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師生們都意識到 “說”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但在我們長期的應試英語教學中,由于說的環(huán)境欠缺,學生形成了只愿答題而不愿用英語交流的“啞巴英語”學習模式。因此鼓勵農村中學生用英語交流,尤其是在課堂上多說英語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關鍵詞:如何;喜歡;開口;說英語;教學
引? 言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由于受考試和語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生只是樂意于做一些筆頭上的練習,而口語交際卻遠遠不如城市的孩子,英語脫口而出,樂意和別人用英語進行交際。如何才能打開學生嘴上的“鎖”,讓學生輕松流利地“說”英語呢?以下有幾點心得分享一下。
一、阻礙農村中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因素
(一)應試為導向的教育
應試教育是一種急功近利的短期教育行為。它的著眼點放在升學率上,以升學為唯一宗旨。由于客觀原因,中考沒有口試這一項,因此學生對說這項技能在思想上就放松了。在中考這一“指揮棒”下,學生片面地認為答對題拿到分才是關鍵,在口語操練上花費的時間少之又少。因此,學了幾年英語后學生仍然是不會開口說英語的“啞巴”。
(二)害羞、恐懼心理
很多學生怕開口、怕說錯受到老師的責備或同學的嘲笑,這種恐懼心理常會影響他們正常的思維和順利的表達。而造成恐懼心理的原因就是學生平時缺少足夠的口語練習機會,在平時沒有一種自主感,同時又過多考慮所說句子的對錯,因而阻礙了口語訓練的順利進行。
(三)缺少英語交際的氛圍
鄉(xiāng)村學生接觸真實英語交際情景的機會非常有限,他們的語言學習和訓練的主要環(huán)境就是課堂,而且由于受師資力量的局限,教師在課堂上的口語用得較少,往往是一支粉筆、一言堂的形式,口語練習也局限于書本上機械的操練,缺乏教師和學生間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等有意義的交流。
(四)重視程度不夠
在鄉(xiāng)村,許多學生及家長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以筆試的成績來衡量英語學得好壞,甚至有的家長說“反正不出國,英語好不好無所謂”,根本不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大家對英語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與學都仍停留在詞匯、語法和語言知識點上,對教材中口語活動也只是浮于表面,做做形式而已,結果造成學生只會讀不會講。
(五)學生的“惰性心理”
英語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它具有其獨有的特點,需要學生課后花時間去聽、去說、去練,要勤奮好學。但有部分學生懶學或不想去學,課后對英語不聞不問,只是局限于課堂上的一點時間,口語訓練受到了嚴重的局限性。
二、提高農村中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策略
(一)走出應試的誤區(qū),將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首位
有些人擔心聽說活動練習花費的時間多了筆頭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會影響筆試成績。其實,兩者相輔相成,并可互相促進。我們應首先走出為了應試而學習英語的誤區(qū)。<<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xù)學習英語和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以自己的滿腔熱情和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融入到真實的教學情景中,為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鼓勵和幫助每一個學生開口說英語。
(二)教師堅持全英教學
教師堅持用英語講課,使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聽覺記憶,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
(三)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敢說愿說
大部分農村中學生都膽小不愿意在課堂上發(fā)言,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羞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生怕說錯被老師批評或同學嘲笑。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例如:
(1)先學后說,給學困生建立開口說英語的信心
引導學生反復的操練各單元的目標句型,通過結對練習、小組朗讀等形式來檢測學生們的熟練程度,確定部分學生會說后再請個別同學起來發(fā)言。
(2)分層對話,成功展示,給學困生搭建開口說英語的平臺
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對話分級”形式,同一個話題,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問的形式也不一樣。老師提問“whats your name?”程度好的要求回答完整“My name is ~”程度稍弱的可要求直接回答名字。
(四)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產生的言語活動,口語交際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農村孩子與外界有關英語方面的內容接觸得很少,他們學習英語的時間大多是在學校里,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時間和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交際訓練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情景。在課堂上我經常采用情景創(chuàng)設法,讓學生用所學的句型與同伴對話,然后表演給老師和學生欣賞。如果上課時只讓學生單純模仿、機械背誦就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在模仿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要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語表達能力。
(2)英語角。在班中開辟一個英語角,讓班里的優(yōu)等生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同學,保證每一天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
(3)表演課本劇。這是一種既能增添學生情趣,又能訓練藝術語言,還能訓練形體語言的綜合訓練方式。我經常利用所學課本內容讓學生進行表演,確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跨文化交流。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欣賞搞笑的英語情景劇,學唱英語歌曲。歡快活潑的“Jingle Bell”,熱情奔放的“Hand In Hand”,優(yōu)美抒情的“You and Me”,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語言美與音樂美交相輝映的美妙境界,學生們得到了氛圍的熏陶,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
三、結論
實踐證明,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能力,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被動的聽變成主動的說,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英語口語有救了 》 Brandon Soloski、Rachele Gueli 中國和平音像電子出版社(2008-01出版)
[2]《 情景英語口語教程 》孫順發(fā) 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08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