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雨歆爸爸
今天我和我家的雨歆小朋友一起閱讀了《魯濱孫漂流記》,一起感受了英國青年魯濱孫先生對生存、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文中介紹了魯濱孫先生在坐船穿越大西洋途中,在大西洋遇難,作為唯一的幸存者,漂流到荒無人煙的孤島,在沒有任何生存物資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頑強地在孤島生活了二十八年。
在讀完這個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后,我深深地被他的頑強精神所震撼。魯濱孫先生在沒有任何食物、任何生活條件的情況下,靠他的頭腦、靠他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自給自足,為了心中的一個信念,頑強地活了下來。
現(xiàn)實社會中也有很多魯濱孫這樣頑強的人。像貝多芬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家庭,成年后差點因疾病喪生,28歲耳聾。耳聾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但他沒有因為病痛的困擾而退縮,而是勇敢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最終完成了世界名曲《命運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我國著名作家張海迪5歲開始身患重病,沒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但她身殘志堅、勇斗病魔,并自學成材,坐在輪椅上完成了多部長篇小說。
但是,現(xiàn)代社會中,也有不少人整天過著“啃老”“拼爹”的生活,一直生活在依賴、抱怨中。小的時候,看到喜愛的東西,就哭鬧著向父母索要,甚至采取極端手段,不達目的不罷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想辦法解決。走入社會后,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就不再出去找工作,整天待在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并整天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本事,不能為自己找份好工作。更有甚者,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甚至自殺,也許他們從來沒想過父母養(yǎng)育、供書教學的辛勞,沒有想過自己的游手好閑將會毀了自己。俗話說:“天上沒有掉下的餡餅”,困難不過是暫時的,只要努力,沒有過不去的坎,如果甘于平庸,就會一事無成;如果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明天。
通過這次父女共同閱讀《魯濱孫漂流記》這篇小說,我衷心希望我們家雨歆能夠像魯濱孫先生那樣,遇到困難保持沉著、冷靜,勇于面對困難,接受挑戰(zhàn),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