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少敏
摘 要:隨著社會與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新課程持續(xù)深入改革,初中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應該以培養(yǎng)數(shù)學探究能力為目標,重點培養(yǎng)初中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初中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應該熟練掌握主動動手進行操作以及分析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在初中數(shù)學中,幾何問題是初中學生首次接觸的空間問題,而平行四邊形是空間幾何中的基礎,本文為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從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問題趣味性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平行四邊形 教學培養(yǎng) 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062-01
知識的獲取與學習是有一個過程的,此過程包括在新事物中進行探索,以及解決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逐漸獲取新能力。從書本上獲取的理論知識總歸是膚淺的,要想真正理解,還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以填鴨式教學灌輸知識,把數(shù)學學科中的公式和題目解答以講述的形式傳授給初中學生,甚至要求學生強行記憶,不要求學生思考和探究題目和公式本身的含義,以至于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往往呈現(xiàn)出課堂效率好但課外拓展差的現(xiàn)象,根據(jù)新課改,教師應充分利用初中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真正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1.導入基礎知識
教師通過教材帶領學生認識并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簡單定義與性質(zhì),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其性質(zhì),教師可以讓每位同學都畫一個自己理解的平行四邊形,然后請同學回答,是如何畫出的。比如,有的同學會答:畫兩條邊相等并平行四邊形;而有的同學會答:畫四條邊,并且對邊平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如何確定自己畫出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讓同學思考如何證明自己畫出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這個時候?qū)W生就會運用到平行四邊形的基礎定義與性質(zhì)。由此可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提出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難度適中的問題,便于學生主動思考的同時不會因為與書本脫節(jié)而無法回答。教師的教學方式應多樣化,滿足不同教學內(nèi)容的需求。
2.吸引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初中學生還處于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與懷疑的階段,好奇心促使著他去探索新事物。但是初中學生在探索事物的過程中易受挫折,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參與度低,達不到教師期望的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目的。由于空間幾何中的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全面的體現(xiàn),涉及到很多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數(shù)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將教學與實際聯(lián)合起來,抵消初中學生易受挫折不愿前進的情緒。
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應用題的章節(jié)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案例來設計題目,基于學生常識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初中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本身的含義,例如,設計一個案例:有八塊完全相同的平行四邊形瓷磚,并且用這八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瓷磚,求每塊瓷磚的長和寬。把生活問題引入數(shù)學,促進學生踴躍思考積極發(fā)言,主動學習平行四邊形的綜合延伸,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應多種多樣,并且應當貼合實際,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防止出現(xiàn)生活與課堂的案例設置。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數(shù)學學科中,最重要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解題過程中的思維與方法,它決定了學生是否真的掌握某部分的知識點。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效率低下,就是因為沒有找到真正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解答問題應該是對于知識點的運用而不是答案。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初中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并構成一套系統(tǒng)的知識運用,也要留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用來自主探究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前提應該是把學習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的身份應是一位指導者,并時刻注意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
例如,有平行四邊形ABCD,E點是邊AD的中點,延長CE,延長BA交于點F,(1)證明CD=FA,(2)要想∠F=∠BCE,還缺少什么條件,補充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學生自然而然想到要運用到平行四邊形的相關定理與性質(zhì),根據(jù)題意,還涉及到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教師在學生進行思考后與學生進行互動,請同學來回答問題,并通過同學的回答來講解題目。并且要求學生總結本題中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習慣以及建立解題體系空間熟練運用知識點。
4.提高課堂趣味性
初中學生探究能力包括實操能力,總結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在設計平行四邊形的教學方案時,設置全方面的探究活動,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側重點。教師可適當?shù)匕褑栴}的分析和評價過程交給學生,由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思考能力,組織開展課堂點評活動,包括學生互評,教師指導等。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探析問題以及問題中包含的知識點。使學生在點評活動中,提高探究能力。
5.結束語
教師應結合實際設置課堂探究活動,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回歸到課堂,再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重新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愿意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實操活動。初中學生在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應用中要運用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及定理,解決問題都需要進行畫圖、分析,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學生的實操能力和探究能力會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奎祥.平行四邊形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數(shù)學大世界(下旬版),2017(03):14-15
[2]萬鳳霞.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學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7(20):19-20