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國
聽過不如見過,見過不如做過,做過不如錯過。經(jīng)歷、感受對于人的成長很重要,成功的喜悅、失敗的苦惱對于人的心理發(fā)展是同等重要的。
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北京市順義區(qū)高麗營第三幼兒園采取了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和生活化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多感官體驗,敢于大膽實踐、探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體驗式教育”,現(xiàn)將我們的做法和感悟與同仁分享。
認識自然,體驗風霜雨雪
大自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為幼兒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觀、最生動的材料。我園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是當?shù)爻擎?zhèn)化的先驅(qū),既具有城市的高樓大廈、歐式別墅、五星級酒店、美麗的溫榆河,又具有農(nóng)村花果飄香的果園、一望無際的麥田、馬場、魚池、農(nóng)舍。為了充分利用好大自然的絕好資源,我們設(shè)計了走入大自然的四季課程。
每年春季的遠足、踏青、賞花活動:組織教師、家長委員會成員帶領(lǐng)幼兒走出幼兒園,沿著規(guī)劃一路,經(jīng)過新世界別墅區(qū)、大酒店,來到美麗的溫榆河畔。師生們一邊走一邊欣賞綠化帶里的五顏六色的鮮花綠植:鮮艷嬌黃的連翹迎風招手,潔白亭亭玉立的玉蘭花俏麗枝頭,繁花似錦的杏園如同花海,路邊的綠竹、垂柳、白楊吐綠爭春,地面的小草悄悄地破土而出。抬頭遠望,它們?yōu)榇蟮嘏狭司G色的絨毯。孩子們以班為單位散落在草地上,花叢前,柳蔭下,賞春,嘻戲,拍照,樂不思蜀。回到班上,教師們抓住此次活動契機,組織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里?開展繪畫、講故事、歌唱等活動,深化遠足活動的效果。
夏季帶領(lǐng)幼兒走進果園去采摘甜杏、櫻桃。了解果實的生長環(huán)境、辨別果實的種類及成熟度,品嘗果實的酸甜,親身體驗勞動、收獲的快樂。天氣熱的時候,帶領(lǐng)幼兒走進幼兒園旁邊的楊樹林,開展生成性游戲活動:幼兒們自主發(fā)現(xiàn)、研究樹下的螞蟻、蚯蚓,樹干上邊的樹瘤,樹枝上的鳥窩等等他們感興趣的現(xiàn)象。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探究、交流、分享、合作,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教師們是幼兒活動的參與者、觀察者、支持者、引導(dǎo)者,在活動中,師幼和諧,其樂融融。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jié),發(fā)動家長與孩子一起制作樹葉貼畫。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了形形色色的樹葉,他們開動腦筋,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動手制作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美工作品(小金魚、孔雀、熊貓等)。這些作品被收集到各班的主題墻上進行展示,孩子們可高興了!幼兒園里有兩棵柿子樹,葉子經(jīng)過色彩的演繹(由綠到黃,再到橙、紅),最后在秋風中像彩蝶一樣翩翩飛舞,散落樹下。樹上、枝頭那紅彤彤的柿子就像小燈籠一般格外耀眼。為了增加幼兒的生活體驗,我決定讓大班的幼兒來完成摘柿子的活兒!教師帶領(lǐng)幼兒來到樹下實地考察,研究摘柿子的方法:爬樹、登梯子、制作采摘工具。
爬樹?沒幾個會爬的;登梯子?仍然不夠高;工具又該怎么制做?大家伙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經(jīng)過討論,老師和孩子們約定三天后開始采摘,比比誰摘得多!屆時,孩子們帶著非常實用的采摘工具來了!看著這些實用、專業(yè)的工具,一看就知道是家長幫忙的結(jié)果!年輕的小老師哪有這些勞動經(jīng)驗?!拔淦鳌痹傧冗M,怎么用呢?經(jīng)過實際觀察,發(fā)現(xiàn)凡是帶著工具來的,都會使用!看來,在研制工具的時候,還進行了實驗。所以,一上場就可以上手了!樹上一個個的小燈籠被摘下,樹下孩子們的小臉紅得像小蘋果。勞動的場面充滿了歡聲笑語!
冬季是冬藏的時候,孩子們將小種植園的麥子、玉米、花生、豆角、窩瓜等的果實都收集到一起,等到來年開春兒進行育種實驗。愛玩兒是孩子們的天性,每到冬季孩子就盼著玩兒雪。我們就抓住下雪的契機,帶領(lǐng)孩子們踏雪,打雪仗,堆雪人,天氣雖冷,但是孩子們卻玩得熱火朝天!
