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龍基
從我記事開始,父親即對我要求非常嚴格。在我上中學之前,我的零花錢都是來自我母親。甚至我需要買什么,便首先想到找我母親。記得還是讀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有一年冬天我看上店里的一件毛衣。我找母親繪聲繪色地說了一通。母親說,你的衣服蠻充足啊,暫時不必購買,明年再說吧。我是接受不了如此的“敷衍”。后來的一天下午,父親要開摩托車帶母親去外婆家,因為還要帶不少東西給外婆,所以只能帶母親一個人去。我了解情況后,立馬主動跟母親說,這次我就不去外婆家了,不過你回來的時候,記得要到店里幫我買那件毛衣。母親笑了,搖搖頭,說,你老媽真的是拿你沒辦法。果然,這一次給我買到手了。
這種纏著母親要求買東西的事情,記憶中我做過兩三次,次次都“得手”。當然,做這種事情得有個度,萬一要求太多,過分了,父親又要拿出舊時他艱苦奮斗的經(jīng)歷來教育我。父親會說,他讀書時住校,自己帶米去學校做飯吃的,米不夠吃的時候,得去打一杯開水,一邊喝開水,一邊啃從家里帶去的蘿卜干,就又充當一頓飯。這思想教育課一旦開課,沒個半小時或一小時都下不了課。問題的關鍵是,他說的一些大道理,其時我年紀尚小,理解能力還不達標,常聽得七竅通了六竅。不過,有時候母親會在一旁幫我,對我父親說,你說的是什么大道理,連我都聽不懂,這么小的孩子能聽得懂嗎?父親聽到我母親這么說,也便沒了說下去的興致,只好尷尬地對我母親笑一笑。
轉眼過了二十年。到了最近幾年,我已在深圳工作多年,母親年紀也大了,倒是輪到我給母親買衣服了。大概從2013年起,我每年至少會給父母買一次衣服,然后神神秘秘地寄快遞回去,還得他們拆了包裝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雖然人沒回家,但是快遞心意回家。這是我的慣用方法。每次寄快遞回家,母親都會體會到兒子在惦記著她吧。也許多年以后再回想,為母親購衣服,并且略帶神秘地寄回家,也會成為人生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吧。
我深記得我在深圳寶安第一、第二次給母親選衣服的經(jīng)歷。這選衣服有技巧,都是我自己試穿,只要我穿得合適,我母親也就能穿得了,或者我穿得合適的,選小一碼即可。第一次試穿女性衣服,還是有點膽戰(zhàn)心驚,總覺得會不會被恥笑,就像不小心進錯女廁所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一樣。那時是在寶安區(qū)福永鎮(zhèn)上的一個服裝店試穿女性衣服。果不其然,連導購員都笑我了。很明顯的,她有點誤解我的性別。我立馬說道,這是在給我媽買衣服,她身材和我差不多,我穿得合適的,她穿上去也合適。導購員聽到我的說明,馬上收斂了笑容,態(tài)度多了幾分親切,說,那你慢慢試,要什么碼數(shù),隨時都可以叫我。那一剎那,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極大的友善。如果我當時不說話,會不會被當作是變性人?這就不得而知了。第二次給我母親選購衣服時,我吸取第一次的深刻教訓,進入店里,首先跟迎面而來的導購員說明白是買衣服給我母親。想必女導購員作為別人的女兒,知道我作為兒子為母親選衣服也不容易,故而還非常熱情地給了許多建議。再往后,我所遇到的服裝店導購員的服務意識越來越高,往往我說選購衣服給我母親,她們即加以了解我母親的身高與體重。而且她們還會馬上選出一個身材和我母親差不多的女導購員來試衣服,非常專業(yè)的穿上之后,問我覺得是否合適。
