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紅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教育經(jīng)典名言,一直是云南省羅平縣振興小學校長李國建的座右銘,更是他的口頭禪。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名普通小學的教育工作者,逢人便談教育,談教育必說愛——人之大愛,師之大愛。
云南羅平,地處珠江源頭,素有“滇黔鎖鑰”的美譽。20世紀80年代,魯布革水電站在羅平建成投入使用,讓羅平蜚聲國內(nèi)水電行業(yè);90年代初,旅游業(yè)的開發(fā)讓羅平再次進入大眾視野,“金花銀瀑的故鄉(xiāng)”等美譽,彰顯出羅平這塊紅土地的魅力。然而,作為全國石漠化嚴重的貧困縣,渴望教育、渴望改變、渴望發(fā)展成為羅平城鄉(xiāng)的主基調(diào)。也是這一時期,土生土長于羅平大山深處的李國建,背著人生憧憬的行囊走上了三尺講臺,開始了他“用愛伴隨童心成長”的教育時光。
“救急校長”奔波開拓路
1993年,走上教學崗位才滿3年的李國建,因其干練和勤奮,擔當起校長的職務。那時候,大概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干就是快26年。
因為工作原因,他需要輾轉于縣城和鄉(xiāng)村六所不同的小學,“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責任與擔當,讓他得名“救急校長”。臘山街道坡依小學、羊者窩小學、羅雄街道大水塘小學、馬街鎮(zhèn)中心學校、羅平縣九龍小學、羅平縣振興小學,李國建長長的履歷猶如一個個教學階梯,他用充滿朝氣的步履,帶領著不同的團隊艱難而執(zhí)著地攀登。
篤學上行,止于至善。每到一校,李國建本著“有條件要做,沒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做好”的開拓精神,全面完善羅平縣教育的“八化建設”:辦學條件標準化、常規(guī)管理績效化、德育工作實效化、質(zhì)量管理全面化、教學手段信息化、“三名”工程過程化、校園環(huán)境人文化、安全管理精細化。學校的基礎建設得到了快速推進,教師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教學質(zhì)量明顯提高。有李國建在的學校,綜合考核成績總是名列全縣前五,讓“救急校長”更加名副其實。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李國建奔赴鄉(xiāng)鎮(zhèn)乃至縣直相關部門的身影,離不開他披星戴月的身影,離不開一顆赤誠教育的拳拳愛心。
每每談及過往,他那帥氣的臉龐總會流露出燦爛的笑容,“對一個人來說,經(jīng)歷就是一種財富和鍛煉,更何況我來自農(nóng)村,能吃苦,更懂得農(nóng)村孩子需要什么?!痹捳Z輕松平常,但在樸質(zhì)的心態(tài)背后,讓人看到了一位傾心教育的“救急校長”豐滿的精神世界。
“神奇教鞭”舞出愛心圓
“好校長首先必須是位好老師。”當聊起校長與教書的關系時,李國建極其認真地說道:“教書育人是老師的本職工作,是生命。校長首先是老師,而且必須是優(yōu)秀的老師,才能樹典立范,與時俱進,才能觸摸到教育的真諦和靈魂。”
言必信,行必果。在履行好校長職責的同時,李國建從未離開過自己熱愛的講臺,從未放下溫暖的教鞭,堅守教學一線,與師生共同成長。
正如他開玩笑時說的那樣:“教書是第一職業(yè),校長是第二職業(yè)?!崩顕ㄒ恢奔嫒螖?shù)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工作,集中精力搞教育,全力以赴促教學。每學年上好三節(jié)公開課或示范課,是他“雷都打不動”的堅持;每學年指導教研工作60天以上,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積極探索教學規(guī)律,研磨教學方法,注重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是他的一貫作風。經(jīng)過多年教學一線的實踐與研究,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科學實用的教學風格,總結出了一整套班主任工作方法和學校管理經(jīng)驗,并發(fā)表了大量理論文章。每一個浸滿墨香的鉛字,無不包含著李國建對教書育人的執(zhí)著。長長的教鞭,在他發(fā)自肺腑的真誠表達中,舞出一個個大大的“愛心圓”。
“文化思維”創(chuàng)意校園風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教育同然。學校是知識創(chuàng)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和人才的搖籃。對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信心和動力,讓李國建在從教生涯中持續(xù)摸索。
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讓學生伴夢飛翔。通過實踐,李國建確立了“快樂童年,成就夢想”的教育理念和“修良習、讀好書、做好人”的學校德育主題,以學生為主體,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體育藝術素養(yǎng)三方面入手,全面構建養(yǎng)成教育三維體系,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沿著“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思考路徑,李國建制訂了“底線+榜樣”的管理辦法,按照“把校園建在圖書館中,把博物館建在校園中”的想法,本著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每年組織開展讀書節(jié)、科技節(jié)、美食節(jié)、體育節(jié)、英語節(jié)、藝術節(jié)“六大節(jié)日”活動;依據(jù)學生特點和興趣愛好,開設美術、手工、鋼筆書法、籃球、鋼琴、珠心算等拓展班;基于“給學生成長提供無限可能”的課程理念,構建“無邊界的課程體系”,開發(fā)農(nóng)耕課程,讓學生品味勞動的樂趣,尋求活動與“生態(tài)育德”的契合點。此外,李國建還注重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打造學校品牌,提升學校品位,讓孩子度過“健康、樂學、陽光”的美好童年。
選育名師隊伍,打造高效課堂。師愛,能成就孩子的未來;施愛,是教師邁向卓越的階梯。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李國建建立了“1+N師徒結對”機制,充分發(fā)揮名教師、骨干教師和優(yōu)秀班主任的傳幫帶作用,造就出一支學有特色、教有特色的教師隊伍。他著力構建匯報課、示范課、精品課、競賽課“四個課堂”,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開展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確立辦學思路,黨建引領名校啟航。老師是特殊的勞動者,耕耘的是心田,播種的是理想、知識與信念。李國建特別注重學校黨建與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確立了“陽光黨建+成長教育=幸福樂園”的辦學思路。以黨員管理引領隊伍建設,提升管理水平;以黨員示范引領專業(yè)成長,提升辦學實力;以黨員服務引領愛心教育,提升育人功效;以黨建文化引領校園文化,提升學校品質(zhì)。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本深奧的書,我要用畢生去讀懂這本書”,這是李國建的真實寫照,相信在今后的歲月,無論是校長崗位還是為人師表,“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氣韻將伴隨著他,風雨兼程。
(作者單位:云南省羅平縣振興小學)
責任編輯: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