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貞
【摘要】藝術教育的內涵豐富而且深遠,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應該大膽創(chuàng)想、不斷改進,使藝術教學變成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教學。學校把藝術教育作為特色文化的切入點,適時實施“123”策略,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123”策略;藝術教育;實效性
《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guī)劃》(1989-2000)(以下簡稱《總體規(guī)劃》)下發(fā)以來,我國學校藝術教育事業(yè)發(fā)生了非??上驳淖兓?。特別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頒發(fā)以后,藝術教育出現(xiàn)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毒V要》指出:一要堅持全面發(fā)展,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美育工作,從提高整個民族的審美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品質的高度來看待美育工作,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基于此,乘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東風,學校把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特色文化的切入點,適時實施“123”策略,提高學校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一、確立一個理念:以藝術教育為亮點,厘清藝術教育的理念體系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藝術教育承擔著開啟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審美鑒賞力,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fā)展的重任。為此,學校結合自身文化特質,將“崇尚經典,崇尚藝術;堅持優(yōu)質,堅持特色”作為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把藝術教育目標納入學校蓮文化建設的總目標,厘清藝術教育的理念體系。如下圖。
二、凸顯兩條主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普及藝術教育
學校藝術教育落實的關鍵在音樂與美術兩個學科的全面推進。學校開足開齊課程,并有效拓展了大課堂,開展了豐富多彩活動課程,全面普及藝術教育,并在普及中凸顯學校藝術教育的亮點。
1.制定《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劃》
首先,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音樂、美術課程,確保藝術課程開設率達100%。其次,高標準配備藝術教師,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業(yè)務水平高、藝術功底扎實的專任教師隊伍。第三,加強學校蓮雅文化節(jié)、蓮真科技英語節(jié)、蓮美體育節(jié)等活動品牌建設,努力打造成展示校園藝術教育成果的重要窗口。第四,合理規(guī)劃學校少年宮活動項目,共建有少年宮社團29個,以少年宮活動為創(chuàng)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帶動音樂、美術等藝術教育項目整體發(fā)展,藝術活動做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活動覆蓋率達到100%。
2.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為保障藝術教育的有效著地,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總負責,教導主任為分管領導,藝術科組長為具體執(zhí)行人的管理機制,分層推進藝術教育。如下圖。
三、進行“三個”重建,提升藝術教育實效
1.重建教師團隊文化,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
教師發(fā)展是學校的永恒主題,尤其是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直接關系到藝術教育質量的根本落實。結合學校蓮文化的理念,提出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團隊文化理念并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第一,給予信任,讓教師成為自己的設計者。一是鼓勵教師追尋“找準定位、用心工作、追求卓越”成長目標;二是讓各科組教師通過師徒結對進行最佳組合,充分發(fā)掘每一位老師的才華;三是鼓勵教師大膽嘗試,敢于成為自己的設計者。如:美術科朱老師在國畫方面有研究,學校鼓勵他結合課堂教學,將國畫與經典教育相結合,走出自己的個人教學風格。經過兩年多的課堂教學研究,朱老師在全市美術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嚴謹而包容的課堂教學風格贏得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為市學科帶頭人、粵派名師。
第二,科研引領,讓教師的專業(yè)內涵更豐厚。學校全面鼓勵與支持教師參加教育科研。同時,重在“引、做、思”三方面下功夫,尤其突出一個“做”字:一是領導、骨干帶頭做科研,帶動一線教師實踐;二是倡導科組做大課題,個人做小課題,鼓勵全員參與。在這樣的氛圍感召下,教師紛紛參與課題研究,目前我校藝術科共有省市立項課題5個,其中東莞市基礎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水墨畫趣味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的成果獲第八屆全國美術教育教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評比二等獎。
