還會結合高一學生的學情,列出閱讀書目清單,至少再選一本,根據選擇情況,重新劃分閱讀小組,然后完成制定閱讀計劃等后續(xù)工作。這樣一學年內基本完成六本書的閱讀任務。
綜上所述,我嘗試將現行教材與整本書閱讀結合在一起,通過課文的學習,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教師的引領開悟下,在課內交流學習的驅動下,初步感知整本書的思想內蘊和藝術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推動學生自發(fā)的、自主的、自由的去閱讀整本書。即教師可以以現行教材中的一些篇目為抓手,給學生搭建一個走進整本書閱讀的平臺,進而帶動整本書閱讀。
以上只是我對推動整本書閱讀做出的初步嘗試,還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同仁批評指正。期間,我深感壓力和挑戰(zhàn),給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推行整本書閱讀對教師綜合素養(yǎng)要求很高,不僅要把推薦給學生的所有書目在指定時間內讀完,還要閱讀相應的文學理論書籍和研究評論性著作,否則引領學生時就會捉襟見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