參與種植,發(fā)現(xiàn)勞動創(chuàng)造之美
我們從2013年一建園,就設(shè)置戶外種植園地,每班都有一塊兒“自留地”。種植園是幼兒實踐的好地方,當他們在自己班上的小菜地里種下種子,便開始充滿期待地進行管理,澆灌,除草。在等待種子發(fā)芽的焦急盼望中,幼兒經(jīng)受了意志品質(zhì)的考驗,在收獲的季節(jié)中,幼兒充分地享受著成功的喜悅。
每年六月底,小麥成熟了,金黃的麥穗沉甸甸的,在微風中搖曳起舞,不時的招來麻雀的光顧。老師帶領(lǐng)大班幼兒在田里插紅旗,樹稻草人,驅(qū)鳥護麥保收成。隨著收割日期的臨近,教師與幼兒一起研究怎樣收割,怎樣打捆,怎樣晾曬。在部分家長和保安王師傅的指導(dǎo)下,大班的小朋友開始了收割小麥的勞動。男孩子學習、體驗如何收割小麥;女孩子體驗如何給收割后的小麥打捆,然后將一捆捆兒的小麥直立在場地上,等待著麥穗干透。第二階段將麥捆兒分給兩個大班,研究如何脫粒兒。年輕的教師們帶領(lǐng)著幼兒們開動腦筋,使用各種方法將麥粒兒從麥穗上剝離下來:他們有的用小手直接剝,一會兒的工夫兒,小手摳疼了;有的用鞋底兒在地面上搓,麥粒兒是下來了,但是小腿酸了;有的用操場上的輪胎滾壓,也可以達到效果;有的用小木棒敲擊麥穗兒……回到班上,教師們利用視頻播放脫粒機、聯(lián)合收割機工作的畫面。從小麥的收割到脫粒的過程中,直接動手操作使他們體驗到勞動的艱辛,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觀看大型機械在田間收割,讓孩子感受到科技帶給生活的便捷。
每年的九月,種植園的花生成熟了,教師們帶領(lǐng)幼兒一起采摘花生,體驗豐收的喜悅?;顒忧?,先進行現(xiàn)場觀察(地面的干濕程度、秧苗的高矮顏色),討論如何收花生。(花生在哪里?怎么收獲花生?可以使用什么工具?)兩天后,組織部分家長參與班級采摘活動。孩子們有的用鐵锨挖、有的直接用手拔,大家干勁兒沖天,興高采烈,不但幼兒此前沒干過,就連年輕的家長也沒干過這活兒,感覺很新鮮!隨著黃綠相間的秧苗被拔起,在它的根部呈現(xiàn)出一簇簇白胖胖的鮮花生。孩子們手提戰(zhàn)利品開始炫耀:“媽媽、老師您快看!這棵秧兒結(jié)的花生又大又多!”接下來開始摘花生,孩子們把花生從秧子上摘下來,放到大盆里,用清水洗凈,送到伙房。當天中午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菜——煮花生。孩子們吃得可香啦!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幼兒在與自然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感悟到自然的奧妙。此外,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一起實踐,一起分享,一方面增強了師生互動與交流,一方面也能使同伴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協(xié)作,共享成功的快樂。
寓教于樂,感受探索的樂趣
院里設(shè)置了一個小魚池,一個時期之后就需要更換新水。我就把這個活兒交給了大班的幼兒,并跟教師提出注意觀察幼兒即可,不要過多干涉。
孩子們來到小魚池邊,觀看略微變綠的池水,商量著換水的方法。商量過后,分頭去尋找舀水用的工具,不一會兒,就陸陸續(xù)續(xù)的回來了,手里拿著自己找到的工具:水瓶、可樂瓶、小水桶、小洗手盆、一個2米多長的塑料管兒……開始了給小魚池換水的活動,他們一個個蹲在魚池邊用工具灌滿水,然后把水倒進魚池旁邊的菜地里。因為各自為戰(zhàn),一時間魚池邊擠滿了小朋友,顯得很熱鬧、忙亂……拿盆兒、桶的小朋友效率就高,往返于魚池和菜地間的次數(shù)就多;拿小瓶子的小朋友速度慢,因為灌水、倒水都用時較長。5分鐘后稍事休息,休息的時候小朋友們相互交流:誰干的活兒多?誰選擇的工具更好用?下邊再繼續(xù)干的時候怎樣避免忙亂的現(xiàn)象?休息過后接著干,奇跡出現(xiàn)啦!不好用的工具被淘汰了,他們充分利用現(xiàn)有2個盆兒、1個桶自動將人員分成了3個小組,每個組成員之間開展接力賽。最后,小組成員之間一字排開,首尾相傳,既提高率效率,也節(jié)省了體力?;顒影l(fā)揮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讓孩子學會了合作,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真實體驗,讓孩子們受益終生。15分鐘的活動結(jié)束了,孩子們面色潮紅、興致勃勃,魚池里還剩下不少的水。孩子不甘心,想一鼓作氣干完了。但因為時間的原因,小朋友的體力的原因,決定明天接著干,最后老師囑咐小朋友回去后要好好休息,想一下還可以怎樣干?
在回班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選擇塑料管當工具的小朋友不是很高興,我悄悄的問他:“你怎么了?”“我家魚缸換水的時候,爺爺只用一根水管就行了,但是今天我怎么努力也沒放出水來?”他一臉懵懂的樣子。我小聲兒安慰他:“不要急,回去向你爺爺問清楚原因,明天再來大顯身手,好不好?”“好的!”他高興地說。第二天,祖孫兩一起參加了活動,用塑料水管排水,其他兩組的小朋友也進行模仿,三根水管同時排水,幾分鐘的時間魚池里的水就排完了。小朋友好奇的問:“為什么這樣就可以了呀?”“這里邊有科學道理。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在以后的學習中去尋找答案!”老爺爺微笑著回答。
“體驗式教育”順應(yīng)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和好奇心,因為是從幼兒的生活里取材,所以使幼兒倍感親切,相信這些活動會為幼兒留下美好的童年記憶。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qū)高麗營第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