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品
摘 要:小學生逆反心理是進入青春期孩子所產生的一種獨立意識的情緒,對父母或長輩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與言行,即所謂的孩子不聽話。逆反心理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影響巨大,在學習活動中也妨礙其正常進行,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本文針對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進行詳細分析,給出逆反心理的對應措施。
關鍵詞:小學生 逆反心理 疏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25-01
部分孩子進入小學之后,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叛逆或逆反心理。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給家長及學校的教育帶來困擾,并且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及社會交往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們必須對小學生因為某些原因產生逆反心理進行解析,給出相應的疏導策略。結合近年來德育教學實踐的現(xiàn)狀來說,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疏導和引導,很可能出現(xiàn)一些異常。
1.小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首先,我結合近年來德育教學的實踐,對小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研究,主要是結合學生的家庭和自身兩個方面的原因開展研究,對于家庭方面,我主要通過網(wǎng)絡與孩子家長取得聯(lián)系,對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xiàn)有一定的了解。
(1)家庭因素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期盼值過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它孩子優(yōu)秀,對于過高的期盼,有些孩子達不到父母所期望的要求,產生逆反心理對抗父母。家長對于孩子進行過多的限制,許多家長按自己所想,給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做出了自認為詳細的規(guī)劃,孩子生活在長輩為他們量身訂做的空間內,有的孩子會反感這樣的生活,以逆反來對抗家長。
(2)自身因素影響。小學生看待問題片面,尤其遭受挫折之后,可能一厥不振,對于家長及老師的勸說與幫助置之不理,看成是對自己自尊的傷害,產生逆反心理。小學生的心理在成長,自主意識也在成長,對于自己的能力有過度自信,從而想掙脫管制。
2.小學生逆反心理的疏導策略
對于上述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特提出以下方案來疏導小學生的逆反心理。
(1)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小學生會對新生事物產生好奇,并籍此產生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但是有些教師并不認可,把自己認為好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觀察到孩子有正常的興趣愛好時,哪怕對此并不認可,也不能直接強迫孩子放棄,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孩子邁出自信的第一步。
例如,一小女孩上學的時候喜歡打扮自己,能一個人在鏡子面前待很長時間,當她一個月只有幾十元零花錢的時候,就買價格不菲的時尚雜志,也許保守的教育中會打壓孩子的這個愛好,但是如果選擇了不干涉,成效更佳。讓老師和家長欣慰的是,孩子長大后,進入了時尚圈,并且能自己設計時裝,在圈內已是小有名氣。
(2)給予孩子能表現(xiàn)自己的時機。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些小孩子會過度自信,總是想表現(xiàn)自己,如果選擇強硬打壓,繼而讓孩子有逆反心理,但俗話說:“堵不如疏”,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時機能讓孩子表現(xiàn)自己的時機,在這上面加以引導,比如過年或節(jié)日的家庭聚會,與孩子一起商量怎么舉辦,預算多少等等,在孩子行為錯誤的時機,正確引導孩子想表現(xiàn)自己的觀念。結合德育教學實踐的開展,我在教學中多給予孩子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學生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漸漸淡化自己內心的自我、自私的觀念、淡化自己內心的自卑感等等,通過給予孩子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引導孩子們重新認知自我,充分融入集體。
(3)找到與孩子相處的平衡點。強迫孩子遵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但這樣往往會不盡人意,孩子會在這樣的強迫下更加反感,我們可以試著與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會更加利于和孩子相處。
例如,喜歡跟孩子一起看書,但是孩子只喜歡看卡通漫畫、網(wǎng)絡小說,如果簡單粗暴的強迫孩子讀名著,很有可能讓孩子產生厭惡,如果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兩人互相推薦對方讀一本書,然后相互交流,兩人有共同的話題,慢慢地,孩子開始喜歡上給他推薦的書,讀書的興趣就發(fā)生質的改變。
所以對孩子的興趣與教育要有平衡點,在平衡點之上再善加誘導,這樣會事半功倍。
(4)針對家庭方面的措施。家庭方面是造成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極其重要因素,這點不可忽視,針對家庭方面的原因,給出如下措施:給予孩子有效陪伴時間。許多家長是明白一定要好好陪孩子的,他們知道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需要家長陪伴,但是事實上很多家長們僅僅只是在孩子身邊陪著,而不是有效陪伴,但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案例中某學校有一個剛剛讀三年級的小學生,家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喜歡歷史。這位家長就買了《上下五千年》、《文明起源》等歷史書籍,給小孩子自己看,而這位家長就在旁邊一句話不說坐著,沒事看看手機,偶爾心不在焉的對著書提問。漸漸地,這名小學生心理也產生了變化,看書變的敷衍,并埋怨家長給自己帶來的壓力。
3.結語
逆反心理對于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與社會交往是非常有負面影響的,對于家庭也會帶來很多不利。但逆反心理往往也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所產生,所以在家庭教育上,家長應該牢牢記住自己的責任,給予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并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正確的引導,不要刻意打壓,給孩子一個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與機會,與孩子平衡的相處,在孩子犯錯時正確的溝通,希望在家庭的努力下,把逆反心理扼殺在搖籃中,讓產生逆反心理的小學生早日回歸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家長和學校、社會共同的期許。
參考文獻
[1]張文霞.小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與對策[J].學周刊,2017(02)
[2]代樹林.小學生逆反心理和行為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徑探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