第三,搭建舞臺,讓教師在鍛造中成長。一是科組的“師徒”同臺“亮劍”平臺,樹立成長的標竿;二是百師講壇平臺,讓有教育情的教師思想得以升華,思維得以碰撞,價值得以體現(xiàn);三是教學比武平臺,促進不同層次的教師成長;四是“送教”活動平臺,讓教師在校際教學聯(lián)動中體驗成功的滋味;五是學科成果展示平臺,學校每年根據學科教研成果情況,給具體特色或成果突出的科組或科組教師面向科組成員、全校教師或全鎮(zhèn)教師進行成果匯報展示,彰顯科組教育教學成果或教師個人的教學風采;六是后備人才培養(yǎng)平臺,為教師設置了一條從教師―骨干―基層干部等后備干部的成長路。
2.重建課程文化,豐富藝術教育內涵
學校整合現(xiàn)有資源,用心構建了13346N課程體系:“1”是課程載體“一株蓮”;第1個“3”是培養(yǎng)目標“守正、優(yōu)雅、致用”;第2個“3”指課程類別“蓮雅課程、蓮真課程、蓮美課程”;“4”指的是課程領域“人文與品德、數學與科技、運動與健康、藝術與審美”;“6”指課程培養(yǎng)目標所對應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責任擔當、批判質疑、人文情懷、審美情趣、自主發(fā)展、實踐創(chuàng)新”;“N”是指所開設的所有課程。
第一,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我們成立藝術教育校本特色課程研究團隊,結合校本師資的力量,擬定可研發(fā)課程模塊及方向并突出“關注、本真、欣賞”要素。
第二,加強校本培訓。我們進行分層培訓,帶領教師領悟課程理念,深化培養(yǎng)目標,學習并修改課程教學目標,研討各項目的內容的可行性。
第三,進行課程實踐。我們有效開發(fā)校葫蘆絲、水墨等課程并進行了實踐。目前,我校一年級進行打擊樂進課堂,二至六年級民族樂器葫蘆絲進課堂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掌握一項藝術技能,讓小樂器散發(fā)出大魅力。另外,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全校范圍內推廣普及太極操。同時,全校1至6年級開展水墨畫與書法特色教學,并每年舉辦全校性蓮雅文化節(jié)及定期在校訓墻下開展“我的一絕”藝術展演,做到全面、全程、全員參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藝術素養(yǎng)。
第四,進行課程研究。我們帶領教師走近課程,進行尋找“學生眼中的藝術”探討,和教師一起走進課程,了解各教材和課程的關系,尋找契合點、拓展點,研究校本課程如何與學科整合,教師的個性特長如何在課程中最亮呈現(xiàn)。如:我校5個美術教師各有所長,有的擅長國畫、有的擅長色彩,有的擅長書法,我們將水墨課程分“傳統(tǒng)水墨、書畫水墨、兒童水墨、色彩水墨”四類,有效將教師的特長融合并最美呈現(xiàn)。
3.重建教學文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結合蓮品課程的構建,提出了“蓮韻課堂”文化,讓課堂如一個多彩的萬花筒,變得本真、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一,教學模式的變革。首先,確立“學”為中心及先學后教的思想,做到心中有學生,每一節(jié)課要體現(xiàn)學生是自主教學的第一個本質。其次,讓學生體驗參與,這是藝術類課程的一個重要載體。因此,每節(jié)課必須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參與體驗,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
第二,實施個性化評價。一是重視對教師點贊激勵。我們尊重每一位教師的勞動,尊重每一個的個性,適時對教師進行點贊評價。有平時利用校會或科組業(yè)務學習會,由行政對教師進行點贊;有同伴間的相互點贊;還有有期末學校評優(yōu)與獎勵等等,讓教師的在點贊中學會賞識與鼓勵,在彼此點贊中如細數幸福,匯聚成一股能量,將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緊緊吸住,體驗團隊的魅力與共贏的幸福。二是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厘清評價體系。
第三,注重學科間整合。關注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是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必要,更是現(xiàn)代藝術課程改革的趨勢之一?,F(xiàn)行的教材具有信息量大、學科知識交叉的特點,我們引導教師重視學科間知識的整合,并注重營造學科教師互相交流的空間,促進學科間的有效整合。一是美術與音樂的整合,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風格。使這兩門課中都做到“樂中有畫,畫中有音”,從而既有利于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又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fā)靈感、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操。二是藝術課程與體育課程整合。如,體育科游戲類、活力操、太極操、健美操等課程,我們注入音樂素材,將形體美與運動協(xié)調美和諧統(tǒng)一,使教學效果會更佳。三是藝術課程與語文學科整合。如語文課中詩朗誦配上音樂、經典美文配上音樂吟誦,顯得更美妙,學生學習興趣更佳。在每年的蓮雅文化節(jié)中,學校因藝術與語文相通,推出一臺“視覺、聽學覺”的宴:有情境舞臺劇、相聲、經典誦讀、時裝秀等,張揚學生個性,展現(xiàn)學生自信。蓮雅文化節(jié)既是對學校藝術教育與語文教育活拓展,也是對檢閱學生藝術素養(yǎng)與文學素質的平臺。
實踐證明,我校通過確立一個理念、凸顯兩條主線、進行“三個”重建”的“123”策略,讓師生在藝術教育之路上有了共同的行動目標,并有效地落實在課程中,豐富了藝術教育的內涵,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質。學校因藝術教育而亮點紛呈:舞蹈、管樂、水墨畫、書法為主的藝術教育已經成為我校的突出優(yōu)勢,學生在全國、省、市、鎮(zhèn)藝術比賽中屢獲殊榮。其中,國畫組有300多項,美術科組榮獲“市品牌學科”; 蓮之韻藝術團也在各級比賽中一舉奪冠:藝術健美操、校園劇分別在獲亞洲健美操邀請賽第三名、校園劇曾榮獲全國一等獎等。學校因藝術教育特色明顯被評為廣東省藝術特色學校。
參考文獻:
[1]陳翔.藝術教育與德育融合 提高德育實效性[J].時代教育,2007.
[2]朱紅艷.如何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效性[J].新校園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