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佳成
我在一年級時便讀完了《魯濱孫漂流記》,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讓我記憶猶新。時隔五年,我還能將它的情節(jié)復(fù)述一遍。
它大概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魯濱孫出生在一個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但他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投身于理想——航海。在一次翻船事故中,他流落到一個荒島上。自此,他不得不單槍匹馬地面對多舛的命運。他開始像一個野人一樣盡自己的努力來保護自己,還救下了一個土著當(dāng)自己的仆人。后來,一次意外又讓他回到了文明社會。
在絕境中求生是需要毅力和信念的,絕不像書中后面描述的歲月靜好,就像五柳先生的歸田隱居。在絕境中,一個人活下去的信念時常受到挑戰(zhàn),即使生存條件能夠滿足,可卻要忍受比常人多千百倍的孤獨。有痛苦卻沒有人可以傾訴,有歡樂卻沒有地方可以分享,與它為伴的只有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可即便是在這樣的孤島上,他心中的希望之火卻從來沒有滅過,這才能讓他有驚無險地度過三十年的艱難歲月。
我總在想:“人生有幾個30年呢,魯濱孫的青春不都埋葬在這個孤島上面了嗎?那他的人生不是很失敗嗎?”其實不是的,這三十年讓魯濱孫成長了許多,讓他學(xué)會了堅強,學(xué)會了希望,也學(xué)會了堅守信念。歸來仍是少年,正是這些風(fēng)浪給了魯濱孫生命中堅強的底色,有了這些,魯濱孫也一定能在文明社會中闖出自己的天地。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不曾經(jīng)歷絕望,又談何希望呢?希望和絕望就像一對相反數(shù),絕望的顏色越濃,背后必將有更加光芒耀眼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