無論第一次或第二次,抑或這些年以來的每一次,只要我買了衣服寄快遞回去給母親,她都會非常高興,會跟身邊的婦女伙伴說這是她兒子在深圳買的,難得“張揚”一把。毫無疑問的是,母親是一個很純粹的農(nóng)村婦女,大半輩子在家管著她的一畝三分地。哪怕我只是給她購買很小的物件,她都會覺得心滿意足,更何況是我專門給她買的衣服。而以前的快遞單還是手寫的,不像現(xiàn)在都是打印的,母親一看到快遞單上我寫的字,她說她就會想起我小時候認真練字的場景,是因我寫的硬筆字一直是她引以為傲的,見字如面。當然,還是我回家時母親最開心。前年有一次,我從深圳回家,除了買了衣服給她,還順手給她帶了一箱小瓶的牛奶。母親竟有點喜出望外,打開包裝箱拿了一瓶出來后,卻故作認真地對我說,這么小一瓶的牛奶,是給小孩子喝的,我喝了,等一下會不會掛掉啊。我聽了這話,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我看著她近年來臉上長滿的皺紋,看著她做田工曬得黑黝黝的面容,不敢相信母親也有如此調(diào)皮之時,這么容易心滿意足。我那時只好呵呵笑了,給她豎起了個大拇指。
前段時間母親聯(lián)系我,說給她看有無合適的衣服,買幾件寄回去。難得她第一次主動叫我?guī)兔I衣服,雖然那幾天我剛好扭傷腳和拉傷大腿肌肉,但我還是找遍了附近的服裝店,拍了五六十款衣服的照片,通過微信發(fā)給她。她看那些照片后回復我,說,這些衣服款式老土,還是網(wǎng)上的衣服比較時尚,比較好看。沒有辦法,母親現(xiàn)在要求不太一樣,人到中年,反而喜歡顏色比較鮮艷一點,款式比較時尚一點。經(jīng)過溝通,母親還是決定讓我在網(wǎng)上下單購買衣服,雖然會面臨著大小、色差、材質(zhì)等與圖片不符的風險,但是誰叫模特穿在身上那么好看呢。我以為到這里,這次買衣服就算有個結果了,末了,母親用微信給我發(fā)了一段語音,大概的意思是說,兒子還是不會給老媽買衣服的,生的要是女兒才會懂得怎么給老媽買衣服。我愣是發(fā)呆了半天,沒有辦法回復她的語音。我看她的言下之意,不是生的是不是女兒的問題,而是希望給她買衣服的應是兒媳婦,只不過沒有直接催婚而已。再說都對我催婚那么多年,再如以往直接催也沒新意了,這就好比穿衣服要跟上潮流一樣。
近日,周末閑暇時間,我特意去東門老街逛一圈,給母親選購了兩件我認為比較合適的衣服,回來福海住處這邊后,連帶之前為父親選購的兩件襯衫,一起寄回家。這是今年第二次給母親選購衣服。這回又回到神秘寄快遞的方式,得母親收到了才知道是什么樣的衣服。
我每次給母親選購衣服,就會想起小時候母親給我買衣服的場景。一直都記得,那些年生活條件不好,買一件衣服的錢,可能夠家里幾天的菜錢了。
母親并不在乎我所購買的衣服貴不貴,只要是兒子的心意,她都會非常心滿意足。我自知有時母親更希望我有空多回家住幾天,可是我一直深漂,多有無奈,聚少離多卻早已成為人生常態(tài)。我有時都搞不清楚,我在深圳是客,還是在家里是客,也許我從出來打工后,在哪里都是客,在哪里又都不是客。當我心里惦記著我父母的時候,我肯定感受到我心中有家,并非只是一個客。
說起來,母親的那句“生的要是女兒才會懂得怎么給老媽買衣服”,還真的讓我感慨良多。那幾天我想了很多很多,包括這二十多年來一切的一切,尤其是出來深圳打工后的八年時間??赡苓@么多年,走著走著,我既是作為母親的一個兒子,又把自己當成了母親的一個女兒了吧。但無論如何,像為母親選購衣服這種小事,我依然會持續(xù)去做。哪怕這種小事微不足道,可是這些對母親來說,卻是莫大的欣喜與心滿意足。我想,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