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艷
在現代社會中,公民應具備的重要思維方式是批判性思維。從高考作文角度來說,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行考查是大勢所趨。現階段的高中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十分欠缺,不僅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阻礙,同時也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對此應加以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審視紛繁復雜的信息。要充分發(fā)揮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實效性,對信息進行準確且理性的分析和判斷。
一、命題貼近現實,喚醒學生的批判意識
高考作文命題的趨勢逐漸向關注學生個體方向轉變,改變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充滿了人文關懷,脫離虛高,貼近現實生活。但從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實際情況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富有詩意的題目偏離現實生活,使得學生在審題和寫作過程中思路不清晰,影響作文質量。對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獲得人生的體驗,關注社會熱點焦點,為學生選擇能夠喚醒批判意識的命題材料。
例如,教學蘇教版高一語文《我的四季》時,教師在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文章大致意義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作文命題,為了確保學生的批判意識得以喚醒,教師提供的題目應注意融入批判性思維色彩。如,圍繞《我的四季》,教師可以把作文命題為“從不同途徑感知自然”,這種具有批判性色彩的題目,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運用批判性思維,不僅能夠使學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也能保障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以及良好寫作思維的形成。
二、通過批判性閱讀,促進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閱讀能確保學生在確定論證主張的基礎上,對其理由的真實性、可信性、推理的有效性等進行拷問,進而對論證中可能存在的謬誤等進行有效鑒別,促使學生對所讀到或聽到的信息,做出相應的自覺反應。長此以往,學生必然能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習慣。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讀書筆記中積極闡述自己的看法和假設,多角度客觀評價閱讀文本中的人物,也可以對文章中覺得有問題的部分進行質疑和批判,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例如,教學《我心歸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本文內容進行質疑,將覺得不合理或有疑問的地方在讀書筆記中標記出來,然后帶到課堂上和大家討論。如閱讀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這個城市不屬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務都要你付錢外,這里的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奔赴它們既定的目的,與你沒有什么關系?!苯處熆梢試@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質疑,先闡述自己的疑問:“為什么說除了所有服務需要你付錢以外,其他甚至城市都不屬于你呢?既然已經在城市中,又說城市不屬于你是不是自相矛盾呢?”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將自己的假設和看法等表達出來,運用引導的方式,而非教師按步驟一句一句地講解,才能保障學生批破性思維習慣的形成。
三、靈活運用材料,用事實說話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寫議論文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效果非常好。教師在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應確保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議論文觀點,用事實說話是最直接的方式。教師在指導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時,應引導學生分析和聯系材料,提煉中心觀點。論述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運用例證法論述,幫助學生用事實說話,實現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
例如,教學《品質》《老王》時,教師就可以文章中所表現的謙虛品質,引導學生積極應用例證法論述方式,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有哪些類似文章也表達了謙虛良好的品質,有學生闡述:“對中國航天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錢學森,把一生功績都歸于黨和政府,自己卻不求任何回報,是謙虛的人!”而在學生圍繞課文內容,用事實論述的過程中,就是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大多數學生,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即便學生學習過批判性思維,也不能保證能熟練應用批判性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于追求快速實現目標,而是在樹立批判性思維合理信念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形成批判意識,再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進而逐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實現培養(yǎng)高中作文教學思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