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靜 劉云霞
摘 要: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思維的嚴謹性是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最基本的特點和要求,所以數學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的習慣。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課前進行嚴謹的教學設計,搭建起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的平臺;課堂上,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思維嚴謹的途徑,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思維嚴謹提供保證。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嚴謹
《平均數》是青島版教材五四制第七冊第九單元信息窗一的內容。本節(jié)課中德育實施點是思維嚴謹,數學思維嚴謹就是通過習題演算、命題驗證、邏輯推理、例題示范方式,使學生掌握邏輯歸納與演繹、命題求證與論證、思維嚴謹與流暢的思維品質;通過例題的演示,培養(yǎng)學生把握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論據、有條理、有邏輯的思維習慣與表達能力,自覺學會尊重并運用定理、公理、公式、法則、規(guī)則、口訣解決問題的意識與習慣,養(yǎng)成做事條理分明、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個性品質。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思維的嚴謹性是學習數學這門學科最基本的特點和要求,所以數學教學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的習慣。
本文將結合我校劉老師執(zhí)講的《平均數》一課為例,粗淺談一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
一、嚴謹的教學設計,搭建起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的平臺
(一)提出大問題,明確研究的思路
課伊始劉老師開門見山直接出示了課題《平均數》后,提出:“針對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如:“什么叫平均數?”“平均數是用除法算嗎?”……由此可見,學生初步具有了思維嚴謹的習慣。經過師生的共同梳理,教師板書出了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大問題:“什么叫平均數?平均數怎么求?平均數有什么用?平均數的特點是什么?”在這個提問題、梳理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理清了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更是向學生滲透了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即“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任何事物和問題都可以從這幾方面去思考和解決,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的習慣,研究新問題、認識新事物都可以從這幾個維度來進行。
(二)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體會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
在教學情境的設置上,劉老師也充分注意了嚴謹性。本節(jié)課中劉老師選擇了學生熟悉并喜歡的?;@球隊選拔運動員的情境。在出示了王強、李林和張剛三個人第一次一分鐘投籃的個數后,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一生答:“我看到了王強投的個數是最多的。”師順著問:“那就選王強加入籃球隊,行嗎?”學生馬上說:“不行!一次不公平!”由于情境是學生熟悉的,并且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一次投籃的偶然性太大,多投幾次才接近自己的真實水平,所以后面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投籃比賽順理成章。正是因為有了多次比賽,提供了多個數據,到底哪個數據代表同學的投籃水平合適,自然引入了學習平均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體會到要很好地解決問題需要全面考慮,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縝密,同時也體驗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诮鉀Q生活問題,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學習“有用的數學”,使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發(fā)展。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了學生思維嚴謹的途徑
(一)生生合作中,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在學生的思考出現困難時,采取同組討論、小組合作的方式,集眾人的智慧,順利地解決問題。如在出示了第三個同學三次投中的個數分別是3、7、2個,提出“用哪個數來表示他1分鐘投籃的成績”的問題后,課堂上大多數學生一時間還無法準確解答。老師采取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生在小組內通過討論,動手操作,有了答案。在全班交流時,有的小組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解決了問題,也有的小組“創(chuàng)造”出了“先求和,再均分”的方法。由此可見,“群眾”的力量還是偉大的。正是因為有了合作,學生才從懵懂走向了開朗。
(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規(guī)則”
求平均數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移多補少”,一種是“先求和,再均分”的方法。每一種方法對學生來說都是很抽象的,因為平均數本身就是一個虛擬的數。本節(jié)課中,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如第二個同學三次投中的個數分別是3個、5個、4個,如何讓他三次投中的個數看起來一樣多?當學生提出“可以把第二次的5個,勻1個給第一次的3個”的方法時,老師直接用課件動態(tài)地演示“5勻1個給3”,這樣三次都變成了“4”個,看起就一樣多了。在學習第二種方法“先求和再均分”時,當有學生在交流時說出了可以先把三次投中的個數相加,然后再除以3。老師同樣用課件演示把3次投中球合在了一起(求和),然后又平均分成三份(均分),每份是4個(平均數)。在動態(tài)演示的過程中,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方法。方法即“規(guī)則”,只有理解了“規(guī)則”,才能遵守“規(guī)則”。
三、準確的語言表達,為學生思維嚴謹提供保證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本節(jié)課中不僅教師做到語言嚴謹、表達準確,而且在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方面匠心獨具。平均數的意義對學生來說很抽象,學生也很難用準確語言來表達。
老師在課堂上采取重復老師或同學準確的語言的方法規(guī)范學生的表達。如在學習平均數的特點時,一生說“每一次投的個數都決定平均數的大小”,這一句話準確地回答了平均數的特點。這時老師讓兩名學生來重復這個答案,學生在重復的過程中,慢慢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同時學會了正確地表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首先要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數學語言嚴謹要做到準確無誤、有條理、簡潔、完整,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從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做起。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嚴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生思維嚴謹也無法進行量化評價。所以,我想我們只能從在日常的教學中,時刻把握數學學科嚴謹的特點,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謹始終體現的教學的細節(jié)中,培養(yǎng)思維嚴謹的習慣,進而形成思維嚴謹的能力,最終才能形成思維嚴謹的品格。
參考文獻:
[1]王建波.數學課程標準[M].,2011年.
[2]成有信.教育學原理[M].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6年.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