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擁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更重視提升教學有效性,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更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在此,本文立足于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展開在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策略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1、淺議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語文新課標強調“應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1],其講究韻律、對仗工整,詩中有情有景,也有家國大愛與人生哲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習慣于知識傳遞式教學,讓學生在熟讀后進行死記硬背,以便使他們在考試中獲取更高的分數(shù)。但卻造成學生的不理解、古詩詞教學流于表面等問題,甚至很多學生對古詩詞教學存在一定的抵觸感,認為其晦澀難懂、拗口生硬。為此,教師應具有多元教學能力,認識到古漢語表達與現(xiàn)代漢語具有較大差異,立足于學生更易理解的視角授課,巧妙地構建教學情境,使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母語文化之美,體會古詩詞中的景色美、意境美和人文精神。
2、在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策略
2.1借助信息設備,做好教學激趣
語文新課標指出“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富有活力的課堂[2]”。尤其是隨著近年來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不僅改變了社會生產(chǎn)方式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古詩詞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可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強化情境構建效果,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夏日絕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視頻和音樂的播放,使學生了解西楚霸王項羽,或是結合時代背景,走進李清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探討,在有效激趣后,使其更好地感受古詩詞中所傳達出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促進師生間的深度交流,使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拜讀經(jīng)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對生動有趣的事物具有天生的熱情。通過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還可以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課后閱讀更多經(jīng)典讀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確保應用的短視頻、圖片及音樂等與古詩詞教學內容相契合,避免對教學活動造成不良形象,分散學生的關注力,確保教學推進的有序性。
2.2實現(xiàn)生動教學,促進知識遷移
新課改更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問題。古詩通常具有其特定的意境,即詩人結合個人內在情感和外界景物創(chuàng)作出較為鮮明和生動的生活畫面或人物形象[3]。基于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對古詩意境進行巧妙的構建,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在教學中,通常需要利用重要詞語體現(xiàn)具體情境。此外,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進一步降低理解難度,可以抓住重點詞語教學,通過知識遷移實現(xiàn)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有助于學生利用已經(jīng)完全掌握的知識進行新知的學習,將新、舊知識進行科學聯(lián)系,進一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在部編二年級下學習杜甫的《絕句》時提出了“黃鸝”和“翠柳”,在此之前,學習《村居》、《詠柳》中,也描寫了“鶯”、“楊柳”及“春柳”,教師可以將其引入絕句一課教學,通過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實現(xiàn)新舊知識間的有效聯(lián)結。在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氛圍的構建中,確保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具體情感,使具有熟悉感,有效提升課堂效果。
2.3走進文本意境,增強學習體驗
新課標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使其具有語文學習整體把握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將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之內,還需要進行情境的有效優(yōu)化。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畫面、故事、品讀朗讀、語言構建、音樂烘托等多種方式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通常情況下,音樂具有極強的抒情效果,有時候即便沒有語言的輔助,也可以使學生感受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學習。此外,在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群文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以一篇到多篇,從一處景色再到相近、相關的另一處,有助于使小學生逐漸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增強其學習體驗。
例如:在部編三年級上冊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教學中,教師可先向學生描述夏日漫步西湖岸邊的情境,使學生進行品讀,猶如置身西湖;隨后可以應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xiàn)夏日西湖美景,并推出《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湖上》、《題臨安邸》等群文閱讀。該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畫面感,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累能力,放飛其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或者還可以引出古詩詞仿寫教學。
2.4施以科學引導,掌握學習方法
可以說,在古詩詞情境創(chuàng)設中,最為關鍵作用便是有助于促使學生走進文本,掌握學習方法。小學階段進行古詩詞教學,朗讀也是教學工作開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唱讀、齊讀和精讀都是較為有效的閱讀方法。促進閱讀教學的高效實施,能夠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古詩詞內涵及其表達的意境,為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教學鋪墊。
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有效探索,然后使學生應用多種閱讀方法反復閱讀。與此同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以此為基礎進行具體施教,以便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古詩詞所表達的人生哲理。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地講解文本內容,讓學生能夠基于具體情境理解其深意。該種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情境高效創(chuàng)設,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工作的水平與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對相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使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教師應重視與學生的日常互動、交流,掌握本班真實學情,重視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結;還需關注教學拓展問題,促進學生掌握古詩詞學習的技巧與方法,使其形成學習積累。
參考文獻
[1]沈曉燕.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0):20.
[2]董凌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2):28.
[3]陳金碧.古詩詞教學中審美情趣養(yǎng)成研究——以貴陽市N小學為例[D].貴州師范大學,20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